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于生态城市的最优城市规模研究

基于生态城市的最优城市规模研究

【摘要】:青岛市应大力发展城市规模,但是怎样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城市规模的科学合理扩张必须通过内涵式的增长实现,即构建合理的经济产业结构、完善的社会文化体系、更大的环境承载能力等。这说明,青岛市的金融功能、社会服务业、文化功能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没有发挥外向功能。因此,青岛市若要扩大城市规模,必须从其薄弱环节入手,实现内涵式的扩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

青岛市应大力发展城市规模,但是怎样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

关于青岛发展成为特大城市之路有两种设想:一是区县划拨,直接增加市辖区人口数量;二是通过青岛、红岛和黄岛三岛联动,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区,使之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扩大市辖区人口数量[160]。两种方法都是从低级层面、以外延式的方式加大城市人口的途径,如今青岛已经通过合并原胶南市的做法扩大了市辖区的范围。

城市规模的科学合理扩张必须通过内涵式的增长实现,即构建合理的经济产业结构、完善的社会文化体系、更大的环境承载能力等。通过本章第四节对青岛市系统外部效益相对指标的分析可见,青岛市系统外部效益并不高,在全国中发挥的功能并不大,且总体呈下降趋势。比如,青岛市金融行业的区位熵,1998 年为13.57,2002年开始下降,2003年后一直小于1,2012年更是降为0.549;社会服务业的区位熵1998年为4.083,2003年以后一直小于1,2012年降为0.447;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和文体娱乐从业比率的区位熵一直都低于1。这说明,青岛市的金融功能、社会服务业、文化功能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没有发挥外向功能。另外,青岛市的交通流的区位熵,自2003年以来也逐年缩小,2012年为1.18,基本和全国平均水平持衡。(www.chuimin.cn)

因此,青岛市若要扩大城市规模,必须从其薄弱环节入手,实现内涵式的扩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加强金融组织体系的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加大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应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蓝色金融,使青岛成为全国蓝色金融机构、市场、产品研发、服务创新的集聚地,提高青岛在全国金融业的影响力。②积极促进文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利用丰富的海洋文化历史资源,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健全全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资金、政策措施方面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文化产业更好、更大、更快地发展,尽快提升青岛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③大力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现代城市能级提升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青岛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深化社会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投资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提高现代服务业行业素质,培养一批专业人才,特别要吸引一批高素质的紧缺人才和经营管理人[161]。④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尽快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建设高效、现代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抓紧组织实施海港、空港等对外交通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城市立体交通体系,规划构建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和管道运输等组成的海陆空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