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都江堰修建年代及规模

都江堰修建年代及规模

【摘要】:择、氾受任监作北江塴。北江塴为东汉时期朝廷在都江堰设置的的正式官名[26]。

2006年3月初,在对都江堰渠首安澜索桥桥墩加固时,在河床中出土两尊东汉石像和《建安四年正月中旬故监北江塴太守守史郭择、赵氾碑》,碑长1.8米、宽1.5米、厚0.2米左右,局部残缺。碑文释读如下:

建安四年正月中旬故监北江塴太守守史郭择、赵氾碑/惟择产广都、氾郫县人。择、氾体履仁义,结发修善。择袭父固业,治《春秋穀良》,/兼通《孝经》。二奉东诏京师,治事府县。故府郭君召署文学师薄、兵曹史,县/□政□□。择父同生兄文孤无子姓,文以寿终。择箪尽家财,收葬文,以文/所□奴婢二人,□□合直卅五万,让与文养女珠,行丧三年。又择前署县/长□□主记掾□□部郡所隐切卤薄、广汉绵竹。择为要证,幽厄成都狱/□□□毋辞封不□□,轻财重义,乡党所称。又氾故县主簿,劝农,僵于政/□□□□顾分明□□,收养孤嫂齿、兄累子二人,兄弟和雍。行之难罄三/□□□□间。择、氾受任监作北江塴。塴在百京之首,冬寒凉慄,争时错作/□□□□□不克□□持,陈留高君下车,闵伤黎庶,民以谷食为本,以塴/□作□□□□□公掾史、都水郭荀、任南、杜斯履历平旬。择、氾以身帅下,志/□□□□□作□旬日之顷,塴□竟就备毕,佐直修身,契白不文。水牺分/□□□□□不足。淤□不汝罚亦不□,宜建碑表。时塴吏李安、傅阳、作者赵/□卿,郑□、□□、彦□、苏子邛、定卿、杨叔财等百余人,报服恩施,比方先后,/治造超□□冬,□兴意推盛,出家钱勒石纪行,刊示后贤,以劝为善。

图9-10 都江堰出土建安四年太守守史郭择、赵氾碑

碑文中:塴即堋;箪尽,即殚尽;僵于,即强于;错作,即措作;百京,即百津。北江塴为东汉时期朝廷在都江堰设置的的正式官名[26]。碑文中的“塴吏李安、傅阳”,是指官府任命的负责整个“塴”即整个大堰的官吏,而不只是负责大堰某一局部工程的官吏。历史上,都江堰曾有“北江”之名。《元史·河渠志三·蜀堰》说:“北旧无江,冰凿以辟沫水之害,中为都江堰,少东为大、小钓鱼,又东跨二江为石门,以节北江之水,又东为利民台,台之东南为侍郎、杨柳二堰,其水自离堆分流入于南江。”“北江少东为虎头山,为斗鸡台。”“北江三石洞之东为外应、颜上、五斗诸堰,外应、颜上之水皆东北流,入于外江。”这里,北江即内江。都江堰的基本功能便是将岷江水引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故将都江堰名之为“北江塴”,正如将其名之离堆、湔堰、金堤、湔堋一样,都有其根据。铭文说:建安四年正月,郡府派守史郭择、赵氾“监北江塴”,即临时监管北江塴的大修工程。又说郭择、赵氾受命后,虽“塴在百京之首,冬寒凉慄”,仍“以身帅下”,“争时错作”,刚好十天,完成了大修工程。这是有关都江堰大修的最早实录资料。《宋史·河渠志》岷江都江堰条说:“岁暮水落,筑堤壅水上流,春正月则溶治,谓之‘穿淘’。”而此碑证明早在东汉晚期已形成了每年正月大修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