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注意行人、用灯照明、行驶原则

注意行人、用灯照明、行驶原则

【摘要】:夜间驾驶原则①注意行人。这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性措施。为此,驾驶人必须准备随时停车。城市夜间驾驶技巧 主干道上有路灯照明,且都是分道行驶,则可以开启小灯或前照灯中的近光灯,要各行其道,不要占道行驶。乡村、山区夜间驾驶技巧 在乡村、山区夜间行驶中,可使用远光灯,以达到最佳照明效果。

(1)夜间驾驶原则

①注意行人。夜间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在城市交通繁忙地段,有时对向车道上排满了等红灯的车,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有行人从车队的间隙跑出来从左向右横过马路。

②变换灯光。夜间行车中如遇对向车,不要一会儿踩制动踏板,一会儿向右转向,以免伤及右侧行人,同时要不时变换灯光。在起步前应将小灯、尾灯、牌照灯和仪表灯都打开。当看不清前方100m左右的物体时,应将前照灯打开。行驶中,车速在30km/h以内时,可使用近光灯,灯光应能照30m以外;车速超过30km/h时,应使用远光灯,灯光应能照100m以外。在有路灯照明的道路上,一般只使用近光灯。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在距离路口30~50m外将前照灯关掉,改用小灯。在雨雾中行车,应使用雾灯或前照灯近光,不宜使用前照灯远光,以免发生炫目而妨碍视线。与对向车相距150m时,应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若遇对方不改用近光,应立即减速并连续使用变换远、近光的办法来示意,如对方仍不改变,则应减速靠右停车避让,切勿斗气以强光对射,以免损害双方视觉而酿成车祸。尽量避免夜间超车,必须超车时,应事先连续变换远、近灯光告知前车,在确实判定前车让超后,再进行超车。

③控制车速。这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性措施。由于夜间道路上的交通量小,行人和自行车的干扰也比较少,加上驾驶人的心理状态(倦鸟归巢),一般比较容易高速行车,很可能因此发生事故。夜间行车由亮处到暗处时,眼睛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必须降低车速,当驶经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清的地点更应降低车速并随时做好制动或停车的准备;驶经繁华街道时,由于霓虹灯以及其他灯光的照射对驾驶人的视线有影响,这时也须低速行驶;如遇下雨、下雪和大雾等恶劣天气时更须低速小心行驶。

④拉开车距。驾驶人在夜间行车时,一是视线不良,二是常遇危险、紧急情况。为此,驾驶人必须准备随时停车。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危险,要注意适当增加跟车距离,防止事故的发生。

⑤克服疲劳。夜间行车特别是午夜以后行车最容易疲劳瞌睡。另外,夜间行车由于不能见到道路两旁的景观,对驾驶人兴奋性刺激不够,因此最易产生驾驶疲劳,如稍有疲惫感就应振作精神或停车休息片刻。

⑥判明路面。夜间开灯驾驶时,当灯光照到路面上而感到路面发亮,但光线不强时,表明是沥青路;如果灯光照到路上而感到路面发亮,则表明是砂砾路或是湿滑路。当前方路面出现黑影,驶近时又逐渐消失,表明路面有浅小的坑洼;如果黑影不消失,则表明路面有深坑大洼。当灯光的投射距离由远变近时,表明车辆此时已经接近或进入上坡道、驶近急弯或将要到达起伏坡路的低谷地段;当灯光的投射距离由近变远时,则表明车辆此时已在下坡道,或是已由陡坡进入缓坡,或者已由弯道进入直路。如果灯光离开路面时,表明前方可能是急弯,或者车辆正驶向上坡的顶部。如果灯光由路中移向路的一侧时,它表明前方出现一般的弯道。而如果灯光从相应的道路的一侧移到道路的另一侧时,则表明是连续弯路。

(2)城市夜间驾驶技巧 主干道上有路灯照明,且都是分道行驶,则可以开启小灯或前照灯中的近光灯,要各行其道,不要占道行驶。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视线盲区是你关注的重点,行人与非机动车没有灯,所以你在转弯、变道,进出单位、小区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减速慢行,以免发生意外。

(3)乡村、山区夜间驾驶技巧 在乡村、山区夜间行驶中,可使用远光灯,以达到最佳照明效果。由于乡村、山区道路路面窄,弯道、坡道多,道路上和路旁易出现堆放物,存在会车多、超车难(参照会车、超车),所以夜间在以上公路上行驶时,可根据前方有无灯光,来判断对方有没有来车。汽车前照灯灯光为直射光,在通过弯道、坡道等光线、视线盲区时,道路状况看不清,不可盲目乐观,应减速慢行,谨慎驾驶。

(4)夜间行车正确使用车灯技巧 车内的照明系统一般有开、关和开门照明三个档,建议使用开门照明档,这样不用特意去打开车内照明灯,就可以提供必要的照明。当做好汽车起动准备时,关好车门,车内照明灯会自动熄灭。其他车灯在汽车起动之前,最好不要使用,特别是用电量较大的前照灯。如果停车时打开了前照灯,在起动汽车时最好先把灯光关掉,等汽车起动正常再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