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比较教育“有着悠长的过去,却只有简短的历史”。比较教育也逐渐在欧美学术界赢得了一席之地,正式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历史学方法、因素分析方法成为此阶段引领比较教育发展的主要方法。但在当时,要获取各国的教育统计数据也非易事。1962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率先尝试发布了《12个国家13岁儿童的教育成就:一项国际研究的结果》,开创了通过国际测试比较各国教育成就的先河。......
2025-09-30
对于问题解决任务类别的划分有多样化的视角,常见的分类有:根据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类型,划分为通用领域问题(Domain-general Problem)和特定领域问题(Domain-specific Problem)解决,特定领域问题解决指某个学科领域范围内的问题,如数学、自然科学或技术的问题可能需要各领域特定的问题解决能力[19],通常被认为是分析性问题解决(即所有需要解决问题的信息都可以在开始使用)[20]。通用领域问题解决也称为一般问题解决,指不需要用某个领域专门知识的问题解决,可能涉及复杂的一般心理过程,不受特定领域的束缚[21]。这些一般心理过程在许多情境中都有重要意义,它们会产生一般和抽象的表征图式[22],对于理解新颖问题的结构更有用,因为这些一般模式不受特定内容影响[23]。通用领域问题由于不需要专门知识,很多时候又被称为知识贫乏(Knowledge-lean)问题,而特定领域问题一般又被称为知识丰富(Knowledge Rich)问题[24]。20世纪末,学者进行的大量研究强调了特定领域与通用领域问题解决能力相比的重要性[25]。因为:①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表明,在某个领域熟练的问题解决者主要依赖特定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很少使用一般知识;②各种通用领域的问题解决课程和书籍都没有经验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③通用领域的知识不能轻易转移到其他问题情境[26]。因此,特定领域的问题解决策略通常被称为“强方法”,而通用领域策略被标记为“弱方法”[27]。然而,特定领域知识对问题解决结果的突出作用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通用领域的技能。因为人们遇到新的问题情况时,需要非常规的行动,就不能依赖已知的特定领域的战略,所以通用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有很大关联[28]。
此外,根据问题有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可以区分为良构(Well-structured)问题和劣构(Ill-structured)问题[29]。根据问题的定义是否明确,是否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可以区分为定义明确(Well-defined)的问题和定义不明确(Illdefined)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者是否已经掌握现成的解决方法,可以把问题区分为常规(Routine)问题和非常规(Non-routine)问题。根据问题设计的变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可以区分为简单(Simple)问题和复杂(Complex)问题;根据是否需要问题解决者与问题情境的互动来了解问题情境,可以区分为静态(Static)问题、动态(Dynamic)问题和互动(Interactive)问题。Jonassen综合问题多方面的特点界定了11种问题类型:逻辑问题、运算问题、故事问题、规则应用/规则归纳问题、决策问题、故障排除问题、诊断问题、策略绩效问题、政策分析问题、设计问题和两难问题[30]。这些问题在结构性、抽象性、学习行为和成功的标准等方面均有不同的特点[31],如图2-2所示。
图2-2 问题分类图(戴维·H·乔纳森)
Quesada[32]等学者从形式和心理过程两个方面对问题解决做了分类。首先是从问题的形式特征上,从时间、变量、系统行为3个方面9个类别来进行区分。与时间相关的类别有3个:按照任务中的变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动态任务和静态任务;按照时间变化是连续还是非连续的,分为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任务;按照时限要求,分为有时间压力的任务和无时间压力的任务。与变量相关的类别也有3个:按照变量的数量和类型,分为连续变量任务和离散变量任务;按变量之间关系的数量和模式,分为高度互联的任务和稀疏连接的任务;按输入和输出变量在整个测量范围内是否直接成比例,分为线性系统任务和非线性系统任务。与系统行为相关的类别又有3个:按照是否包含不直接受输入变量影响的隐藏变量,分为透明任务和不透明任务;按变量之间所有关系是确定的还是随机的,分为随机任务和确定性任务;按问题解决者是否可以获得即时反馈,分为延迟反馈任务和即时反馈任务。其次是从心理过程上将问题解决任务分为4个类别:按照任务的未来状态是否可以被预期,分为基于技能的任务和基于计划的任务,前者也被称为反应性任务,问题解决者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对即时情况做出反应,后者也被称为预测性任务,问题解决者不需要非常快地做出反应,而是要根据目标要求计划和设计行动的过程;按照解决问题是否需要特定领域的知识,分为知识贫乏型和知识密集型任务;按照是否需要学习才能解决问题,分为需要学习的任务和不需要学习的任务;按照问题解决的难点是理解和表征问题还是搜索解决办法,分为基于理解和基于搜索的问题。(https://www.chuimin.cn)
上述这些分类中,不同学者用同一个词表达的意思可能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很多研究中的矛盾,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什么是复杂问题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是复杂问题解决的任务在另一些学者看来并不是复杂问题解决。另外,不同学者用不同的词表达的可能是同一个意思,例如Quesada对基于理解的问题实际上与PISA研究的探究和理解、表征和构思问题是一致的。下面就专门对简单问题解决和复杂问题解决作些辨析。
相关文章
有人说,比较教育“有着悠长的过去,却只有简短的历史”。比较教育也逐渐在欧美学术界赢得了一席之地,正式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历史学方法、因素分析方法成为此阶段引领比较教育发展的主要方法。但在当时,要获取各国的教育统计数据也非易事。1962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率先尝试发布了《12个国家13岁儿童的教育成就:一项国际研究的结果》,开创了通过国际测试比较各国教育成就的先河。......
2025-09-30
自PISA 2003首次测评问题解决能力后,PISA 2012再次测评了问题解决能力,但删除了“跨学科情境”,不针对课程领域的内容,突出通用问题解决能力,并且加入了情感维度,即问题解决能力也应包括参与问题解决的意愿。PISA 2015对协作问题解决的定义为:个体有效参与,同两个及以上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沟通理解,共享知识、技能和努力,最终找出解决方案,将问题解决的社会性方面也纳入测评。......
2025-09-30
历史上,比较教育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学科或领域研究的影响,当前的比较教育仍然借鉴了许多其他学科的新方法。正因为比较教育与其他学科有着丰富的联系,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定性、定量和混合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方法已经将比较教育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对大多数比较教育研究者而言,最为可行的办法并不是亲自去获取大数据,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型数据库,要深度挖掘公共数据资源”。......
2025-09-30
基于PISA 2012计算机自动记录的日志文件来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我需要进行以下数据处理:第一,数据清理,将PISA 2012问题解决测试的log数据、认知测试结果数据、问卷和权重数据合并,删除无效数据。......
2025-09-30
为了对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有更深入的了解,第四章研究了最新的问题解决理论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方法,从而了解PISA问题解决测试背后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显和内隐的问题解决过程结合的评价框架。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样题和log数据结构,PISA 2012问题解决试题的类型,各国(地区)学生问题解决过程指标数据表作为附录和附表列出。......
2025-09-30
问题解决可以定义为成功地搜索一个操作或一系列操作,以便将系统的给定实际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目前最广为接受的问题解决定义是Mayer[9]提出的。换句话说,在任何给定状态下,需要达到目标状态,并且没有可用的常规解决方案时出现问题;将给定状态转换为期望的目标状态的后续过程被定义为问题解决。Mayer把问题解决看作认知过程,并且指出问题解决者没有现成的办法。PISA采用的问题解决定义与Mayer的理解是一致的。......
2025-09-30
在实施PISA测试的时候,第一,我想知道PISA问题解决为什么是这样测试的。另外,OECD研究报告指出,上海学生在互动问题上的表现不如静态问题的解决,这是因为上海学生习惯于纸笔测试的方式而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功能。OECD报告揭示,中国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绩在与同样学科成绩的普通中学生相比时,要高出许多!......
2025-09-30
鉴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工作及现实生活问题情况的复杂性日益增加,PISA等大规模教育研究已经转向问题解决能力等21世纪技能的评估。但是,PISA 2012国际比较结果表明,通用问题解决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重视。通用问题解决涉及多种认知和非认知技能,如探究和理解、目标导向的主动规划和执行、监控和反思以及坚持性。所以,利用PISA数据发现我们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改进的建议是我们这些研究者的责任。......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