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墙体的各种接缝部位、门窗洞口等构配件组装部位的构造设计及材料的选用应满足建筑的各类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装饰性能的要求。通过工厂化生产的“三明治”墙板,质量稳定,精度高,尺寸可控制在±2 mm以内。......
2023-08-23
外观造型似“门”的建筑类型基本上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其建筑创意取自于“门”,并在造型上与之相呼应,如北京海关大厦;另一类是仅在其外观造型上类似门的形象,但其创作意图与门并无关联,如东京电讯中心。为了以示区别,将第一类建筑称为“门式”建筑,将第二类建筑称为“框式”建筑。
1.门文化的概述
1)门的含义
门的基本含义是指建筑或不同空间的出入口,其扩展含义延伸为关塞、要口、禁要之地;门径、关键;家、家族;门户,常用来比喻重要、险要之地;家、人家,如门第;枢纽、交通枢纽,可引申为人、物、信息等相互交流、沟通的枢纽。在风水上,因门通出入,被视为气口,是导引生气、避邪祛凶的关键。
2)门的作用
建筑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门。一种是单个房间的出入口,它是建筑中的一个构件,如板门、槅扇门,基本作用有两点:一是出入,二是庇护防卫。另一种是整个建筑组群或庭院的出入口。它本身就是一个单独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它是与殿、堂等并列的一种建筑类型,如牌楼门、山门、阙门等。
图3-134中,呈“厂”形的平面,拉开了整组建筑的深度,突出了城楼的中心地位,半封闭空间增加了门禁森严的感觉与威慑作用。图3-135中,设有五道正门的主轴线,串联起六组门庭,依次是: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在圣时门前还设有三坊一门:金声振玉坊、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和棂星门。重重排列约1千米的九座门增加了庭院纵深,丰富了空间层次,强化了孔庙重点建筑——大成殿的主体地位。图3-136中,十字街式布局的小城镇,城门成为街道的端景,严整的轴线控制了整个城市。图3-137中,透过景框可以看到位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庄重典雅的祈年殿,朱红的柱枋槅窗、青色的琉璃瓦檐、鎏金的宝顶、金碧灿烂的檐下彩画,在蓝天映衬下,动人心弦。
图3-134 北京故宫午门
图3-135 曲阜孔庙
图3-136 城镇布局中的门
图3-137 北京天坛祈年门
牌楼门俗称“牌坊”,不具备门的防卫功能,而是一种标志性、纪念性、表彰性的建筑,突出强调精神功能和文化内涵。牌楼门的主要作用:一是常作为通向重要建筑物的一个起点,起着标定界域、组织入口前导、带领整个建筑组群的作用;二是可作为景观序列中的对景或视线的收束。
阙门,由在入口两侧所设的防守性的岗楼演变而来。最初阙门起瞭望、警卫的作用,后由于其高耸的外观能显示威风,具有震慑作用,移建于宫门或城门前。隋唐以后,宫阙吸收了东汉至隋代宅院坞壁阙的特点,与宫门连为一体,但又不像坞壁阙那样平立于门侧,而是用南北向的墙把宫阙与宫墙连接起来。
中国传统建筑基本上是由“门”“堂”“廊”三种不同性质的部分组成,在群体空间组织中,一处组群要设大门、边门、后门,一进院落要设院门、旁门、角门。门无论在功能、形式还是所在位置上都各自显现出其特色和性格。因此,有人称中国传统建筑是一种门的艺术。它在整个组群中担当着起、承、转、接的重要角色。可以说,中国建筑将“门”强调到无可强调的地步。
建筑组群中门的主要作用如下。
①标志门庭,引导和统领整个建筑组群。
②“门堂”之制,即在主要殿堂的前方必须设立相对应的门。扩大门的规模和职能,能衬托主体建筑,区别尊卑内外。
③增加院落纵深,控制平面布局的节奏,丰富建筑组群空间层次。
在城镇布局中,城门、镇门、村门等除了具有“门户”之意外,进一步具有标明地界、捍卫疆域和领土的作用。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浓厚的“关”的色彩,具有关塞、禁要的含义。
城门、宫门等地位重要、形制宏阔,又兼有礼制上的象征,常施于城镇轴线两端,一则起收束视线的作用,二则使人能明确感受到轴线的存在。
在建筑组群和城镇布局中,门经过精心安排,会成为一个美妙的景框。利用近景建筑中门、窗、拱券等的中空部分将视线方向上的中景或远景建筑及景象纳入其中,形成完整围合的画框或景框,构成层次丰富、远近对比、内外虚实的美妙画卷。
3)不同民族的门文化
中国古代有牌楼门、月亮门(见图3-138、图3-139),日本有鸟居,法国、意大利有凯旋门等,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门文化。
图3-138 北京十三陵石牌坊
图3-139 南京天王府西花园
(1)古埃及的牌楼门
古埃及的神庙形制是沿着一条纵轴依次布置大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僧侣用房。其中,大门和大殿是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群众性的宗教仪式要在门前举行,因此,大门力求富丽堂皇,以便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牌楼门的样式是:两座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当中一个不大的矩形门道,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是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体积的反衬作用。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设楼梯可通至门楣,遇庆典门楣上可供观礼。门的两侧紧贴墙身处插长矛及旗杆等物装饰,墙面上刻有程式化的人物与象形文字、图案(见图3-140)。
图3-140 古埃及牌楼门
(2)古西亚赫拉马萨尔贡王宫宫门
王宫正门是一对上面有雉堞的方形碉楼夹着拱门,拱门门道两侧有埋伏士兵的龛,这种大门形制是西亚大型建筑普遍采用的建筑手法。墙的外部贴满了彩色琉璃面砖,下部贴有石板,这与西亚潮湿的气候相适应。正门上安有高约4米的著名的五脚兽浮雕,象征睿智和力量的神物在守卫着宫殿(见图3-141)。
图3-141 古西亚赫拉马萨尔贡王宫
(3)古罗马凯旋门
古罗马凯旋门是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常建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它有四四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面有大量雕刻装饰,雕刻的内容多是凯旋的仪式、飞翔的胜利女神、大型勋章等,表现出皇帝要炫耀的武力、权势,后来凯旋门成为胜利的象征(见图3-142)。
(4)中古伊斯兰清真寺门殿
伊斯兰国家的重要纪念性宗教建筑清真寺,通常由门殿内院和礼拜殿组成。门殿的主立面是由一对高耸的邦克楼夹着半弯隆形深凹的门洞组成。邦克楼是平面凸出的八角形或圆形的高塔,收分显著,上面常以带穹顶的小亭子结束。门的穹隆处常砌有钟乳拱,饰有色彩鲜艳、光泽明亮的琉璃面砖,为庄严辉煌的建筑增添了热烈的气氛(见图3-143)。
图3-142 巴黎凯旋门
图3-143 伊斯兰清真寺门殿
(5)日本的鸟居
在通向神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的木栅栏处,往往设有一种牌楼式门,名为鸟居。它由一对粗大的木柱和柱上的横梁及梁下的枋组成。梁的两端有的向外挑出,有的插入柱身,整体及构件本身比例和谐(见图3-144)。
(6)古印度陶然
在印度桑契大窣堵波四周有一圈石栏杆,四面各有一座门,面朝正方位,称为陶然。门高约10米,是仿木结构,比例匀称、形式轻快。门上覆满了深浮雕,分划细密;轮廓上装饰着圆雕,复杂而玲珑纤巧,雕饰题材多与佛教故事有关。陶然门与单纯浑朴、完整统一的半球形窣堵坡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它的庄严隆重(见图3-145)。
图3-144 日本的鸟居
图3-145 古印度陶然
2.“门式”建筑
1)标志性
标志性是“门”的一项约定俗成的象征。现代建筑借用门的形象来体现、标明地界,声明界域的功能性质,如车站、港口等,通常被视作进出一个城市的门户和标志。因此,不少城市的交通建筑以门的形象或寓意作为参照来造型。另外,一些重要地段的标志性建筑也会选用“门——沟通凭借和枢纽”的含义来作为“对话”的工具和语言。如图3-146所示,设计师以“门”的形象和“关”的意向在主楼上开设45米宽、50米高的大门洞,上置三重檐攒尖门楼,门楼符号重复出现,成为西客站形象的基调。
2)纪念性
纪念门中所包含的强烈的纪念性在现代的“门式”建筑中得到了继承和延续。如图3-147所示,高约200米的拱门由钢筋混凝土外包不锈钢建成,作为美国西部的门户和标志,与密西西比河畔的环境十分协调,表现出不朽的纪念性。
图3-146 北京西客站
(朱嘉禄,1995年)
3)表意性
门具有丰富的含义,这些由门的基本含义延伸出来的意义也往往成为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建筑师在作品中通过建筑设计语言表达出“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理念。如图3-148所示,两幢塔楼由顶部二层高通道联系,隐喻古代门阙形象,昭示海关为国境关口。
图3-147 圣路易斯市纪念拱门
(美国,E.沙里宁,1965年)
图3-148 北京海关大厦
4)表形性
借助“门”的形象来丰富建筑表现手法。例如,日本横滨门户城,这栋融入了大门造型因素、舒缓波浪形曲线的办公塔楼,试图完善并联系位于基地两端一栋更高的办公楼和一个较小的宾馆。其中一系列的开放空间为一些特别的活动及公共的集会提供了场所(见图3-149)。
5)在建筑组群中
在建筑组群中,“门式”建筑在引导和带领整组建筑,增加院落进深,丰富组群空间层次等方面有着同传统中的门一样的作用(见图3-150)。
图3-149 日本横滨门户城
图3-150 香港望东湾青年旅舍
6)在城市规划中
在城市规划中,“门式”建筑大多居于轴线首尾、交汇处或居中,这与古代城镇布局中“门”的位置相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作为城市的标志或成为城市街道的对景,形成城市空间的序列感和层次感。如图3-151所示,这个门位于巴黎东西向历史轴线的延长线上,是城市东西轴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体现了“展望未来,为世界打开一道门户”的设计理念。
图3-151 巴黎德方斯门
(法国,J.奥德图,1986年)
3.“框式”建筑
“框式”建筑与“门式”建筑外观造型相似,都是在建筑的某一处开设或组织空洞,但它们的创作思想却不尽相同,可以说是“同果异根”。下文介绍的是“框式”建筑的几种常见创作思想。
1)中国传统的辩证艺理和美学思想
在“有无相生、虚实互用”辩证思维的影响下,华夏美学明显地表现出崇尚“空灵”的审美取向。推崇“空灵”,摒弃窒塞和板滞是中国艺苑各门类共同的艺术追求。例如,中国书画讲究布白、留白、计白当黑的营造和运用。在画面上,留出空白处主要在于能够和实处(即有笔墨处)互相配合、互相生发,不但鲜明地突出了主题思想,而且使整个画面显得灵活而生动。
2)中国园林艺术“瘦、透、漏”及借景的处理手法
建筑借某些自然条件来丰富其自身的形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远者纳之,近者怀之”。建筑中透空的“洞”要注意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山、水、林、泉、岩、石、古迹、光影等等,使之构成一定的可观景色。如图3-152所示,流畅的弧线造型,表达了“瘦、透、漏”的理念,湖光山色相互映照,丰富了空间层次,体现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意境。
3)注重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思想
追求地域文化内涵及外在形式特征的乡土观念和思潮,注意地方文化的顺应与认同,是建筑艺术形式、风格探索的社会基础和原动力。如图3-153所示,塔楼中间透空,调整了建筑的细长比,显示出建筑的挺拔。据说此建筑构思来自中国字的笔画。
图3-152 杭州千岛湖西园大厦
图3-153 中国台湾高雄东帝士85国际广场
(李祖原,1997年)
4)“缘侧共生”的中介思想
中介空间是指一种既不属于内,亦不属于外,而是两者兼容并蓄、亦内亦外的空间形态。中介空间的处理手法自古有之,如中国传统中的檐廊空间、步廊、骑楼,西方古典建筑神庙中的前室和柱廊等等。
在近现代建筑空间理论的发展中,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了“中介”理论。他认为中介领域体现在“空”、“静隙”和“模糊性”之中。黑川纪章把日本传统建筑中的“缘侧”(如中国的檐廊)看作典型的中介空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私密与公共、部分与整体、个人与社会、建筑与自然环境、室内与室外、历史与未来的过渡空间上(见图3-154)。在设计中应用格构、柱廊、户外门廊、大面积屋顶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介空间,使建筑由多个层次组成,由外至内产生柔顺的过渡,使人有渐进感、深度感和层次感,成为内部空间活动的延伸或外部空间活动的渗入。在实质与心理上具有媒介、隔断功能,同时也为人们的活动场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机会,还弥补了由于内外空间完全隔断对人的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3-154 东京福岗银行
(日本,黑川纪章)
5)将自然要素引入建筑的思想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人们对绿色城市和绿色建筑的期望也应运而生,一些建筑已开始尝试利用自然条件与人工手段来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如图3-155所示,该建筑的塔楼由五层高的中庭相连,组成了门式造型,斜圆柱形的采光顶保证了室内的采光与室内效果。
图3-155 东京电讯中心
(日本,日综建株式会社设计事务所,1996年)
许多办公或住宅建筑往往带有商用裙房,裙房中的中央大厅,常需要大尺度、无视线遮挡的空间。带有这类大厅的建筑,一般将塔楼置于裙房后,如受到用地条件的限制,就只能将裙房设在塔楼底部,但这样会使塔筒阻断空间和视线,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将塔筒放置在两端,这就为“门洞”式造型创造了条件。
建筑结构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结构,又是结构的外化表现,这是建筑创作的规律之一。日本东京电气本社大厦高度为100多米,共43层,建筑所在地是低层和中高层混建的普通市区,周围是公寓。为了和当地环境适应,不对周围居民产生干扰,初步设计提出了八个基本形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设计师邀请风工学研究所对八个方案模型进行测定,测定建筑周围320米半径的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建筑物上开洞口,比不开洞的风速增加领域少,并且洞越集中越好。根据实验结果,设计师在建筑中央开设了10层高的“门洞”,称为“风街”。这样当南北向的风通过这个“门洞”时,尽管这时风要下降并向两侧分离,但开洞使两侧的风量大大减少,加上建筑的体型层层上收,减少了上部的迎风面和两侧风吹下来的机会,这样不仅解决了建筑底部的风速问题,还兼顾了周围的公寓各层居住的人们的风环境(见图3-156)。
图3-156 东京电气本社
(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1990年)
4.“门式”建筑中的隐喻和象征
从空间组合及造型上来看,“门式”建筑可分为透空型和半开敞半封闭型(见图3-157~图3-160)。
不同表达方式的“门式”建筑以隐喻或象征的手法,将建筑本身的功用性质、精神特点、美的风采昭示于人,同时把“门”中所蕴含的信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在人与建筑、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心理趋向,使人们能把握建筑的意蕴,感知和理解建筑师的创作意图。同时,建筑也因为蕴含了隐喻和象征而使自身原有的无生命的物体(材料)具有艺术的活力,丰富了建筑的思想、文化内涵。而建筑形式美的意境就在这种丰富与拓展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升华。
图3-157 透空型门式建筑
图3-158 半开敞半封闭型门式建筑
图3-159 门式建筑之一
图3-160 门式建筑之二
传统的门是“门”式建筑的原型。建筑师不仅要关注它的形式,更要关注它所载有的信息。符号学认为,建筑元素或建筑符号所载有的信息,具有初始功能和二次功能(即原始功能的拓展),在历史进程中它们都可能经历耗失、再开发和各种代换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或体现某种思想。门作为一个建筑元素,它的初始功能是通出入,历史的发展与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使门的初始功能耗失、再开发和代换,不断赋予门以新的含义,这些新的含义就是门的二次功能。
门的初始功能:通内外,司防卫。
门的二次功能:通内外——枢纽、关键、开关、转换、变化、承前启后;司防卫——门户、关塞、要口……
包含(或体现)的思想:礼制、门第、风水、标志、纪念……
选取门作为创作原型,就要研究门的形象,了解门的初始功能和多变、开放的二次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多样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使建筑作品经历不同的理解和交流的变化,赋予建筑以历史、文化内涵。
有关建筑形态构成(第4版)的文章
装配式墙体的各种接缝部位、门窗洞口等构配件组装部位的构造设计及材料的选用应满足建筑的各类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装饰性能的要求。通过工厂化生产的“三明治”墙板,质量稳定,精度高,尺寸可控制在±2 mm以内。......
2023-08-23
预制装配式楼梯有不带平台板的板式楼梯和带平台板的折板式楼梯。预制装配式楼梯是最能体现装配式建筑优势的PC构件。预制装配式楼梯通过钢筋直接锚入叠合板现浇部分,与主体形成可靠连接。图6.14预制装配式楼梯现场实景图预制装配式楼梯具有以下特点。......
2023-08-23
中建科技在深圳建立了企业云——装配式建筑协同平台,制定企业标准装配式建筑企业BIM协同规则,对设计资源标准、设计行为标准、设计交付标准做出约定。图2.24一体化的BIM应用层级示例图2.25构件生产的BIM应用......
2023-08-23
图14.17薄壁型钢截面形式和轻钢组合构件图14.18小断面型钢的断面及立面形式图14.19小断面型钢其组合柱轴测图图14.20柱梁式轻钢结构建筑骨架构成轻钢建筑施工方便适用于低层及多层的建筑物。......
2023-10-13
对门架、配件、加固件应按《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检查、验收。门式钢管脚手架(视频)2.地基与基础安全要求门式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地基与基础施工,应符合《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门式脚手架通道口的搭设应符合《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第6.6节的要求,斜撑杆、托架梁及通道口两侧的门架立杆加强杆件应与门架同步搭设,严禁滞后安装。......
2023-08-23
在所有佛塔中,阁楼式塔为数众多、历史最久,形式也更为壮观。阁楼式塔从木塔起源,逐渐向砖石方面发展,千姿百态。楼阁式木塔这种塔起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是中国最早兴起的楼阁式塔。楼阁式石塔据史书记载,在北魏中期开凿的一些石窟里,就已出现石工模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刻制的石塔。楼阁式琉璃塔一些楼阁式塔外表涂以琉璃,使之瑰丽夺目。......
2023-12-06
MEP变成了Revit中的一个模块,主要用于水、暖、电专业的设计工作,本书所研究的设备专业标准设计方法是基于此软件模块的。设备专业的标准化设计,是在建筑模型设计完成之后与结构设计同时进行的,延续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块化思想,建筑户型的设计决定了MEP的模型方案。如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返回BIM模型进行修改调整。......
2023-08-23
预制装配墙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是指预制钢筋混凝土踏步板直接搁置在墙上的一种楼梯形式,其踏步板一般采用一字形、L形断面。图6.15预制装配墙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图6.16预制装配悬臂踏步式钢筋混凝土楼梯预制装配悬臂踏步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用于嵌固踏步板的墙体厚度不应小于240 mm,踏步板悬挑长度一般≤1 800 mm。中型构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图6.18所示为预制装配楼梯上、下连接点做法。......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