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建民代表筝曲作品梳理

王建民代表筝曲作品梳理

【摘要】:作为一名古筝专业学生,在学习古筝的十几年中,演奏过不少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优秀筝曲。以下我将以时间为顺序,对作曲家创作的筝曲作品进行简单的罗列与梳理。可以说《幻想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筝曲创作的重要代表。

作为一名古筝专业学生,在学习古筝的十几年中,演奏过不少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优秀筝曲。可以说,这些筝曲见证了我的专业成长,对于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以下我将以时间为顺序,对作曲家创作的筝曲作品进行简单的罗列与梳理。

1.《幻想曲》:王建民在1989年创作而成,是他早期的筝独奏曲。以云贵地区少数民族音乐“飞歌”为创作素材,风格鲜明,旋律悠远空灵,非常符合曲意富有“幻想”的意境。此曲既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又借鉴西方专业作曲技法。可以说《幻想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筝曲创作的重要代表。

2.《长相思》:作曲家于1991年创作,受李白诗作《长相思》的启发。作者巧妙地将《春江花月夜》中的旋律和具有陕西地方特色民歌的旋律交融在一起。整首乐曲旋律浓郁、情感忧伤,呼应了诗作中:“长相思,摧心肝”的无限思念悲痛,成为当代筝曲作品中颇具影响力的作品。

3.《戏韵》:创作于1993年,是王建民以传统京剧曲牌为灵感创作而成的,采用人工调式定弦,并使用多调叠置的排列方法。作品完美表现出戏曲中“快、慢、散”的板式变化。乐曲开头的两个拍弦,是对京剧中鼓的音效模仿,然后加入一连串二度小撮左右手交替,左手加以扫弦辅助,营造出高亢的京胡音调,许多细节性的音乐处理,使得整首乐曲京韵十足,戏韵十足。

4.《莲花谣》:创作于1995年,是王建民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为灵感创作而出。全曲旋律优美,节奏灵动,既写出了莲花的形态之美,又写出了莲花的气节之美,成为许多专业型古筝比赛的指定乐曲。

5.《西域随想》:作曲家于1996年创作,以新疆音乐曲调为创作灵感,极富西域音乐色彩。此曲大量运用具有特色的复合拍及多变的节奏,整首曲目都穿插着新疆特有打击乐器“达卜”鼓的律动鼓点作为伴奏,乐曲后半段出现了许多拍击琴弦或琴盒的演奏技法,与背景鼓点相呼应,勾勒出一幅新疆人民边歌唱边舞蹈的生动画面。

6.《枫桥夜泊》:王建民于2001年创作的一首筝协奏曲,依据唐诗人张继的诗作《枫桥夜泊》的意境有感而作,整首乐曲古筝与钢琴采用一问一答的默契配合,用音乐语言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孤寂、愁萦的心理活动。此曲选材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唐诗之上,加之王建民在创作中使用了昆曲江南丝竹、苏州民歌等曲调元素,使人们欣赏时情景交融,耳目一新。

7.《婵歌》:创作于2003年,原是王建民为中国四大美人主题音乐会“满庭芳”中《貂蝉》一章中创作的古筝与箫、打击乐的作品。整首乐曲布局考究,严格按照中国传统音乐散、慢、中、快、散的布局演奏。作曲家通过巧妙的构思,将宫廷宴饮中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的奢华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8.《秋风辞》:创作于2010年,是作曲家以汉高祖刘邦的同名词意来展开音乐创作的。首演于2010年6月的乐府意向——民族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