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半兽形“神”是《山海经》诸神的第二个衍变阶段。《山海经》里半人半兽形“神”的记载有很多,如《南山经》这些山神都是龙的身体人的脸面。西王母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西山经》《山海经·大荒西经》,又称“王母”“金母”“西姥”。这位半人半兽形“神”,反映的可能是上古先民的图腾崇拜形式。......
2025-09-30
《山海经》中的“神”有兽形“神”,有半人半兽形“神”,还有人形“神”。“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而业已给与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1]。在这种强大的想象力的驱使下,兽形、半人半兽形、人形等不同的“神”形背后隐藏着远古先民与自然之间不同的关系。兽形“神”来源于对自然的模仿,这种模仿自然体现出远古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半人半兽形“神”来源于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自然体现出远古先民对自然的抗争,背后隐藏着远古先民对自然外物改造征服的欲望;人形“神”来源于对自然的包容,对自然包容体现出远古先民人与自然共生。“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曾经将图腾崇拜分为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人的拟兽化’,指的是人假定某种动物为自己的先祖,于是断发纹身将自己扮成某种动物的形象,满足心理需求;其次是‘兽的拟人化’,说明当人断发纹身后,发现自己只能化身半人半兽的形象,在‘同类产生同类’的原则下,于是推想自己的祖先应该也是半人半兽的模样;最后是‘全人型’的阶段,也就是当纹身习俗完全绝迹甚至连记忆也开始淡薄后,始祖完全变为人的形象”[2]。
《山海经》的作者不是一个时代的一个人,它成书背后的创作参与者不计其数。正因为如此,《山海经》可以说是代表了一个历时的思维以及一个共时群体性的思维。历时思维在前文提及,是指现存本《山海经》的创作思维不仅仅属于某一个,也不属于某个小范围的创作群体,它是属于《山海经》版本因革过程中的一个历时创作的思维。例如,《山海经》文本对“神”的记载既包含最原始朴素的“神”,如鸟首龙身、马身龙首的兽形山神,也包含文明程度相对高的政治化的等级化的“神”,如黄帝轩辕、青帝伏羲、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等。通过历时思维与共时群体性思维的对比分析,可以知晓《山海经》三类“神”的“神”符号在不同形成阶段,作者有着不同的造“神”心态,并且使用了不同的造“神”方法。《山海经》在三类“神”的符号分别源自自然对先民的制约、人们对自然对象的有意识改造,以及人们对自然的尊重。由此产生了盲目崇拜自然,对立抗争自然,以及和谐尊重自然三个阶段不同心态。(https://www.chuimin.cn)
相关文章
半人半兽形“神”是《山海经》诸神的第二个衍变阶段。《山海经》里半人半兽形“神”的记载有很多,如《南山经》这些山神都是龙的身体人的脸面。西王母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西山经》《山海经·大荒西经》,又称“王母”“金母”“西姥”。这位半人半兽形“神”,反映的可能是上古先民的图腾崇拜形式。......
2025-09-30
从精神表达的意义指向而言,神图主要是指用以描绘三清、西方三圣、释迦牟尼、孔子等被赋予了宗教性内涵的人物图画,神图多为主神。而神挂在囊括神图基本类型的同时,还将傩坛中具有装饰性、审美性功能的宗教配饰纳入其中。他们认为主持傩坛者自身的修为和傩坛的神挂、神图能够为法事活动提供神力,从而实现满足事主的预设目的。......
2025-09-29
从兽形“神”与原始山岳崇拜的上古巫术祭祀活动,到半人半兽形“神”与趋吉避凶的上古巫术祭祀活动,再到人形“神”与政教合一的上古巫术祭祀活动,体现出《山海经》三类“神”的产生过程的文化背景。祭政合一的政权构建方式,影响了上古神话中“神”的产生及其特征。《山海经》里有着很多有关“神”符号的记载。......
2025-09-30
半人半兽形“神”比兽形“神”进步之处就是半人半兽形“神”逐渐符号化,拥有了更多人性化的职能。逐渐符号化的神话原型是三类“神”产生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半人半兽形“神”是先民将自然人化了之后形成的形象。西王母是其中最有名气的半人半兽形“神”,在后世流传过程中西王母形象逐渐人性化和女性化。根据考证可以推断,蛇在逐渐符号化后成为了龙的神话原型。......
2025-09-30
每年划龙舟多多少少都有事故发生,甚至船翻人亡。福州传统的龙舟,在尾舵的舵栓上插有一把“令”旗。这是代表神的“令旗”,是人们在划龙舟之前,到龙舟庙社“请神守舵”,用神威驱赶水中各种妖魔鬼怪,保佑划龙船平平安安。城门镇下洋村的龙舟则请“郑二伯”神将,将其神像安在船栓上,请“郑二伯”来“护舵”。下洋村龙舟将神将持旗像安放在舵栓上划龙舟请神守舵扒龙船是有侈侬参加其水上运动。......
2025-09-30
“道观神钟”,是指明清潼关古城内东南方的麒麟山上道观中的一口神钟,称其为“神钟”,是因为这口钟伴随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清代潘耀祖赞“道观神钟”诗云:大河水泛出鲸鱼,仙院移来岗上居。道观神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夜色中的钟声也充满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2025-09-30
神锦大道 神锦大道起于神木县西沙开发区西沙二路,止于锦界东黄土庙村,与榆神二级公路相接,线路全长22.8公里。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7米,计算行车速度每小时40公里。桥梁神木县农村公路有道路桥梁233座11140.3米。榆神高速公路,全线桥梁共计141座,总长15852延米。......
2025-09-30
半人半兽形“神”相关的上古巫术与祭祀活动体现在趋吉避凶。半人半兽形“神”的相关巫术与原始先民感知自然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马作为“神”的祭祀有两次是半人半兽形“神”的记载,一次是关于兽形“神”的记载。可以看出,先民对于野生动物的驯化从兽形“神”阶段到半人半兽形“神”阶段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用狗做祭品只出现在龙形半人半兽形“神”的祭祀中。......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