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韵新声:中国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古韵新声:中国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摘要】:对于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千年来一直有“史载”,而史官是执中之官,宫廷要职。历史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筝部中所载的一切皆为历史,但是,这里仅指古代筝文化的发展过程,非文士的诗作、非臆说喻论,实载于圣经贤文中的音乐文献,大事列入“汇考”,琐细的则列入纪事中。

史的本义是“掌书之官”。汉学家许慎曾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对于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千年来一直有“史载”,而史官是执中之官,宫廷要职。历史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筝部中所载的一切皆为历史,但是,这里仅指古代筝文化的发展过程,非文士的诗作、非臆说喻论,实载于圣经贤文中的音乐文献,大事列入“汇考”,琐细的则列入纪事中。

一、《筝部》史载概论

《筝部》中的史载文献最早出处为汉代,所载文献引用是载于《史记》中李斯《谏逐客书》中的“真秦之声”。

汉代《释筝》《风俗通》《盐铁论》中对筝的记载,虽简短,却对筝名筝器之来源、筝形制及筝的演奏形式做了承载,其历史意义是无可比拟的。魏时曹丕之诗、曹植之《幽思赋》,从侧面反映筝深受皇室喜爱且“携以自随”。而汉魏两晋辞赋文学中,对筝形、筝制、筝曲等以韵化散,铺叙其中。对筝之意象盖以众乐之极,褒以八音之冠。

南北朝期间咏筝诗、和筝诗频现,诗人、筝者交往甚密,且集中于王室和贵族中,从诗文作者来看,梁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南朝陈后主叔宝;南朝文学家沈约、江淹;文字训诂学家陈顾野王;等等。正是由于这些文学家对筝的喜爱,促使了筝艺的发展。

从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墓室出土的明器就可佐证。2008年9月23日,在西安南郊发现一南北朝家族墓葬,出土五个彩色女俑,面部圆润,鼻廓清晰,发髻高耸,排坐一行像小型乐队,手持乐器,其中一乐俑持筝而坐,栩栩如生。似“铿锵奏曲,温润初鸣”,有“声习习而流韵”之意。可见,当时人们对筝乐的喜爱程度。南朝梁陈之《筝赋》更是展现了当时筝乐的“雅俗兼施”、筝技的“柔屈刚兴”、筝曲的“奇调闲发”,使人“顾慕流连”。

唐代是我国诗歌、音乐等艺术的鼎盛时期。其筝文的表现是多样的,这与唐300年间不同时期的文学面貌有关。正史中“南蛮骠国筝”的辑录,丰富了唐代筝乐的内容,促进了音乐的交融;唐代不同时期的筝主题诗文,将筝的意象借赏乐诗、弹筝诗传载;笔记小说中王公官宦之筝逸闻,侧面反映出唐代筝人的演奏场所和处境;唐传奇中的筝文逸事,影射着筝的影响力,等等。唐代筝文化表现的缩影皆见于《筝部》文献。

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兴起,使得筝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于不同类型的诗词著作中。温庭筠的筝诗,欧阳修、晏幾道的筝词,类书《孔帖》中的筝人筝事;史料笔记中所摘引的逸闻逸事;《梦溪笔谈》中的神话传说。宋代筝文化渗透各个层面,上自皇后下至婢女,表现皆不同。陈旸《乐书》辑录细致全面,将宋代及前朝历代的筝梳理总结。

明器—南北朝贵族墓葬乐俑

元代从金人入主中原到元朝统一,各族音乐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这一时期的筝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杂剧、元曲皆有筝文载,虽然《筝部》未辑录,依然可以从正史《元史·礼乐志》对筝制、制的记载,萨都剌的筝诗看筝的沿袭与发展;从《青楼集》中看元代艺人的生存状况。

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但《古今图书集成》却是清朝全盛时期的文化产物,所辑录的明清筝况明晰缜密,我们从《明会典·乐器制度》中看,从《荆州稗编》中观颂琴,从《三才图会》中视筝图。正是明清音乐交流上更为开放的发展,驱使了筝在形制上的延展。除此外,《筝部》文献让我们审“秦筝”于明代诗文、窥义甲撮筝于《丹铅总录》、听筝歌于《江宁府志》。闻教坊筝琶宴侑觞,悉明朝宗室观“按筝”,多层面剖析明清筝文化的艺术表现。

二、图史

《乐律典》在辑录有关乐器史料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十分重视图的作用,介绍的绝大部分乐器都附了精美的画图,形象直观。[7]同样,隶属《乐律部》的《筝部》同样具有这个特点,其中附有王圻《三才图会》。明代王圻[8]的《三才图会》(亦称《三才图说》)共14门106 卷,是与其子王思义共同撰写的图录类书,于1609年出版。此书如同一本“百科文载图书馆”。“三才”即“天”“地”“人”,乃现世物之根本,三界质的一切。在百年后的宫廷类书中,大量地辑录此书中的绘图,可见其内容之博浩。

此处收录王圻《三才图会》中的两幅图:《筝图》和《图》。图的流传,因为印刷技术的问题,可能会失真,极有可能产生误区。《三才图会》为了避免缺失,在每图下都注有论说。这对了解明代的筝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形象及注释。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乐器的形制、弦数、演奏方法的简要说明,及引用各家筝赋中的筝器意象。

1.筝图

图说:隋《音乐志》曰: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作也。《傅子》曰:上圆象天,下平象地,中空准六合,弦十二,拟十二月,乃仁智之器也。

筝图说是摘自《隋书·音乐志》丝之属四《琴瑟筑筝》中对筝的概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