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被刀杆神选中的人举行完拜师仪式后就能上刀杆,且被人称为香通。对于一直做刀杆的老香通看到这种现象,就知道这是被刀杆神附体了,刀杆神看上了这个人,想把这个人作为他的替身,这时老香通就举行拜师仪式,会杀一只鸡祭拜神明,拜完师就表明刀杆神已经附在这个人身上,你什么时候需要刀杆神帮助,他就什么时候来。并且被附身的香通家里都要祭刀神,祭刀神的东西女人不能吃,只有男人能吃。......
2023-08-22
我在结婚2年后,也就是1975 年开始上刀杆的。我的上刀杆技艺是师父传授的,我的师父是余海旺,是他教我上刀杆。师父教我们相当严格,不听话的都不要。我在上刀杆前,练习了3 ~4 晚上。第一次上去时感觉有些害怕,下来后就好了。
我们这里,上刀杆的时间定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这一天。上刀杆前7天开始准备。先杀4 ~5 只鸡或者猪,祭祀上刀杆的历代祖师,祭祀祖师时要烧香火、甲马。还需要祷告,祷词大致意思就是祷告师父和历代祖师,在二月初八上刀杆这天要多多保佑,上刀杆平平安安,不要割到手、割到脚,不要让徒弟掉名誉。但凡上过刀杆,现已亡故的都是祖师。
上刀杆的树专门用栎树。一对栎树要求要一样长,长度够绑得下36 把刀,树的长度是多少我记不得了。用排数的话,要12 排长(排,双手张开的长度,通常1.6 ~1.8 米,估计刀杆高度在19.2 ~21.6 米)。之所以要栎树是因为其他树竖起来会断,但是栎树木质硬,不容易断。砍刀杆的时间是正月初二早上,不同寨子轮流砍,今年这个寨子明年那个寨子。有的时候是一队二队一棵,三队四队一棵。正月初二这一天每个社的社长带着男社员,请一位木匠师傅到山里砍刀杆。木匠师傅选取适合做刀杆的树,砍倒后由木匠师傅砍削好,年轻人把削好的树抬到平整的地方晾晒。到了二月初六这一天,又或者二月初一到初六的任何一天,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把树从山里抬回来,放到竖刀杆的位置。
到了二月初八,家家出钱出物,没有具体规定要出多少,比如出一点米,或者出点钱,多少没关系,只要心意在,相当于做功德,多少自己家决定。大家捐助出来的钱米就用在这一天的开销。二月初八上刀杆,上完刀杆当天或初九活动结束,收拾场地。如果大家捐出来的钱米比较多,那么就给帮忙收尾的小工多开点钱,如果少就少开点。
绑在刀杆上的刀是大家家里的长刀。傈僳族人家都有长刀,到了竖刀杆这天,带着自家的刀来,一把两把都可以。这是不用说的,也不用通知,到了这一天,大家会自动地带着刀过来。
绑刀杆是用竹篾,篾子是荆竹篾。藤篾韧性好,不容易断。绑刀要由工作扎实、认真、有经验的人来绑。我们这边原来没有铁刀杆的时候,主要由我负责绑。我在绑的同时还要检查别人绑的是否牢固,不能松。绑刀一定要稳,要扎实。现在的刀杆上插彩旗,过去主要挂黄钱、黄旗、彩旗、甲马。甲马是用木板模子印刷出来用来纪念王尚书的,如果没有甲马是不能上刀杆的。这个甲马印板已经用了四代人,是用木心花的树根制造的。现在我们这边用的甲马,都是照着这个雕刻的,他们刻出来一个的要150 元。二月初八早上,几个社的人一起来竖刀杆,无论男女老幼都一起帮忙。早上竖好,下午十二点或一点开始上刀杆。
在竖刀杆的时候,尼扒在灵台(灵台里有牌位,有王骥的像)里献着(祭祀)。城中玉泉园里边有刀杆表演,每次表演前也要进行祭祀。现在这边不怎么弄,已经商业化了。尼扒在灵台里祭祀祷告,刀杆那边就不用再祭祀。等刀杆竖好以后,各个村寨的人来齐,大概在12:00 多一点的时候开始上刀杆。上刀杆前,师父要画水,给上刀杆的人画手画脚。在一碗水中点入沫香,做成沫香水,画上咒符。画水的目的是保证手脚干干净净、清清秀秀。上刀杆只能是男人,女人不能上。上刀杆要胆大,心要平静、要稳、要敢闯,这样才不会掉名誉。
上刀杆只能按规定从一面上,从另一面下来,不能颠倒、弄反了。上刀杆有纪律和规范,按规范来上就吉利,不按规范就不吉利。第一个上去,距离地面一丈左右(3.3 米),第二个再上,以此类推。在刀杆的中间有一个歇息、休息的地方,叫歇气台。两边上下的时候就在歇气台这个地方错开。上刀杆时,师父先上,弟子在后。第一个上到刀杆顶的是师父。第一个上到顶的人要放鞭炮,目的是给王骥庆生。因为传说二月初八这一天是王骥的生日。四面八方的将士聚拢来给他庆寿。另外,第一个到顶的人要耍东南西北四方的旗子,先耍东方。耍旗子象征着开天门,四面旗象征着四座城门。东方的旗子是红色,南方黄色,西方黑色,北方白色。先开东方的天门,东方是日出的方向,开了东方天门就知道其他三个方向。西方是黑旗代表着黄昏。南方是黄色,月亮出的颜色。北方是白色,意思是第二天出太阳,天亮。开天门的目的是让四方神看得见,像山神、土地神等都来保佑这个地方。摇旗就是开城门,放人马出去作战。摇旗之后,要把旗子抛向相对应的方向。如果旗子落地是站立的,旗杆插到土里,说明这一个方向这一年里风调雨顺,疾役少;如果倒掉,没插稳,这一方的人这一年里可能疾疫多点。过去都是在田坝里上刀杆,插得稳,现在水泥地,没办法。扔旗子也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来扔。带头的师父扔完旗,下来后,后面有几个上几个,就没有仪式上的事了。
每年上刀杆这一天总共要上去3次,如果是3 年1 次,就上1 次。历史上每过3年,王骥放将士回家探亲一次。因为平时忙于打仗,死的死,伤的伤,回不了家。服役满3年,就可以回家探亲。每隔3年论功行赏一次,提拔军官、惩处将士、放将士回家探亲等。
关于王骥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傈僳族人假装汉族加入王骥的部队,结果部队内部有人叛变谋划要杀害王骥。这个傈僳族人晚上起来上厕所,不小心听到有人要谋杀王骥,要在水牛肉里下毒。第二天,这个傈僳族人挡住不让王骥吃有毒的牛肉。王骥很生气,认为自己是将军,这么好的菜,这个奇怪的手下偏不给他吃。王骥的筷子被这个傈僳族人打掉,将军很生气,给这个士兵一巴掌。两个人就闹起来,饭也吃不了。夜里,这个傈僳族人把王骥套住,连夜带出军营,请人用轿子抬走,抬了七天七夜,在山里不停地转,躲过了杀害王骥的人。最后把王骥带回了家,村里的卫兵夜夜为王骥站岗,不让外人加害。造反的人派兵四处搜寻王骥下落,到各民族村寨查寻。到了回族的村寨,回族很厉害,把来找王骥的人暗杀掉。过了三年,王骥老死。王骥死后,傈僳族人安葬了他,并举行上刀杆下火海来纪念他。
二月初七晚上下火海。一年的生产生活中,我们拿了不该拿的、吃了不该吃的,踩到了不该踩的,要通过下火海把各种不干净、不吉利、不顺畅的东西去掉。下火海前要在堂里祭祀。然后筹备下火海的各种事项,准备祭祀和吃的东西。下火海用的炭叫将军炭,采用山里的大栎树,砍倒以后塞进炭窑,点火后焖干成炭,栎炭火辣、温度高。因为村里有很多打铁的和烧炭的,加之各家各户都备炭,到了下火海这天,一家背一篮来。初七这天,下午5:00左右,家家户户把炭带到。一家10 多斤,几百户人家,总量上非常大。等太阳落山,七点多的时候开始点火。下火海之前要开香路,由香通来主持。把香点燃后交叉放在地上,下火海的师傅踮着脚尖从上面走过,不能踩到香条。开香路为下火海、上刀山准备,以保烫不着、割不着。下火海的次数不固定,人多就多跳几次,人少就少跳几次。下火海完了之后,大家就围着火堆跳嘎。
我自1975年以来每年都要上刀杆。到目前为止我收了18 个徒弟,已经有3个过世。现在上刀杆,在我们这边年纪最大的就是我,其他的大部分是40多岁。许海山上了3年,今年21 岁,是徒弟里边年纪最小的。现在我不去,徒弟们也可以去了。我希望徒弟们听从政府的安排,上级部门安排到的时候积极去,不要骄傲。
有关傈僳学史料丛刊(第五卷)的文章
在当地被刀杆神选中的人举行完拜师仪式后就能上刀杆,且被人称为香通。对于一直做刀杆的老香通看到这种现象,就知道这是被刀杆神附体了,刀杆神看上了这个人,想把这个人作为他的替身,这时老香通就举行拜师仪式,会杀一只鸡祭拜神明,拜完师就表明刀杆神已经附在这个人身上,你什么时候需要刀杆神帮助,他就什么时候来。并且被附身的香通家里都要祭刀神,祭刀神的东西女人不能吃,只有男人能吃。......
2023-08-22
从那以后,富能仁所创制的傈僳族文字就开始慢慢的传播开来,到现在已有百余年历史了。有一年,龙陵县民宗局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一次傈僳族语言文字培训活动。我觉得,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于保护与传承傈僳族语言文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对于想学傈僳语和傈僳族文字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2023-08-22
我觉得我任县长期间是我们县里面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木头停伐以后,“小香港”的繁荣景象不复存在了,县里的财政支出也空了。当时的财政收入从上年的二千八百万直降到六百万,六百万都差点没有完成。第三天早上要到省财政厅去汇报。从那以后因为有知名度了,维西的工作才相对好做一点。我当时没有觉得会危及到我的从政生涯,因为现实就是这样,灵灵不宣传的话,我工资就没有了,我笑笑就完了。就这样我从县长的位置上下来了。......
2023-08-22
首先我是被抽去工作队工作,后来分配到公社。但当时自己刚结婚,女同胞很特殊,但是领导说要克服下,因为找不到人,所以觉得自己工作历程中,最苦的是当乡长那几年,一届任三年,当时还没有到三年就调回来了,因为自己有身孕。调上来在财经委才几个月,后来又调整到丽江县政协去当副主席,一直到现在。......
2023-08-22
狩猎是傈僳的特长。猎获禽兽的皮肉,一方面用以调剂食品,一方面可以添补种种的用具。猎具是弩弓、毒箭、刀、矛,与战争武器同。而犬则紧随着追赶,猎人便跟着犬去寻。此种围猎,多对熊、鹿、野牛、野猪等较驯的兽类,赶猎往往会到很远的地方,所以猎人们出行多带着够用两三天的粮食面饼糌粑之类,入夜即息,随处而止。以上是猎兽的方法。......
2023-09-21
我们当时的班主任找我谈话说:“老李,我们这个班文化基础最差的是你,你可能要努力一点才行。”因为到时候考不及格是不能毕业的,和现在大学挂科一样的性质。回去以后校长来找我说:“老李不怕,你进来了我们是会帮你的。”那些高中生还有中专生都有五个不及格,需要补考。......
2023-08-22
我大姐是在“文革”期间上的学,但没上过几天。青少年时,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印象最深的就是爸妈都会讲故事,经常会讲一些傈僳族民族民间故事和传说。爸爸是傈僳族,妈妈是纳西族。现在山只有一半了,被破坏了以后就没有了历史遗迹,觉得很可惜。遗憾的是父母去世的早,等自己有点成就想要报答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人世,这是人生当中最遗憾的事情。从发现病情到离世仅有四年的时间。......
2023-08-22
2008 年的时候我还在乡上任职,乡一级的工作任务十分庞杂繁重,所以迟迟没有成立,2012 年我调回了县里,才着手准备成立协会这个事情,同时也得到了当时县委常务副部长的大力支持,他也是傈僳族,也非常热衷于这个事情。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协会成立方案形成了基本框架,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傈僳族协会最终成立了。......
2023-08-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