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践课程思政功能研究成果

实践课程思政功能研究成果

【摘要】:实践课程是各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思政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实践课程。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思政功能,多次下发重要文件进行指导。从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看,实践课程的思政功能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备受关注。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践课程思政的开展和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其规范化还远远不足,这是一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实践课程是各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思政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实践课程。在大学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包含着大量的实践课程,组成了实践课程的体系,占据着客观的学分学时。我们以某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为例,其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入学时的军事训练,专业相关的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多门课程设计,学工相关的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1个学分1周学时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3个学分3周学时)。统计下来,其实践学分共计达29分,实践学时达19周。我们从“课程思政”的视角来分析这些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发现它们也可以分为显性实践思政课程和隐性实践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毫无疑问属于显性实践思政课程,其他的实践课程属于隐性实践思政课程。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思政功能,多次下发重要文件进行指导。2005年至今,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发文。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政课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2016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重视实践育人,创新方式,拓展途径。我们回顾高校思想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历史,大约从2010年开始,各高校纷纷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学时中拿出一部分用来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让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大多数以撰写实践报告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还有汇报、交流、读后感、答辩等形式。有一些实践报告数据翔实、撰写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些学校甚至将部分优秀的实践报告结集出版。还有一些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独特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实践成果,如艺术类大学生通过举办画展、摄影展和手工作品展等方式来展示实践成果。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还对参观展览的其他人进行了生动的教育,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和教育影响的扩大和推广。

对于隐性实践思政课程的思政功能,我们经历了一个由混沌到清晰的认识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由错误认识转向正确认识的过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实践课程的思政功能,他们认为专业实践只与专业、技术、能力等概念相关,与思想政治教育毫无关联,甚至在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轻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原来在专业课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只是以前没有好好利用以至于白白浪费掉了。在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尤其丰富,因为在专业实践中,大学生能够走出校园,感受国情、世情、党情的变迁,近距离地接触、感知我国各行业改革开放的最新最前沿的成果,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发展进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自己对国家和党的认同。湖北省及时提出“五个思政”的理念(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和环境思政),其中的“课程思政”包含专业实践课程。

从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看,实践课程的思政功能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备受关注。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运行和开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学工部门的社会实践(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也开展了多年,各专业的专业实践的思政功能正处于广泛探索和开发阶段。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践课程思政的开展和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其规范化还远远不足,这是一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