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济南地区的石窟、摩崖造像,除了在民间人们出于宗教的信仰和对古代文化遗迹的爱护,较为妥善地保存了这批文化遗产以外,真正将这批遗产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加以重视和研究却是比较晚近的事。这次调查,除了龙洞与东佛峪两处当时由于特殊原因未能纳入调查之列,对证明龛和莲花洞两处也未有涉及。现就各处造像遗迹,对上述调查和研究的基本情况概述如下。......
2023-07-22
正光年间至东魏以前的这段时期,佛像双肩瘦削,身体修长,皆着双领下垂式褒衣博带袈裟,下裙长垂并作八字形外展。立佛大都手施无畏与愿印,右衽敷搭左肘,上身后仰,下裾紧贴壁面,胸下偏右侧刻多重抛物线垂褶;坐佛手印有禅定印和无畏与愿印两种,许多小像两衽不见敷搭左肘,而直沿颈部下垂,下裾部位常有绅带垂出;胁侍菩萨半肩式帔帛皆于膝部交叉绕肘,双肩之下作尖角高高翘起,上身着衫,V字形领口处露出两面坡形平领内衣;刻法采用平刀,佛上身衣纹以侧斜刀刻宽阴线纹或剖面作三角形凸起的两面坡式衣纹,衣饰厚重,作风朴拙。黄石崖大窟内现存的20余尊造像,集中地反映了上述风格特点(图11)。
图11 黄石崖大窟西壁造像 正光四年(523)(郑岩绘)
东魏时期,造像大体上接前期风格之余绪,但体态较前期宽厚,前身趋于平直,衣纹有所减化,雕刻变浅,下裾底边逐渐转向平齐,八字形外展明显收敛,衣纹垂褶自然而有所起伏。佛面形趋于方长而又有圆秀意,菩萨的V字形领大袖衫和两面坡平领内衣消失,而直接以帔帛严身,颈下流行尖桃形项饰,帔帛交叉类似前期,同时也出现穿环交叉的形式。
北齐至北周时期石窟摩崖造像极少,纪年较明确的仅存《续修长青县志·五峰山志》记为北齐乾明元年(560)的莲花洞造像一例。这铺造像中,佛取结跏趺坐,手施禅定印,面轮长方带圆,长颈、小螺髻,身躯圆丰,袈裟轻薄贴体,衣纹稀少,且改用凸起线刻法,出现肩下吊起袈裟一角的佛装穿着方式,双膝之间刻多重同心圆弧垂纹,有短齐下裾垂于束腰叠涩方座前,佛座之上浮雕人面纹、束腰立柱和宝珠纹等;二弟子一老一少分别立仰莲与覆莲座上,衣纹稠密,下裾平齐;两菩萨头戴宝冠,颈下有较复杂的串珠项饰,帔帛绕肩背,或在胸前穿环交叉,长裙贴腿,裙口外翻,腕带镯,臂佩钏,立束腰仰覆莲上。窟的三面凿低坛基,正壁低坛上见有龙首和莲花纹,窟顶遍刻莲花纹平綦藻井。
由以上分析可见,三类造像在年代序列上的发展变化颇为一致,并未因材料和形态的不同而在造像风格上出现多大差异。
有关由图入史 李清泉自选集的文章
对于济南地区的石窟、摩崖造像,除了在民间人们出于宗教的信仰和对古代文化遗迹的爱护,较为妥善地保存了这批文化遗产以外,真正将这批遗产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加以重视和研究却是比较晚近的事。这次调查,除了龙洞与东佛峪两处当时由于特殊原因未能纳入调查之列,对证明龛和莲花洞两处也未有涉及。现就各处造像遗迹,对上述调查和研究的基本情况概述如下。......
2023-07-22
黄石崖的造像,尽管面部几乎全数被破坏,但整个造像的风格面貌还是相当清晰、统一的。这两龛造像中有2尊佛像和2尊菩萨面部已经残毁无法辨认,而其他造像尚称完好。在般若寺遗址后的巨大断崖面上,一共开有17个龛,大小形制不一,分布在高约15米、长约50米的范围内。......
2023-07-22
这是济南地区石窟造像的初始阶段。这段时期石窟造像极少,目前只有莲花洞一处的一铺五尊像,据《五峰山志》记载为北齐乾明元年造。只是体态较北朝造像略胖,颈部也较短,且有较深的褶线,有着明显的世俗化特点。......
2023-07-22
济南地区北朝石窟像,据崖面遗存和以往的著录,共有题记10条。从上述材料来看,济南地区石窟造像前后大约出现过9种题材。根据现存的题记资料,济南地区北朝石窟造像主要流行弥勒题材,相比之下,龙门北朝造像虽然弥勒数量也较大,但各期造像总体上仍是以常见的释迦像占主导地位。这是当时济南石窟造像如此流行弥勒题材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2023-07-22
五代造像晚唐五代时期,随着唐朝政府收复陇右失地和佛教政策放宽,麦积山石窟又开始了佛事活动,但由于当时藩镇割据,秦州地方时局依然动荡不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麦积山石窟开凿造像的社会基础。目前,仅发现中区43窟造像大概塑作于这一时期。两身造像衣饰华丽,技法娴熟,颇具唐代造像遗风。......
2023-12-05
湾漳北朝大墓,在河北省磁县城西南滏阳河南岸,于邺城西北约25公里处。仪仗队手执戟盾、鼓乐、旄幡、伞盖等,表现了墓主生前的崇高地位。出土陶俑1000多件,其中大文吏俑高近1.5米,是北朝墓中所出最大的陶俑。墓室、墓道中的壁画内容以青龙、白虎为前导,后随50多人的仪仗队伍,显示墓主人生前的身份是很高的,具有王者气派。而这些壁画又是北朝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绘画艺术水平最高的一批壁画。......
2024-01-28
就算我年少时兴趣广泛,也不可能会对专门学习如何“挖死人骨头”动念的。在大一的必修课中,赫然出现了“考古人类学导论”。我花了一两个小时在图书馆翻了翻上学期的笔记,才明白,哇,考古人类学还真的是“挖死人骨头”的啊!考试成绩公布,我的“考导”真的“考倒”了,拿了62分,在班上排名倒数。......
2023-08-28
围绕着济南近郊石窟造像的有关“中心”问题,曾经有过一次争议。承认这个传播中心,对于认识其后的石窟造像活动,自然有其一定的意义。这种性质,说明当时此地佛教还并没有广泛地深入人心。更进一步说,山东地区早期石窟造像,从其风格体系上看,明显地是从当时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洛阳而来。这恐怕就是千佛山等处比黄石崖开发为晚的一个主要原因。......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