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传承教育之光

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传承教育之光

【摘要】:依教育部二十八年度的统计,战前专科以上学校108校,因战事迁移后方者52校,迁入上海租界或香港续办的25校,停办的17校。也让我看到父辈们筚路蓝缕、呕心沥血所努力行走的那一条安放着教育尊严与灵魂的精神之道已珍稀如绝版!浙江大学和全国所有南渡西迁的大学在一起,就像是播种机,一路播下大学对青年的意义;对社会的责任;对科学与道义的担当,同时为后代播下了中国教育永远的一束光!

我们曾经一再被要求接受“再教育”,下乡是接受再教育;改造思想是接受再教育;“学术权威”如祖父,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对他进行再教育,何况我这样不学无术的一代人。大半生走过,所见“学术”的凤毛麟角,而“权威”(后人称之为大师)已消逝无踪;此行“重走西迁路”,却让我受到了一场真真切切的再教育!

纵观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状态下,像我们这样为青年、为保存国家文脉而大规模地迁移办教育,这个教育奇迹是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教育部二十八年度的统计,战前专科以上学校108校,因战事迁移后方者52校,迁入上海租界或香港续办的25校,停办的17校。其余14校,或是原设后方,或是原在上海租界,或是教会大学能在沦陷区继续上课的。……实际当时全国专科以上学校照常开设未受战事影响的,只有新疆文理学院一校而已。(陈平原《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在西迁路上的流光碎影里,有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学校的、民间的、政府的;有浙江大学在颠沛流离中曾经怎样办大学、中学、小学及民众教育的清晰旧迹;有广大民众在战火中依然秉持对教育、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护惜、敬重及倾其所能地付出!也让我看到父辈们筚路蓝缕、呕心沥血所努力行走的那一条安放着教育尊严与灵魂的精神之道已珍稀如绝版!

浙江大学和全国所有南渡西迁的大学在一起,就像是播种机,一路播下大学对青年的意义;对社会的责任;对科学与道义的担当,同时为后代播下了中国教育永远的一束光!

2018年11—12月初稿(www.chuimin.cn)

2019年7—9月改写

感谢:

真诚感谢陈天来、王宽福、何琦、叶俊、谢丹各位老师对本文的帮助!感谢弟弟吴江新逐字逐句的修改!

[1]吴江印:吴耕民孙女,吴光林女儿。曾支边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7年余;在浙大(原浙江农业大学)工作11年。后旅居瑞士。中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