来凤县传统村落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特征,多以族、以姓聚居,通过生产劳动生活交往结成较紧密的社会关系,成村成寨,互帮互助。如女儿出嫁,嫁妆多与农耕文明习俗有关,而哭嫁歌的内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农耕文化与牛有着紧密的关系,来凤传统村落的人们对牛有着特殊的感情,不杀耕牛,让其自然死亡。......
2025-09-30
仙佛寺村的制高点,地处村西北,北接宣恩县岩板铺。茶场过去曾办过学校,茶场其实是一条山脉,因山上广种油茶树得名,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油茶树尽毁,现枞树参天,成为该村的一道绿色屏障。这条山脉比较有名的景点是莲花山、蛇头湾、白岩山、天圣石柱等。蛇头湾的蛇头延伸至莲花山下,莲花山曾建有小庙,供奉神灵,这样的自然人文组合,象征意义比较大。白岩是一处悬崖绝壁,呈白色状,来凤通往施南府的官道经白岩山下方一路向北,据传原来计划在此造佛像建庙宇,何故取消而改在佛潭修造不得而知,村中百姓推测可能是交通所限,或者是石材质量问题。
天圣石柱(龚志祥 摄)
《来凤县志》(清同治版)录有“天圣石柱歌”,系候选训导张均所作,记载了北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2025年),富州(来凤)、顺州(沙道沟、高罗、李家河一带)夷长田晏入侵施州(恩施),宋刺史领兵直抵富州、顺州,进行围剿,田晏降之,在七女栅前立石柱以分界,正如史载“石柱胡为在此邦,州分富顺境相望”。据考,来凤与宣恩交界处的茶场山上有石柱屹立,高约2米,历久剥蚀,字迹全无,世人称之为界牌,此乃天圣石柱,前几年被雷击,劈为两半,一半尚存,人们称之为雷打岩,已不知天圣石柱为何。攻打田晏发生在天禧年间,清同治版县志称其为天圣石柱,天圣为宋仁宗年号,据此可以推断石柱的政治意义起于天圣年间。歌云:(https://www.chuimin.cn)
群山如龙不肯住,飞腾都绕富阳去。一山戴石作虎蹲,上有天圣立石处……南人自此不复反,七女栅前春风满……此物当年在人间,久与咸平镇百蛮。我今驻马寻残柱,洞雨溪风暗二关。
此乃来凤、宣恩两县分界之始,也是宋代中央政权借机进一步扩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富州、顺州本是一体,从此一分为二,分而治之。
相关文章
来凤县传统村落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特征,多以族、以姓聚居,通过生产劳动生活交往结成较紧密的社会关系,成村成寨,互帮互助。如女儿出嫁,嫁妆多与农耕文明习俗有关,而哭嫁歌的内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农耕文化与牛有着紧密的关系,来凤传统村落的人们对牛有着特殊的感情,不杀耕牛,让其自然死亡。......
2025-09-30
位于下坪的碉堡处于古驿道的西侧,用于监视县城和宣恩方向,确保通往施州的驿道畅通,位于后坪的碉堡俯瞰酉水河,地处黑神庙旁边,用于监视县城和龙山方向,确保通往湖南永顺府的驿道畅通。经过仙佛寺村的两条古驿道,一条通施南府,另一条连接湖南龙山。......
2025-09-30
来凤县传统村落受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较大,同时存在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原始宗教因素,1949年以来,宗教慢慢淡出村庄人们的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知识普及到传统村落,科学精神深入村民人心,宗教开始退出人们生活,宗教意识开始淡化。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现代法治逐步普及。......
2025-09-30
另一口古井位于通往施南府的官道上,要塞峡口寨塘的后方,现在209国道的西侧,地处第三村民小组内,现村委会侧后方,人们称之为凉水井。这口古井的位置特殊,位居来凤通往施南府的古驿道旁,为过往官家客商提供清凉解渴的甘甜泉水。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要数佛潭大堰,是来凤县目前可见的历史最悠久、断面最大、效益最好的灌溉渠道之一。佛潭大堰自建成以来,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障,被沿渠土家人称为幸福堰。......
2025-09-30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步早,但由于资金问题,早期只限于对村落的一些重要建筑和文物进行适当保护和简单维修。来凤县真正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大规模保护与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先后发布五批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止到2019年底,来凤共有1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5-09-30
来凤县传统村落在清代的两部志书中均有记载,但比较粗略。“里”相当于现在的“乡”,十二里共一百二十一甲,甲的地域介于现在的行政村和管理区之间,本书所述的传统村落在一百二十一甲中多有体现。......
2025-09-30
恩施自治州境内的黑神庙很多,来凤县城及漫水乡均有遗址。据《来凤县志》记载,“黑神庙,在元阜里后坪。祀唐睢阳殉难将军霁云”。关于南霁云生前的忠勇和殉节的壮烈,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有详细记载,由此观之,黑神庙乃祭祀南霁云的民间宗教庙宇,是忠烈宫或忠烈庙的俗称。民间称黑神庙缘于两种传说:一为南霁云生来面黑;二为南霁云为炮轰而死,全身被炮火烧黑,故称其为黑神。仙佛寺村后坪的黑神庙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
2025-09-30
来凤县是一块红色土地,来凤县人民热爱祖国,敢于反抗剥削和压迫,积极参加革命,争取解放。来凤县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上溯至商周时期的武王伐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9日,来凤县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各族人民全身心投入新中国建设。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来凤县各族人民积极支前,各族青年踊跃参军入伍,奔赴朝鲜战场,用热血谱写爱国主义篇章。......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