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时出了一位宰相寇准,宦海沉浮,荣辱不惊,以其刚直清正、勇断大事而驰名。有人教唆寇准,不妨增报年龄。寇准为官,依法办事,体恤百姓,广有口碑。张逊侦查到此事,指使心腹王宾告发,诬称寇准存在非分之想,大逆不道。寇准声称冤枉,请求让温仲舒和王宾当面对质,弄明当时的情况。在朝堂上,寇准和张逊发生争执,互揭隐私,各不相让。一年后,宋太宗即将寇准召回,拜为参知政事。宋太宗召回寇准,询问谁可立为太子。......
2023-07-21
如果说李纲谪琼的时间最短,那么“五公祠”里的“五公”中,李光谪琼的时间就算最长的。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他自藤州贬所移置琼州,在今五公祠内金粟庵住了六年,绍兴二十年(1150年)又因政敌吕愿中等告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被移置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州市),至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始得内迁离琼。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市)人。北宋崇宁五年进士,初入仕途,即敢于抵制豪强,面斥权贵,曾奏:“天下根本之财,竭于蔡京、王黼。名为应奉,实入私室,公家无半岁之储,百姓无旬日之积。”又言:“朱勔托应奉胁制州县,田园第宅,富拟王室。乞择清强官置司,追摄勔父子及奉承监司、守令。”蔡京、王黼、朱勔等都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宰辅大臣,得罪他们便意味着丢官被贬甚至被反诬受害,故李光的言行在当时士大夫中,实属难能可贵,影响极大。其时,北宋朝廷已处于风雨飘摇、朝夕难保之中。靖康之后,南宋偏居一隅,主战与主和又成了朝中上下臣僚争斗不休的话题。奸臣秦桧是主和派的首要人物。秦桧开始定“和议”计策时,因李光在臣僚中有影响,欲借他的名望抬高“和议”的份量,便在和议榜上署了他的名。此举立即在主战派臣僚中掀起轩然大波。他的同乡杨炜写信骂他“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其实李光的本意是想借此为“缓兵之计”,以“和议”争取时间,重整南宋国威。但接下来,秦桧却进一步提出解除边将兵权、撤销各种守备计划,完全一派投降媚敌之举。李光于是据理力争,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彻”,又曾当着高宗的面斥责秦桧“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秦桧大怒,开始设计陷害李光。
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秦桧指使万俟卨“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这一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看来李光也是因“莫须有”之罪被贬。三年之后,又被迁“远恶边鄙之地”,来到琼州。此后,因秦桧当权,李光便一直流寓贬所,一住十余年。
李光在琼的贬谪生涯可以说是荣辱不惊,泰然处之。在谪琼居儋期间,他时时以苏轼为榜样,以诗书自娱,论文考史,安之若素。其间,他的次子仲坚被诬“私撰国史”下狱,可以说是祸不单行。但他不为所动,以八十高龄之身等闲视之,坚守晚节。他在儋州期间,还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建设,曾应儋守陈适之请,撰写《迁建儋州学记》,表明自己“余方老病,久废笔砚,既辞不获,因书大略如此,上以奉朝廷教育之意,下以慰学者乐育之心”的喜悦。在十余年的谪居生涯中,他还写了许多反映海南风物的诗篇,流传后世。其中如“逐客新年偶叹嗟,海南风物异中华”“富国应先除国蠹,利民须急去民蟊”“潮回齐唱发船歌,杳渺风帆去若梭。可是胸中未豪壮,更来沧海看鲸波”“堆盘荔子如冰雪,惟此堪将北地夸”“牢落双泉一病翁,十年忧患扫还空。荷稀竹密宜秋雨,户窄檐低耐飓风。尽日抄书北窗下,有时闲步小桥东。谁知万水千山外,亦与乡居兴味同”,等等,都如实反映了当时李光的志节与琼岛的风貌,使后人景仰万千。
(2006年2月7日)
有关琼崖旧事:桂馨楼琼儋史话的文章
宋真宗时出了一位宰相寇准,宦海沉浮,荣辱不惊,以其刚直清正、勇断大事而驰名。有人教唆寇准,不妨增报年龄。寇准为官,依法办事,体恤百姓,广有口碑。张逊侦查到此事,指使心腹王宾告发,诬称寇准存在非分之想,大逆不道。寇准声称冤枉,请求让温仲舒和王宾当面对质,弄明当时的情况。在朝堂上,寇准和张逊发生争执,互揭隐私,各不相让。一年后,宋太宗即将寇准召回,拜为参知政事。宋太宗召回寇准,询问谁可立为太子。......
2023-07-21
但此时王叔文正在顺宗的支持下进行一场旨在排斥宦官的所谓“革新”运动。这样韦执谊任宰相仅半年多时间,至是年十一月,便被贬逐到海南任崖州司马。有的被地方官侮辱、囚禁,有的还一再被政敌加害。到崖州一年多,便在忧郁贫病中去世了。由富贵骤为贫贱,又没有韦执谊那样的际遇,这恐怕是李德裕在崖州遽然病逝的原因。而更为幸运的是,韦执谊一族因上述条件得以定居崖州,世代相传,遂为地方旺族。......
2023-09-27
先说疍家人,旧作“蜑人”“蜒人”“疍人”。这更进一步说明“疍家人”实为汉人的一种。这部分人即有可能成为后之“疍家人”,故东汉时有许慎记录的“蜑”字。其风俗习惯与“疍家人”迥然有别,而其迁来海南的时间亦应晚于“疍家人”。然而,“番人”迁来海南后,因其中亦多有从事渔业生产者,故与“疍家人”的生产方式有相同之处,但尚未闻有海南人将“疍家人”称作“番人”者,即使有,也应是一种误解。......
2023-09-27
海南省儋州市古时有一个名称:儋耳。此外,《山海经·海内南经》又有“离耳国”的记载。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汉武帝经略海南,才把“儋耳”之名赐给新征服的海南领地。郭璞为东晋时人,他注《山海经》时,海南岛上已有儋耳郡,所以直指“离耳国”为儋耳,并指明这儋耳位于珠崖海渚中。而《吕氏春秋》应是在这种传闻的基础上才得出“雁门之北,儋耳之居”的说法。......
2023-09-27
贾捐之反丑诋当地人为“禽兽”,足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严重隔阂,废郡之举势在不免。自西汉元帝罢废珠崖、儋耳郡后,五六百年间,史籍上不再有封建朝廷在此设官行政的记录。那么在这长达五六百年的时间里,海南的历史沿革该怎么算,是断档还是代有统绪,则成了争辩不休的历史话题。可以说,直至今天,关于海南岛的这段历史沿革问题还未能取得一致的看法。......
2023-09-27
岭南有“英雄树”,一名攀枝花、斑枝花,海南称木棉、红棉。但是将木棉当作吉贝者亦有之。这种“二三月下种,生黄花”的“木棉”即吉贝。而将木棉称为“古贝”(即吉贝)者亦有之。但在古文献中,古贝与吉贝常相混淆,称“木棉”者并非都与“吉贝”同类;而称“古贝木”者,即今之木棉。闽广以南土著人人竞织的“木棉”实为今之棉花,而林邑国“花如鹅毛”的古贝木应为木棉。吉贝之精者为白叠;而木棉布之精者为斑布。......
2023-09-27
《海槎余录》,明顾玠(一作岕)著。在《海槎余录》中,据顾玠的序言所称,海南岛地方险远,环境恶劣,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除非听从王命到这里为官,一般人不愿涉险到此地。特别是已经消沉于历史迷雾中的明代海南风物,足可让今人耳目一新。这则记载里的“鸡翅木、土苏木”,现在海南岛上已基本绝迹,极为罕见。翻车鱼,属大型海洋性鱼类,常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洋中,故海南省海岸可以见到。......
2023-09-27
鉴于运河航运的种种弊端,丘濬提出了以海运作为补充的“海运思想”。丘濬是一个生长在海南岛滨海的书生,以自己亲眼所见海运之实,详述海运之利,认为可以作为国家漕运的一个重要补充。所以丘濬实际上是在婉转地批评罢废海运的不合理。以陆运为基准算,海运比河运还省费,但海运有漂溺之患,所以“较其利害,盖亦相当”。事实上,海运之利大大胜过河运。然而,丘濬主张海运还有着更深层的全局眼光,并非只盯着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