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山宗祠旁古井漫游,感受崇德堂的素淡风格

中山宗祠旁古井漫游,感受崇德堂的素淡风格

【摘要】:崇德堂与其他村落相似,前陇村也有自己的老祠堂。这座张氏大宗祠又名崇德堂,建于清代,笔者访村当日其大门紧闭。木门的颜色不像别的祠堂那么古旧深沉,花岗岩砌筑的门框两侧阴刻着对联“风度留万古,百忍垂千秋”,整体风格颇为素淡。下午三四点,张氏大宗祠旁那筑于高台上的古井边挤满了人。待人潮退散后,拾级而上,方见其真容。俯身细看,井壁由不规则的麻石砌筑而成。此外,这里还有不少老井分布在各家各户,供灌溉或浣洗。

崇德堂

与其他村落相似,前陇村也有自己的老祠堂。这座张氏大宗祠又名崇德堂,建于清代,笔者访村当日其大门紧闭。在耀眼的午后阳光下,无论是顶上的蓝琉璃瓦当,门檐上的灯笼与人物山水壁画,抑或是柱角墙头细腻的瑞兽或博古雕饰,都镀上了一层薄光,颇具经年日晒后的淡然质感。木门的颜色不像别的祠堂那么古旧深沉,花岗岩砌筑的门框两侧阴刻着对联“风度留万古,百忍垂千秋”,整体风格颇为素淡。最特别的是,正祠与左路偏房之间的青云巷,门额阴刻着“礼门”两字,透过闭锁的红色铁闸往里窥探,窄巷的石板缝隙间长着几撮小草,再看门洞上方靛青色的雕花,恍惚间予人幽深的错觉。

往前陇大街的方向望去,附近的几座建筑与这祠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生锈的铁闸、墙壁上油彩剥落的涂鸦以及长有薄薄青苔的石柱看来,大概是荒废已久。门内的庭院被腾空,依照楼底的字句推测,或曾被用作厂房或粮仓。但现在杂草丛生,陈年的壁画也已褪色,颇见颓然,让人叹惋。(www.chuimin.cn)

下午三四点,张氏大宗祠旁那筑于高台上的古井边挤满了人。不少外来务工者提着水桶前来,打满清甜甘洌的井水才归家。待人潮退散后,拾级而上,方见其真容。这口建于清朝的老井名为“双龙井”,东侧石碑上的楷书题名为宋庆龄亲弟宋子文所写。俯身细看,井壁由不规则的麻石砌筑而成。此刻井里水位极高,潋滟波光就在井口处轻晃,洗刷着斑驳石壁处的青苔。年前曾有游记写道,这井底常有几尾红、黄色的鱼儿悠然徜徉。但如今天气太热,鱼儿大抵都躲到井底幽凉处,因而不复得见。如今,井水依然清澈,舀一桶上来,捧在手里,冰凉透心。听附近的老人说,许多村民都爱用这井水煮饭煲汤,从前还有人雇船把水运往澳门的茶楼沏茶。此外,这里还有不少老井分布在各家各户,供灌溉或浣洗。也许是山路崎岖、庭院隐秘的缘故,走在村中,也只是偶尔能遇见这些飘零着花瓣或碎叶的泉井。

前陇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