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北进军,东北军分化情况与成都示威事件

西北进军,东北军分化情况与成都示威事件

【摘要】:中共中央根据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后,将继续增兵西北和进一步分化东北军这一情况,对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冬季以前的部署作了调整。1936年8月24日成都万余学生和民众举行抗议示威,愤怒的群众打死日本人两名,打伤两名,并捣毁日本人下榻的大川饭店及经营日货的交通公司和益晋、恒宝商号。[9]漳县、渭源、武山、通渭:甘肃省中部的4个县。[11]两当、徽县、成县、康县:甘肃省东南部的4个县。

(一)一方面军主力出至海原[12]、靖远[13]地带。四方面军出至武山、通渭地带的结果:一方面使得李忠[14]三个师有所借口,全部控制兰州、定西地区,李仁李义[15]之一部得由平凉向西延伸,控制隆德、静宁、会宁等城;一方面使得毛炳文离开兰州,吸引之于陇西地区,相机给以打击,吸引宁夏二马[16]部队向中卫及以西地区,并相机给以打击,使定、盐、豫苏区不受威胁。

(二)二方面军向东的结果:首先吸引钟松旅于陕甘交界,使之无法西进;其次相机给王均以打击;其次把陕南苏区与甘南联系起来。

(三)三个方面军行动中,以二方面军向东行动为最重要。不但是冬季红军向西北行动的必要步骤,而且在目前我们与蒋介石之间不久就将举行的双方负责人谈判上也属必要。此外,在保护甲军[17]与李毅[18],使不受蒋介石可能的打击,以及解决给养补充问题,都是必要的。以上意见,请你们考虑见复。

育、洛、恩、博、泽

(录自《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和《毛泽东与甘肃》)

★这是林育英(张浩)、洛甫(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秦邦宪)、毛泽东给朱德和红军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委员任弼时电报中共中央根据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后,将继续增兵西北和进一步分化东北军这一情况,对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冬季以前的部署作了调整。电文中提出,“准备冬季打通苏联”。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

[1]西南问题:即两广事变。

[2]感日:系韵目代日,指二十七日。此处时间有误,应为二十四日。

[3]成都民众暴动:日本为向中国腹地刺探情报,继在九江、武汉等地设立领事馆后,又要在成都、昆明等地设立领事馆,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对。1936年8月24日成都万余学生和民众举行抗议示威,愤怒的群众打死日本人两名,打伤两名,并捣毁日本人下榻的大川饭店及经营日货的交通公司和益晋、恒宝商号。

[4]钟松:当时任国民党西北“剿总”第一军第二师补充旅旅长。

[5]豫旺:旧县名,即今宁夏同心县。

[6]泾水:甘肃东北部地区的重要河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流经甘肃平凉地区,在陕西高陵汇入渭河。

[7]环水:下游称马莲河,发源于宁夏盐池县,流经甘肃环县、庆阳、宁县等地,在宁县南境汇入泾水。

[8]洛水:又称北洛河,发源于陕西吴旗县,贯穿陕北西部,至潼关汇入渭河。

[9]漳县、渭源、武山、通渭:甘肃省中部的4个县。

[10]凤县、宝鸡:即今陕西省的凤县和宝鸡市,位于该省西南部和西部。

[11]两当、徽县、成县、康县:甘肃省东南部的4个县。

[12]海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一个县,当时属甘肃省。

[13]靖远:甘肃省北部的一个县,与海原相连。

[14]李忠:即于学忠,当时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兼西北“剿总”第五十一军军长。

[15]李仁:即王以哲,当时任国民党西北“剿总”第六十七军军长。李义,身份不详。

[16]宁夏二马:指马鸿逵、马鸿宾。

[17]甲军:指东北军。

[18]李毅:即张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