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清两代的重点中学-顺天府学

明清两代的重点中学-顺天府学

【摘要】:要说这两位神仙怎么单单选中这条胡同落户北京,那还是有段故事的。与国子监不同,这座府学主要招收北京当地的优质学生。凡是到了大考之年,来府学胡同“朝圣”“磕头”的人摩肩接踵。府学的东西两侧还建起了育贤坊,可谓是软硬设施完善,府学胡同俨然成了老北京教育界中的排头兵。说来也有意思,可能是心诚则灵的缘故,明清两代光从顺天府学里走出的学子点中进士的竟有近千名。

张自忠路下车,往北走就可以看到府学胡同。要说这条胡同,可是老北京最有文化的地方。凡是家里有读书的学子,都建议来这儿遛上一圈。倒不是因为住过哪位文豪,主要还是沾了人家文昌帝和魁星爷的仙气儿。这老两位,都是咱中国人追捧的神仙。一个管着天下文人,一个管着金榜题名,权力大了去了。

要说这两位神仙怎么单单选中这条胡同落户北京,那还是有段故事的。现在您从府学胡同的西口信步而入,一眼就可以看到气派的府学小学。敞亮的三开间朱漆大门,显眼的魁星门牌坊,以及后头重重叠叠的大殿建筑,都暗示着这座学校定有着非凡的身世。据传说,元末有一和尚在此建寺,殿宇刚刚落成,还没来得及安置佛像,明军就攻入了大都城。眼看刚建好的寺院就要被明军没收征用,和尚急得一筹莫展。后来听说明军尊孔敬孔,保护孔圣人的所在地,于是佛家的和尚求助于儒家的孔夫子,将一木制孔子像置于庙内供奉了起来。明军一见,误以为是座孔庙,果然不敢造次。但孔子可是圣人,哪能任你呼来唤去,既然已然迁进,就不可改为他用,于是继续供奉孔子。(www.chuimin.cn)

传说归传说,但元代这里确实有座报恩寺。时光荏苒,明清两代这里变成了顺天府学。与国子监不同,这座府学主要招收北京当地的优质学生。通俗点说,就是和现在的市重点一个意思。今天学生考学,家长还得带着孩子求个签问个福,何况老年间的人了。凡是到了大考之年,来府学胡同“朝圣”“磕头”的人摩肩接踵。学子一多,渐渐又在府学胡同里建起了学宫和孔庙。于是乎,主管读书考学的文昌帝带着魁星爷,也在这里安了家。府学的东西两侧还建起了育贤坊,可谓是软硬设施完善,府学胡同俨然成了老北京教育界中的排头兵。说来也有意思,可能是心诚则灵的缘故,明清两代光从顺天府学里走出的学子点中进士的竟有近千名。老北京人都管这条胡同叫“进士胡同”,说这里是神仙保佑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