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暂时放下经历过种种争议的文字和文献资料,以考古发现开始,检验目前找到的最古老的考古遗迹与出土对象,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从八千年前开始,有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我的老师张光直先生在过世前一直努力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大规模进行黄河下游的考古发掘。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我们要尽量不受后来的看法和偏见干扰,才看得出真正的含义。......
2025-09-30
我在高中时自以为对文化有了特别的关怀,也自以为读了许多谈文化的书(《中国文化史》、《西洋文化史》、《东西哲学及其文化》、《中国文化的前途》和《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却迟迟没有接触过一个名字上有“文化”二字的学科——文化人类学。
还记得我们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对于摆在我们眼前的大学科系,绝大部分都搞不清楚状况。文科志愿中最奇怪、最难理解的,首推全台湾独一无二的“台大考古人类学系”,只此一家,别的大学都没有这种奇怪的系。但偏偏它又开在台大,不是任何其他大学。如果是台大以外的任何一所大学单独开了这个系,我们的反应可以很自然,很直接——不理它,当它不存在就是了。然而这是台大文学院的最后一个志愿,绝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不能放弃任何可能上台大的机会。
于是我们难免要对考古人类学这几个字多看几眼,难免要讨论一下这几个字的含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文组班的学长中间流传着一个对考古人类学的简单定义,用闽南话说就是“挖死人骨头的”。
就算我年少时兴趣广泛,也不可能会对专门学习如何“挖死人骨头”动念的。我认定了就是要读历史系,外语系和中文系都没填进志愿里,当然不会考虑考古人类学系。
没想到最后我依照自己的志愿进了台大历史系。在大一的必修课中,赫然出现了“考古人类学导论”。我高中时逃课比较多,上了大学更是变本加厉,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图书馆里找书读,上课能不去就不去。开学好一阵子,我还没好好在“考古人类学导论”的课堂上坐过,也就一直没搞清楚这究竟是怎样一门学问。(https://www.chuimin.cn)
我不急,不在乎,历史系的学姐比我急,比我在乎。她好心地翻出自己大一时用过的笔记秘籍,硬塞给我。我花了一两个小时在图书馆翻了翻上学期的笔记,才明白,哇,考古人类学还真的是“挖死人骨头”的啊!
陈奇禄老师教的“考古人类学导论”,先列出了考古人类学的分项内容,包括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志和文化人类学,然后就进入对体质人类学的说明。笔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体结构绘图和骨骼形状图,还有关于人骨的种种专有名词。乍看之下,很像医学系学生的课程内容,唯一醒目的差别是:不教肌肉,不管内脏,就只有骨头、骨头、骨头!
寒假之前,上一个学期的“考古人类学导论”期末考试,我考得一塌糊涂。考卷上有一整道大题完全空白。陈老师上课时交代过,一定会考关于人类头骨的相关名词,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要特别准备,只有我不知道。“请写出‘头宽’‘头高’‘头长’的定义及其学名”——对于这样的题目,我只能望而生叹。
考试成绩公布,我的“考导”(“考古人类学导论”的简称)真的“考倒”了,拿了62分,在班上排名倒数。看完成绩,走回文学院,我想起了笔记上说的,下学期“考导”的主要授课内容是文化人类学。为了避免又被“考倒”,我决定到图书馆借几本文化人类学的书,放假时好好提前进入状况。
相关文章
先暂时放下经历过种种争议的文字和文献资料,以考古发现开始,检验目前找到的最古老的考古遗迹与出土对象,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从八千年前开始,有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我的老师张光直先生在过世前一直努力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大规模进行黄河下游的考古发掘。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我们要尽量不受后来的看法和偏见干扰,才看得出真正的含义。......
2025-09-30
考古发现中的三星堆遗址、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金沙遗址、红山文化等都是绝佳的证明。重新发现中国,需要我们探讨古代中华文明的奥秘。在器物层面的文明上,过去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实还有比这四大发明更重要的发明:漆器、青铜器、丝绸、瓷器等,其精湛高超的工艺,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国的发明远不止这十项。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完全西化,需要中华文明的根底。......
2025-09-29
[177]可见,方相氏傩戏初以皮革为面具饰以“黄金”。方相氏“蒙熊皮黄金四目”的脸谱意识,与上古时代的鬼魂思想分不开。上古时代的鬼魂思想产生,相伴随着“占梦”巫术体系的兴起,在上古岩画与墓葬的考古中发掘中,遗存着某些相关的信息。人头与兽头雕塑之外,上古先民以为具有相等巫术功能的,便是人头或兽头面具。这些面具的保存形态,一是岩画,二是依附于陶、骨与石制品的墓葬考古发现。......
2025-09-29
1914年4月3日下午,王圆禄让斯坦因进入已被他用作贮藏室的今编莫高窟第342窟,然后从自己的窖藏中将两箱子写经搬入窟中,供斯坦因检查。此外,斯坦因还看出,这部分写本都是经过伯希和之手挑选剩下的佛经。1914年4月4日,是斯坦因逗留莫高窟的第3天。[13]不过,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期间于1914年4月剥移的莫高窟壁画标本,此后一直秘而不宣,不知所踪。......
2025-09-29
1956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开始了对古代皇陵的第一次主动运用考古学方法进行的有计划的科学发掘。1957年5月19日,经过一年的多次波折和艰苦发掘,定陵地下玄宫的入口金刚墙显露在发掘队员的面前。定陵发掘后,有关部门对万历皇帝的遗骸和头发鉴定后得出结论,万历生前体形上部为驼背,身长1.64米,血型为AB型。“文化大革命”期间,保存在定陵博物馆的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在定陵门前广场被示众批判后烧毁。......
2025-09-30
1907年5月31日,是斯坦因逗留莫高窟的第11天。按照斯坦因的计划,他本日要继续为莫高窟拍摄照片。由于王家彦担心使用武力有可能导致农民起义,进而对长久滞留敦煌的斯坦因造成人身伤害,于是不得不将他计划采取的军事行动向后拖延。由于斯坦因长期逗留莫高窟,引起了敦煌县官府的注意。......
2025-09-29
黄石崖大窟内现存的20余尊造像,集中地反映了上述风格特点(图11)。图11黄石崖大窟西壁造像正光四年(郑岩绘)东魏时期,造像大体上接前期风格之余绪,但体态较前期宽厚,前身趋于平直,衣纹有所减化,雕刻变浅,下裾底边逐渐转向平齐,八字形外展明显收敛,衣纹垂褶自然而有所起伏。北齐至北周时期石窟摩崖造像极少,纪年较明确的仅存《续修长青县志·五峰山志》记为北齐乾明元年的莲花洞造像一例。......
2025-09-29
让我们回溯到明朝中期,从15世纪的一场争论开始讲起。当时士人圈中,最激烈、最关键的一个争议,是理学上的“程朱、陆王之争”。理学是宋朝以降中国士人学问的核心。简单来说,“程朱”认为建立从宇宙到人生的整套学问,关键程序是“格物致知”;而“陆王”却主张,有意义的知识,其核心价值应该是“明心见性”。......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