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由广西迁往贵州,爸爸所在的史地系图籍典册众多,均由陆路运送,师生竭力配合,经过艰难跋涉,终使教学资料安全运抵遵义。这里,遍布浙大人西迁的足迹,脑海中不断浮现起爸爸妈妈教书、上课生活的模糊身影,虽然时间太过久远,可我们竟在西迁路上再次重逢了!浙大西迁宜山纪念馆里,我(右)和姐姐以平(左)在父亲像前合影......
2023-10-07
我们曾经一再被要求接受“再教育”,下乡是接受再教育;改造思想是接受再教育;“学术权威”如祖父,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对他进行再教育,何况我这样不学无术的一代人。大半生走过,所见“学术”的凤毛麟角,而“权威”(后人称之为大师)已消逝无踪;此行“重走西迁路”,却让我受到了一场真真切切的再教育!
纵观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状态下,像我们这样为青年、为保存国家文脉而大规模地迁移办教育,这个教育奇迹是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依教育部二十八年度的统计,战前专科以上学校108校,因战事迁移后方者52校,迁入上海租界或香港续办的25校,停办的17校。其余14校,或是原设后方,或是原在上海租界,或是教会大学能在沦陷区继续上课的。……实际当时全国专科以上学校照常开设未受战事影响的,只有新疆文理学院一校而已。(陈平原《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在西迁路上的流光碎影里,有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学校的、民间的、政府的;有浙江大学在颠沛流离中曾经怎样办大学、中学、小学及民众教育的清晰旧迹;有广大民众在战火中依然秉持对教育、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护惜、敬重及倾其所能地付出!也让我看到父辈们筚路蓝缕、呕心沥血所努力行走的那一条安放着教育尊严与灵魂的精神之道已珍稀如绝版!
浙江大学和全国所有南渡西迁的大学在一起,就像是播种机,一路播下大学对青年的意义;对社会的责任;对科学与道义的担当,同时为后代播下了中国教育永远的一束光!
2018年11—12月初稿(www.chuimin.cn)
2019年7—9月改写
感谢:
真诚感谢陈天来、王宽福、何琦、叶俊、谢丹各位老师对本文的帮助!感谢弟弟吴江新逐字逐句的修改!
[1]吴江印:吴耕民孙女,吴光林女儿。曾支边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7年余;在浙大(原浙江农业大学)工作11年。后旅居瑞士。中医翻译。
有关重走西迁路:浙江大学西迁后代纪念文集的文章
浙大由广西迁往贵州,爸爸所在的史地系图籍典册众多,均由陆路运送,师生竭力配合,经过艰难跋涉,终使教学资料安全运抵遵义。这里,遍布浙大人西迁的足迹,脑海中不断浮现起爸爸妈妈教书、上课生活的模糊身影,虽然时间太过久远,可我们竟在西迁路上再次重逢了!浙大西迁宜山纪念馆里,我(右)和姐姐以平(左)在父亲像前合影......
2023-10-07
竺校长及工学院和各系的领导均十分重视实验教育及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感性知识。本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亦援例于该日公开展览,以资庆祝。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都十余部份,均于是日同时开放展览。工学院实验室奠基纪念碑王国松与陈晓光在遵义洗马滩机工实验室前1943年6月6日,工学院实验室也全部开放,盛况不减前一年。事后,学校发动浙大同学会进行募捐,使一部分实验室较快得到了修复。......
2023-10-07
吴江新[1]2018年11月15日,我随浙大西迁后代寻访团一行探访考察了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当年浙大西迁途中曾在此短暂办学。一白鹭洲头探古幽,文军西迁曾此留,书院文脉传千古,儒学心学皆是求。南宋宝祐三年,文天祥进入白鹭洲书院读书,在名师欧阳守道的教导下,成为全院品学兼优的学生。......
2023-10-07
阳光下的西来庵,明艳、静谧,大门紧锁,是一座庙的样子。听老人家聊聊西来庵:这个“庵”字,在这里是草房的意思,不是庵堂。后来,西来庵是风云乡的衙门,就是乡政府;又成为党继成家的私塾,就是学堂;然后是东南小学。就西来庵的历史而言,这只是刹那瞬间,我所记录的也就是这一瞬。西来庵依山傍水,视野开阔,风光秀美,如果能开放成为遗址公园,那将是属于湄潭的文化遗珍。......
2023-10-07
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3-10-07
陈健宽[1]80年前父辈一代跟随竺可桢校长从杭州西迁,直到遵义、湄潭、永兴。我今年8月有机会跟着陈天来教授重访湄潭,回忆了童年的往事,对今日湄潭发展感到宽慰、兴奋。我们从杭州出发飞贵阳,再坐小车上高速直达湄潭,前后仅用8小时。从湄潭到遵义要经过虾子场,停车吃中饭,到遵义已是下午3点多,现在湄潭到遵义,开车只需40分钟。今年回湄潭,看到电力充足,回忆起我们当年在湄潭,晚上点的是灯草桐油灯。......
2023-10-07
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
2023-10-07
到了汉口后,最要紧的事是找地方先安顿下来,再设法找到浙大校本部西迁大队。通过媒体,一直在查找浙大的消息,同时还找寻一些临时家教的广告,被抢了,要开源,找点补贴。一天从报上了解到浙大西迁大队已经到达江西泰和,我父亲立即发一信去泰和给同班同学侯希忠,希望得到证实。赣江自南穿泰和向北流,在泰和这一段又称澄江,浙大在泰和县城西五里的上田村安顿了下来。......
2023-1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