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神木县耕地面积达到103.88万亩,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神木县耕地面积达到103.88万亩,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摘要】:耕地1987年,开展土样、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调查。全县共有可耕地103.88万亩。针对这种状况,神木县加大对农民培训工作力度,每年拨出专款培训农村技能型劳动力。北部滩地机械化作业程度达到86%,中、南部乡镇机械化作业程度达30%。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38%,部分作物达到71%~80%,机械化总动力368468马力,机播面积11万亩,机耕面积41万亩,机灌面积8万亩,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显著增加。

1987年以后,随着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在全县广大农村得到迅速发展,笨拙、低效、落后的传统人畜力农事活动工具,逐步被方便、快捷、高效的农业机械工具代替。特别是在中鸡、尔林兔、锦界、大保当、麻家塔等乡镇,农机耕作基本普及,在中南部川道地区也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运输。1987—2012年,全县机播面积40万亩,机耕作业面积80万亩,机械脱粒16万吨;购置补贴农机具1.26万台(件);建立市级农机示范镇1个、县级农机示范村10个,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3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0个。

耕 地

1987年,开展土样、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调查。全县共有可耕地103.88万亩。其中,水浇地12.69万亩,坝地16.46万亩,滩涂地18.06万亩,坡地14.23万亩,水平梯田10.23万亩,垒石造田8.8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山川秀美工程以来,可耕地逐年缩小,加之1998年以后,大量农民工进城从事工商业,石坎田、25度以上坡地几乎全部还林还草,水浇地、坝地、滩涂地也多栽植经济林木。2008年,国家实施粮农补贴政策后,全县水坝地治理与利用有所回升,滩涂地、荒沟治理成水浇田。随着现代农业的稳步推进,耕地利用率逐年提高。

全县水浇地集中在尔林兔、大保当,以及秃尾河、窟野河流域和黄河沿岸的马镇、贺家川、万镇等乡镇,共计6万亩;坝地集中于中南部栏杆堡、解家堡、太和寨、高家堡、乔岔滩、花石崖、沙峁、贺家川、马镇等乡镇,约7万亩;滩涂地集中在尔林兔、中鸡、大保当、锦界一带,约有4万亩;水平梯田、坡地集中在中南部分乡镇,约6万亩;石坎田集中于万镇、贺家川沿黄河一带,现已退出种粮序列。

表6-21-1 1987—2012年神木县耕地利用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亩

续表

劳动力

1987年以后,随着现代特色农业的全面起步,技能型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1998年以后,农民大量进城,中青年从事建筑业、商业、餐饮业、运输业等,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逐年下降。针对这种状况,神木县加大对农民培训工作力度,每年拨出专款培训农村技能型劳动力。

从2007年起,县财政累计出资800万元,培训种植、养殖、加工农业实用技术人才4.5万人次,实施驾驶、煤化、机电、计算机应用、酒店管理、家政服务、建筑安装、旅游、车辆维修等10多个专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00多人,转移就业率达92%。至2012年,共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培训农民7.6万余人。“阳光工程”培训专项资金1200万元,培训1.8万余人,就业率达96%。

表6-21-2 1998—2012年神木县农业人口转移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人

劳动工具

传统农具 1987年以前,神木县农村仍以使用传统农具为主,主要有:䦆、锨、土犁、钉齿耙、石碾、木耱、石磨、镰刀、锄、耧、杈、连枷、碌碡、平板架子车等。这些农具基本是群众自己制作和由私人开设的小铁匠炉、木匠铺加工而成,架子车属购置工具。1990年以后,县北部中鸡、尔林兔、锦界、大保当等乡镇农耕基本实现机械化与半机械化作业;南部两川流域(窟野河、秃尾河)及黄河沿岸水滩地区也采用了半机械化耕作。但是,传统的䦆、锨、镰刀、锄头仍是农民基本农具。

农业机械 1987年以后,神木县农业机械发展迅速。在农业耕作上,深耕、耙地、播种、收割,使用农业机械。尔林兔、中鸡、大保当、锦界等北部乡镇基本普及,南部两川流域黄河沿岸也逐渐使用。

1987—2001年,先后引进耕作机械:农用拖拉机867台,手扶小四轮机引农具358台,机畜力地膜覆盖机336台,秸秆粉碎机462台,机引犁103部;排灌机械:柴油机926台、12964马力,电动机436台、15434马力,抽水泵1863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碾米机742部,磨面机684部,轧花机6部,榨油机43部;运输机械:大中小型农用三轮、四轮、五征牌农用车等运输机械1648辆。黄河沿岸马镇、贺家川、万镇机动运输船7艘、105吨,90马力;植物保护机械:机动喷雾器64部、102.4马力;机动喷粉器8部、12.8马力;牧业机械:饲料粉碎机6432部;半机械化农具:架子车、脚蹬三轮车36894辆;其他农业动力机械1024台,10423马力。

2002年,神木县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实施面积19.5万亩,推广各类保护性耕作机械5867台(件),亩节约成本25元。2004年以后,随着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的落实,全县大力推广农村适用机具6大类20余种。累计投资3659万元,推广62580台(件),培训农机操作手2.5万人次。北部滩地机械化作业程度达到86%,中、南部乡镇机械化作业程度达30%。其中,农机示范镇尔林兔镇、农机示范村庙壕等10个镇(村),户均小型农机具4台(件),耕作、饲草料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2012年,完成国家购置补贴7000多万元,神木的农机化总动力由18万千瓦猛增到32万千瓦。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38%,部分作物达到71%~80%,机械化总动力368468马力,机播面积11万亩,机耕面积41万亩,机灌面积8万亩,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