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夏商文明相继影响和刺激下,至商代在赣鄱流域形成了有着鲜明文化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完整文化发展序列的吴城方国文明。与之相适应,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赣鄱地区有着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吴城方国文明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体。吴城方国商贸业的发展是社会大分工深化的结果。商业贸易主要集中于城邑和水陆交通要道上的集镇进行。......
2023-09-25
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宜臼)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
图83 先秦时期彭蠡泽示意图
春秋争霸。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国家,成了西方强国。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于是,在历史上展开了一幕幕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国力强盛。又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他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救卫”;公元前656 年,齐国与鲁、宋、郑、陈、卫、许、曹诸国联军侵蔡伐楚,观兵召陵,责问楚为何不向周王纳贡。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许和而罢。以后,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称霸中原时,楚国向东扩充势力。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国力稍衰。楚又向北发展。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霸业,与楚较量,结果把性命都丢了。齐国称霸时的盟国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家,这时都转而成了楚的盟国。正当楚国想称霸中原之时,晋国勃兴起来。晋文公回国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也想争当霸主。这时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以为是“取威定霸”的好机会,便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帜。公元前632 年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也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晋楚争霸期间,齐秦两国雄踞东西。春秋中叶以后,楚联秦,晋联齐,仍是旗鼓相当。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公元前579 年,宋国约合晋楚订了盟约: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共同讨伐不听命的第三国。弭兵反映了两个霸主之间的勾结与争夺,也反映了一些小国想摆脱大国控制的愿望。公元前575 年晋楚于鄢陵大战,楚大败;公元前557 年晋楚于湛阪大战,楚又败。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公元前546 年,宋国再次约合晋楚(弭兵),参加的还有其他10 多个国家。会上商定:中小国家此后要对晋楚同样纳贡。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公元前506 年,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从此,楚的国力大大削弱。在晋国联吴制楚时,楚国则联越制吴,吴、越之间战争不断。吴王阖闾在战争中战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大败越王勾践,并率大军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做盟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机,发兵攻入吴都。夫差急忙回归,向越求和。不久,越灭吴,勾践也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时成了霸主。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
战国争雄。战国时代的形势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在前期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从魏文侯开始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是魏国独霸中原的时期。魏的强大,引起韩、赵、秦的忧虑,它们之间摩擦不断。公元前354 年,赵国攻卫,魏视卫为自己的属国,于是出兵攻打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援,齐派田忌救赵,用孙膑之计,袭击魏都大梁。时魏军虽已攻下邯郸,不得不撤军回救本国,在桂陵被齐军打败。次年,魏、韩联合,又打败齐军。公元前342 年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仍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设计将魏军诱入马陵埋伏圈,齐军万箭齐发,魏国大将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由此造成了齐、魏在东方的均势。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于是向东扩展势力。先是打败了三晋,割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后又向西、南、北扩充疆土,到公元前四世纪末,其疆土之大与楚国接近。在秦与三晋争斗之时,齐国在东方发展势力。公元前315 年,齐国利用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而引起的内乱,一度攻下燕国。后因燕人强烈反对,齐军才从燕国撤出。当时能与秦国抗争的唯有齐国,斗争的焦点则集中在争取楚国。楚国的改革不彻底,国力不强,但它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楚结齐抗秦,使秦国的发展大受影响。于是秦派张仪入楚,劝楚绝齐从秦,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为代价。楚怀王贪图便宜,遂与齐国破裂。当楚国派人去要地时,秦相张仪却狡辩称“只有六里”。楚怀王兴兵伐秦,大败而回。楚国势孤力弱,秦便东向进图中原。先是与韩、魏争斗,后与齐国争斗。公元前286 年,齐灭宋,使各国感到不安。秦国便约韩、赵、魏、燕攻齐,大败齐军。燕国以乐毅为将,趁势攻下齐都临淄,攻占七十余城。齐王逃至国外,为楚所杀。齐国的强国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由此,秦国开始了东向大发展。
秦并六国。公元前246 年,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帝)即位。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紧统一的步伐,用金钱收买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发兵东征。经过多年的征战,从公元前230 年秦国灭韩至公元前221 年灭齐,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中国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的统一是春秋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比起西周,东周时期的生产力又有新的发展,采矿、冶炼、铸造业中出现了许多新工艺,如竖井中采用垛盘支护,使采掘深处的铜矿成为可能;硫化矿冶炼技术的出现,拓宽了铜矿资源的利用;焊接、嵌错、鎏金和失蜡法铸造工艺等,使中国的青铜时代进入又一个繁荣期。铁器的出现,特别是战国中叶以后铁工具在农业和手工行业中逐渐普及,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更细,各行各业的兴盛,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使商业活动空前活跃。新兴地主阶级及相应生产关系的出现,对旧有生产方式是个沉重打击。这是生产力的一次解放。可是分封制导致割据与混战,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各国之间设关立禁,也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此,只有实现统一,才能促使社会更快地发展和进步。广大农民、工商业者和新兴地主都盼望统一。虽然统一是靠长时间战争实现的,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它毕竟换来了历史的进步,使一种新的制度得以确立。
有关湮没的历史:瑞昌立县前古文明管窥的文章
在中原夏商文明相继影响和刺激下,至商代在赣鄱流域形成了有着鲜明文化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完整文化发展序列的吴城方国文明。与之相适应,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赣鄱地区有着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吴城方国文明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体。吴城方国商贸业的发展是社会大分工深化的结果。商业贸易主要集中于城邑和水陆交通要道上的集镇进行。......
2023-09-25
取消郡县官入仕年限,缩短其任期,将服亲相临制度扩大化、制度化。孝武帝同时重用江东寒门沈庆之与伧荒北人柳元景,依照两人的功绩,先后提拔为三公,开启吴兴沈氏与河东柳氏攀升为南朝高门的起始之路,并开创南朝寒门、寒人以军功升为三公的先例。史载刘骏与母亲路太后亦有乱伦之嫌疑。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第十八子,母为荀美人。宋后废帝刘昱,立即召集文官武将于中书省商议对策,但众人未有言者。典签,也称签帅,或称主帅。......
2023-09-25
西晋铭文半圆方枚禽兽纹铜镜 该器物呈圆形,小圆钮。西晋青瓷唾壶 该器物喇叭口,束颈,垂腹,圈足。东晋银环 该器物呈圆形、椭圆体,通体呈灰色。南朝青瓷双系盘口壶 该器物侈口,束颈,白胎,肩部双环系及凹弦纹两道,丰肩,足部外侈,平底,通体施青绿釉。南朝青瓷莲瓣纹六系罐 该器物直口,平沿,白胎,肩部单,双桥形系,对称相间,系下两道凹弦纹,鼓腹,下腹部刻划莲瓣纹两道,平底,青绿釉不及底。......
2023-09-25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存在三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即东部江浙地区的吴国、越国和西方的楚国,而赣北地区,特别是瑞昌地区,处于这三个诸侯国疆域的交接地带,是它们相互争夺、辗转角逐极为激烈的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地区的主要居民属于百越民族。目前较有把握的是,至迟到春秋中期以后,楚国的势力已到达赣西北地区。及至春秋晚期,吴楚用兵的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2023-09-25
先秦时期即指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 多年的这段历史时期,华夏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华文明的头颅,带有信仰、智慧等寓意。先秦时期奠定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这一历史时期,瑞昌地域文明状况怎样?......
2023-09-25
民间相传,王乔爱好游历。老人说完,小鹿就跳起来走到王乔身边,十分亲热。王乔连忙把从小带在颈上的项圈取下来,送给小鹿。王乔收下告别了老人和小鹿,循原路爬出洞。听说王乔后来做了大官,还去过瑞昌斗笠顶山,可是小白鹿和老人已走,只有棋盘桌凳还留在台上。王乔洞位于瑞昌市城西10 公里,高丰镇乌石街南面斗笠山东北山腰上。如今,王乔洞因了王乔与传说,成为当地一景,更被誉为瑞昌古八景之一。......
2023-09-25
陈朝九江司马黄仂闻讯弃城而逃,豫章、庐陵、浔阳纷纷失守,包括瑞昌在内的江南广大地区正式列入隋朝统一版图。此时九江地区设3 县,分属2 郡,其中湓城、彭泽属九江郡,建昌属豫章郡。但这段时期包括瑞昌在内的赣北地区政区隶属变化频繁。此时的瑞昌,延续陈天嘉六年政区设置,属江州治范围。......
2023-09-25
到秦王政执政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的郡县的地位,由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此时,处于吴头楚尾的瑞昌地区,与鄂东南地区同属楚国势力范围。秦灭楚的战火是否延烧至包括瑞昌在内的赣北地区,史料无记。秦伐楚大军曾在瑞昌留下痕迹,以及灭楚后瑞昌地区归属秦朝版图,可从一则瑞昌民间的传说中得到佐证。这则传说至少说明,灭楚的秦国大军曾路过瑞昌之境。......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