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训练:节奏伴奏织体的作品力度明确

合唱训练:节奏伴奏织体的作品力度明确

【摘要】:同样为主调作品,节奏伴奏织体的作品在声部平衡上的力度指向更加清晰明确,处理起来更容易些。这类作品的织体由旋律、伴奏的节奏型、低音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在力度上旋律声部最强、低音声部稍弱、伴奏的节奏型声部最弱。混声部伴奏合唱《意大利波尔卡》就是一首典型的节奏伴奏织体合唱作品。

同样为主调作品,节奏伴奏织体的作品在声部平衡上的力度指向更加清晰明确,处理起来更容易些。这类作品的织体由旋律、伴奏的节奏型、低音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在力度上旋律声部最强、低音声部稍弱、伴奏的节奏型声部最弱。

混声部伴奏合唱《意大利波尔卡》([俄]拉赫玛尼诺夫曲,叶歌罗夫编合唱)就是一首典型的节奏伴奏织体合唱作品(谱例7-3)。尽管作者有意识地在女高声部标记的力度是中强(mf),另外三个声部是弱(p),但如果完全根据力度标记来演唱,容易导致声部层次不清晰,不能完全取得音响上的平衡,因此要在各个声部上通过力度、音色以及演唱法等变化来呈现作品整体音响。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式并不是改变原作,而是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更加立体地表现作品,是更严格意义上的尊重原作。

毫无疑问,因为是主旋律,女高音声部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从音乐形态、音区音色等方面已经决定了其声部的独立性,演唱时加上比其他三声部较强的力度,以及多处出现的演唱法(连音与顿音)的对比,更将其这一声部凸显。女高音要时刻保持饱满的气息,音色要偏柔和,但要避免发“Hum”时产生闷闷的声音,以保证声音的灵巧与旋律的流畅。第5、7小节要采用顿唱以保证同音反复的清晰度,并要适度渐强,使同音反复的音型有清晰明确的声部走向。

男低声部的力度仅次于女高音,可以采用中弱(mp),音色上要浑厚而松弛;第二男低音要更饱满,第一男低音对其进行勾勒,使这一声部在浑厚的前提下又不失灵巧,演唱法上以断唱为主。男低音声部第5~6小节的三个音力度上要渐强,演唱法上变为连唱,与上三声部形成反差而带来一定的张力,勾勒出这一短小片段,是这一段音响上的亮点。(www.chuimin.cn)

因为所处音区不同,男高音声部在力度上总体比女低声部要略低半个层次,男高音的两个声部力度上相当;在音色上,男高音声部用抑制声,不可太亮,女低音声部要强调胸腔共鸣,适当增加厚度。演唱法上,两者都以断唱为主,第2、4小节两个音是断唱接重音;第6小节女低音要变成断唱才能保证同音反复的清晰,而男高音声部要连唱;第7小节两个声部都为连唱,且要适当渐强。

主调作品还有许多不同的织体构成类型,但万变不离其宗,抓住作品声部的主次关系,理解音乐形象,就能恰当地处理声部间的关系,找到平衡声部的手段。

【谱例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