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3)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2025-09-30
根据《高规》8.1.1条规定,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计算分析、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除应符合本节的规定外,尚应分别符合《高规》第3章、5章、6章和7章的有关规定,详见本章6.1~6.4节的内容。
1.一般规定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同时布置筒体或两主轴方向的剪力墙以形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并应避免结构刚度偏心,其中剪力墙或筒体应分别符合《高规》对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的有关规定(分别见6.4节和6.6节),且宜在对应剪力墙或筒体的各楼层处设置暗梁。
2)抗震设计时,房屋的周边应设置边梁形成周边框架,房屋的顶层及地下室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3)有楼、电梯间等较大开洞时,洞口周围宜设置框架梁或边梁。
4)无梁板可根据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采用无柱帽(柱托)板或有柱帽(柱托)板形式。当采用托板式柱帽时,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计算确定,且每方向长度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其厚度不宜小于1/4板的厚度,7度时宜采用有柱托板,8度时应采用有柱托板,此时托板每方向长度不宜小于同方向柱截面宽度与4倍板厚度之和,托板处总厚度不应小于16倍柱纵筋直径。当无柱托板且无梁板受冲切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型钢剪力架(键),此时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00mm。
5)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之比,不宜小于表6.5-2的规定。
表6.5-2 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的最小比值

2.截面设计与构造
(1)结构分析与地震剪力的调整 结构分析中规则的板柱结构可用等代框架法,其等代梁的宽度宜采用垂直于等代框架方向两侧柱距各1/4;宜采用连续体有限元空间模型进行更准确的计算分析。楼板在柱周边临界截面的冲切应力,不宜超过0.7ft,超过时应配置抗冲切钢筋或抗剪栓钉,当地震作用导致柱上板带支座弯矩反号时还应对反向作复核。板柱节点冲切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规》GB 50010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并应考虑节点不平衡弯矩作用下产生的剪力影响。
抗风设计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各层筒体或剪力墙应能承担不小于80%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抗震设计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各层筒体或剪力墙应能承担各层全部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地震剪力,而各层板柱部分尚应能承担不小于20%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地震剪力,且应符合有关抗震构造要求。
(2)设计要求 根据《高规》要求,板柱—剪力墙结构中,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且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
As≥NG/fy (6.5-2)
式中 As——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
NG——在该层楼面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轴向压力设计值,8度时尚宜考虑竖向地震影响;
fy——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3)剪力墙的配筋构造 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配筋构造同框架—剪力墙的要求,详见6.5.1节2中内容。
(4)板的构造 抗震设计时,应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取柱宽及两侧各1.5倍板厚之和,暗梁支座上部钢筋截面积不宜小于柱上板带钢筋截面积的50%,并应全跨拉通,暗梁下部钢筋应不小于上部钢筋的1/2。暗梁箍筋的布置,当计算不需要时,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h0/4,肢距不宜大于2h0;当计算需要时应按计算确定,且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h0/2,肢距不宜大于1.5h0。
设置柱托板时,非抗震设计时托板底部宜布置构造钢筋;抗震设计时托板底部钢筋应按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抗震锚固要求。计算柱上板带的支座钢筋时,可考虑托板厚度的有利影响。
无梁楼板开局部洞口时,应验算满足承载力及刚度要求。当未作专门分析时,在板的不同部位开单个洞的大小应符合图6.5-1的要求。若在同一部位开多个洞时,则在同一截面上各个洞宽之和不应大于该部位单个洞的允许宽度。所有洞边均应设置补强钢筋。
【例6.5-3】 某高层建筑物,如图6.5-2所示,系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7层;地下室顶层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屋顶板及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第2~7层楼板沿外围周边均设框架梁,内部为无梁楼板结构;建筑物内的二方筒设剪力墙,方筒内楼板开大洞处均设边梁。该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Ⅰ类场地。
试问,当对该建筑的柱及剪力墙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其抗震等级应取下列何项组合?(https://www.chuimin.cn)

图6.5-1 无梁楼板开洞要求
(A)柱为三级;剪力墙为三级
(B)柱为三级;剪力墙为二级
(C)柱为二级;剪力墙为二级
(D)外围柱为四级,内部柱为三级;剪力墙为二级
答案:(B)
解答:该建筑物为板柱─剪力墙结构,可按6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根据表6.1-12,柱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为二级。
【例6.5-4】 条件同【例6.5-3】。该建筑物第6~7层平板部分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板,其各层板厚相同。中柱处板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且不允许设柱帽,因此在柱顶处用弯起钢筋形成剪力架以抵抗冲切。试问,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其最小板厚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A)140mm (B)150mm (C)180mm (D)200mm

图6.5-2 【例6.5-3】图
答案:(D)
解答:根据本节内容,板厚取200mm和
二者中较大者,故选(D)。
【例6.5-5】 条件同【例6.5-3】。该建筑物第2~5层平板部分采用非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板厚200mm;纵横向设暗梁,梁宽均为1000mm。第2层平板某处暗梁如图6.5-3所示,与其相连的中柱断面b×h=600mm×600mm;在该层楼面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500kN。由等代平面框架分析结果得知,柱上板带配筋:上部为3600mm2,下部为2700mm2;钢筋种类均采用HRB335(fy=300N/mm2)。假使纵横向暗梁配筋相同,试问,在下列暗梁的各组配筋中,哪一组最符合既安全又经济的要求?
提示:柱上板带(包括暗梁)中的钢筋未全部示出。
答案:(B)
根据6.5.2节2内容,每层通过柱截面板底连续钢筋的截面积:

图6.5-3 【例6.5-5】图

As2=2700mm2×50%=1350mm2<1385mm2(9
14)
相关文章
2)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3)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2025-09-30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与主板市场只接纳成熟的、已形成足够规模的企业上市不同,创业板以成长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具有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信息披露监管严格等特点,它的市场风险要高于主板。美国纳斯达克、中国香港创业板、中国内地创业板已成为国内创业企业选择公开上市的理想之地。......
2025-09-30
图6.40上海南站屋盖及候车大厅一般情况下,屋盖结构体系主要由屋顶、梁板及柱组成。例如,霞浦站屋顶主体为四面坡形式,屋面采用深蓝色,如图6.41 所示。图6.42太阳能发电屋顶2)梁板结构梁板是实现大跨空间站房屋盖的主要结构。图6.43钢桁架屋盖结构厦门西站屋面采用“大跨度空间钢桁架+双向正交钢管桁架”结构。......
2025-09-30
根据2.15.1节1,应按9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8度确定其地震作用。该建筑高度:H=m=20.85m,根据表2.15-1,设防烈度9度、H≤24m时,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2025-09-30
1978年日本宫成冲两次地震中,以及其他地震中类似的短柱也有很多破坏。在1975年日本大分地震中八重湖宾馆也是由于长、短柱共同受力,短柱破坏后长柱也破坏了。图4-35 日本十绳冲地震八户专科学校教学楼窗间墙短柱破坏角柱和节点区的破坏也是常见的。......
2025-09-30
图9-13b中可见上层墙面内均匀分布的竖向应力向下部柱子集中,在支承柱顶部的剪力墙局部面积上竖向应力很大,柱间剪力墙的竖向应力愈接近中部愈小,其传力流与拱类似;由于它像拱一样传力,必须有拉杆平衡它向外的推力,因此转换部位的水平拉应力较大,图9-13c表示了拉应力分布,愈到下边缘拉应力愈大,托梁主要承受拉力,与拱拉杆作用相似;图9-13d可见其剪应力较大的部位是在靠近柱的两侧。......
2025-09-30
当承受荷载较大或地基软弱时,需增加基础底面积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有时为减小不均匀沉降,需要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以减小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此时可选用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2025-09-30
剪力墙稳定要求的最小厚度方面与轴向作用力有关,轴向力大时,要求的厚度大;另一方面,与剪力墙平面外的支承条件有关。我国规程规定剪力墙最小厚度的构造要求不应小于表7-3的要求,表中括弧内的数值是仅仅按照支承条件选择剪力墙厚度的数值,可作为初选剪力墙厚度时的参考。......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