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尽心尽力,守住初心-惠园师韵

尽心尽力,守住初心-惠园师韵

【摘要】:2021年3月,吴军离任工作7年的科研处副处长岗位,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肩负更重责任。幸逢盛世,作为俄语学人,吴军满怀热情、尽己所能地投身于中俄人文合作,推动两国新时代人文交流实现更大发展。目前,联盟共有中俄成员单位3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武汉疫情严重期间,俄方多所高校纷纷来电表达支持,为中国加油。她始终淡泊明志,默默耕耘,因为她在耕耘中感到了不负梦想的快乐。

2021年3月,吴军离任工作7年的科研处副处长岗位,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肩负更重责任。区域国别研究院是一个集科学研究、咨政服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功能为一体的研究机构,是学校“双一流”高端智库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院依托经贸大学多语种、多学科的优势,以建设交流平台和提供智库服务为基本任务,整合建设16个研究中心,涵盖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等12个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备案研究中心。“面对国家的迫切需要和世界风云的急速变化,研究院工作任重道远。”如何做出有贸大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这是研究院面临的挑战,也是吴军到新岗位后思考的主要问题,对此,吴军充满信心,愿做出新的尝试。

今年,恰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幸逢盛世,作为俄语学人,吴军满怀热情、尽己所能地投身于中俄人文合作,推动两国新时代人文交流实现更大发展。

吴军与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合影

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是根据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教育合作分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精神,在中国教育部和俄罗斯教育科技部支持下,于2013年11月23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吴军被任命为联盟中方秘书长。目前,联盟共有中俄成员单位3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联盟的成立为两国在经济、人文、教育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作为联盟中方秘书长,吴军积极推动中俄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参与组织策划多项学术活动和中俄人文交流活动,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有效发挥联盟的桥梁作用,受到联盟中俄各成员单位高度认可,并多次受到表彰。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联盟线下活动受到很大冲击,但中俄各成员单位相互之间的支持、鼓劲从未间断。武汉疫情严重期间,俄方多所高校纷纷来电表达支持,为中国加油。后来俄罗斯疫情多地爆发,吴军组织联盟中方秘书处向俄方各高校发去慰问信,“我们在一起”——中俄高校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加油,使联盟不仅是一个学术文化交流平台,而且成为危难时刻中俄高校共克时艰的阵地。

在联盟平台上,两国青年真诚交流,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友谊。“在一次哈尔滨夏令营结束时,俄罗斯学生乘坐的火车驶离站台,中国学生追赶着火车相送,依依不舍的场景特别感人。”这一场景深深地印在吴军的脑海中,也让她想起自己青葱岁月时的梦想。吴军觉得,自从立志在学习俄语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之后,今天,用所学所能,为促进中俄两国青年间的友谊和理解,深化两国青年对彼此文化传统的认知,为中俄两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在中俄青年中播下世代友好的种子,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感到十分欣慰。

择一事,终一生。追梦时,吴军执著笃定,圆梦时,她云淡风轻。她始终淡泊明志,默默耕耘,因为她在耕耘中感到了不负梦想的快乐。

(刊发于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