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江水利合作项目管理案例

长江水利合作项目管理案例

【摘要】:作为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预警报装备计划”建设范围包括“丹江口——武汉”整个汉江中下游流域,项目区面积6.38万km2。中心据此作出洪水预报,并向汉江中下游各地防汛指挥部门和重点水利工程单位,传递水情预警报、发布防洪调度指令,洪水预报会更快、更准。

汉江通称汉水,发源于陕西秦岭南麓,地跨甘肃、陕西、四川、河南、湖北五省,流域面积159000km2。干流全长1577km,总落差1964m,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其中河源丹江口为上游,长925km,集水面积95200km2;丹江口至皇庄为中游,长270km,集水面积46800km2;皇庄至河口为下游,长382km,集水面积17000km2。汉江流域水量充沛,多年平均径流量560.2亿km3,水资源总量为582亿m3

汉江中下游历史上洪灾频繁,尽管修建了一系列防洪工程,但由于汉江干流乃至整个中下游区间没有洪水预警系统,水情信息只有通过人工采集、普通电报传输,时效性差,准确性不高,致使已建的防洪工程难以发挥作用,分洪溃口频繁:1956年建成的杜家台分洪工程,迄今运用19次之多,平均每2年要分洪一次;1958年以来,蓄洪区内有9个民垸26次分洪溃口。

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助10亿日圆(约合人民币7000万元),与我国联合建设的“汉江中下游洪水预警系统”项目于2002年7月4日正式启动,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提高汉江水雨情收集、预报的速度和精度,充分发挥流域内防洪工程的效益,确保洪泛区内120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www.chuimin.cn)

作为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预警报装备计划”建设范围包括“丹江口——武汉”整个汉江中下游流域,项目区面积6.38万km2。项目利用VSAT通信卫星,将设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中心站,设在鸭河口、丹江口、襄阳、皇庄、潜江的5处数据集合转发站以及区间内的15个VHF中继站连接起来,采用现代水文测验、通信、网络技术,组成系统数据传输通信网。通过这个网,位于汉江干流、唐白河、南河水系的61个遥测站可以在20分钟内将实时水文信息传至中心站。中心据此作出洪水预报,并向汉江中下游各地防汛指挥部门和重点水利工程单位,传递水情预警报、发布防洪调度指令,洪水预报会更快、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