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成为一名光荣的高等学校人民教师开始,蒋先玲孜孜不倦地奋斗在教学第一线,重视教书育人,诚实守信,以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蒋先玲教授参加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年会爱才爱学生的蒋先玲讲课深受学生欢迎。蒋先玲的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达,也注重给学生更深层面的启迪。......
2025-09-30
在熊李力看来,高校教师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努力实现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平衡。不过,熊李力认为,两者之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冲突,但并不必然相互制约,自己在工作中的理想境界就是教学相长,让教学和科研实现相互促进,他的方法就是以研促教,以教带研。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如何在教学中纳入新的观点、思路、方法和资料,如何创造性地准备教学内容,如何让讲课吸引人,活动设计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作业设计如何体现思维梯度……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可利用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促进教学,这些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熊李力孜孜以求的事情。
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眼里呈现不同。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殿堂,同样也是教师出彩的舞台。在熊教授看来,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有可能是一个科研对象,他们的每一个思考都有可能会让自己得到启发,通过缤纷的现象发现问题背后的价值,成为他教学相长的不二法宝。
贸大时任校长王稼琼为熊李力颁发“对外宣传之星”荣誉证书
仅2025年一年,熊李力就有《论非政府专业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影响力》《超越“霸权均势”——亚太地区国际体系中的中国外交》《区域经济与政治大国双重视角下的日本对华外交》分别在《太平洋学报》2025年第4期、《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5年第4期和《国际论坛》2025年第5期发表。其中《论非政府专业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影响力》一文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2025年第9期全文转载。大量科研成果取得的背后是他辛勤的汗水和付出。
在做好科研的同时,熊李力也十分注重教学工作,并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2025年1月,熊李力荣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5月,他又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全校每年仅评选5人)。(https://www.chuimin.cn)
上过熊李力课的很多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不管是他给学生上“外交学”的双语课程,还是讲“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熊李力都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空洞乏味或是晦涩难懂的一些知识点转换成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案例。而在他的课堂上,老师的幽默也是人人皆知。进入贸大工作以来,熊李力任教的课程已累计二十余次在全校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排名前10%奖励。
面对当前大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熊李力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语重心长地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大学生存在着一种焦虑感,但其实同学们应该学会享受当下,放眼未来,在奋进中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奋斗的过程,不要对于未来不确定的结果过分担忧甚至焦虑。他建议同学们要抓紧大学几年的学习机会,享受学习生活,快乐学习,获得乐趣,保持对学习充满的动力和向往,不要期待自己能过早地得到什么,要相信自己和将来。“只要是做有意义的事情,人生不是空转,享受了过程,就一定有好的结果。自己人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熊李力看来,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久而久之,他们都会爱上你的课。在给每一届学生讲的第一堂课,熊李力都会告诉大家,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的课上,轻松愉悦地学习,同时又有收获。他不希望大家因为学习自己的这门课,学得太累,从而消磨了你们学习的兴趣,而是更希望学生们都能够在这门课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学习的乐取。谈到学生评价自己的课程不仅有幽默,而且有内容时,熊李力说这要感谢社会这个大课堂,让他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采访中,熊李力举了一个具体的案例,他以国际组织为例,面对几万个国际组织,要想记住每一个会非常困难,将来遇到的会很少,他说任何一个国际组织都离不开“代表大会、执行机关、秘书处”这三重结构,可能每个结构的名称或叫法不同,但是他们的普遍规律则是一样的。如果说同学们不能够找到这个观察和分析的框架,不能够做到横向联系、纵向比较,那么就很容易被海量的知识点所淹没,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转化成知识模块,让学生养成很好的学习、分析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而熊李力的这种善于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其实是他从上中学开始就练就的,初中期间,在很多学生选择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时候,他已经发现单词之间的规律进行巧记了。
熊李力在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接受访谈
在他讲的“大国外交与国际战略”课上,面对诸多的知识点,同样也可以发现一些大国外交的规律,找到这个规律,我们对他的预测和描述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有章可循,不会拘泥于一个个的细节,学会从细节中跳出来。他以法国外交特点为例讲述,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凸显这种独立自主的大国身份,从戴高乐时代开始就强调大国外交的自主性。
相关文章
从1990年成为一名光荣的高等学校人民教师开始,蒋先玲孜孜不倦地奋斗在教学第一线,重视教书育人,诚实守信,以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蒋先玲教授参加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年会爱才爱学生的蒋先玲讲课深受学生欢迎。蒋先玲的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达,也注重给学生更深层面的启迪。......
2025-09-30
班里学习氛围很浓,40名同学在一起你追我赶,尽管张新民非常努力保持着前十名的成绩,但是这个名次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目标,使他的信心受到了挫折。一年的培训时间,即使内心很失落,但张新民的成绩很快又回到名列前茅的状态,信心倍增。有人建议说,助教进修班也相当于研究生毕业,张新民没有做这样的选择,而是坚定信念,继续进行专业深造,并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什么张新民在学术上的发展突飞猛进?......
2025-09-30
黄薇曾写下这样一句话自勉:专注笃行,宁静致远。黄薇对专注的理解不止于个人思考的层面,她还提出,在众多选择中保持专一也是一种专注。黄薇对当下有着清醒的认知:“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见多识广,机会众多;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难以专心致志,容易迷失方向。”科研工作者们都有过被拒稿的经历,黄薇也不例外,“十篇论文可能有一半都过不了”“拒稿是一种常态”。......
2025-09-30
蓝庆新在科研工作中展现出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学术能力。蓝庆新非常重视调查研究的作用,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调研经验。蓝庆新认为,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更多的社会调查。蓝庆新认为,深入一线与不同人员进行交流,才是真正实实在在的调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蓝庆新很注重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调研时将学生带在身边,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
2025-09-30
通过撰写博士论文的契机,张新民对基于中国情境下的财务报表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从2002年到2012年,张新民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突破问题,终于在2012年,建立了战略视角财务报表分析框架,从而实现了从财务状况质量分析到战略视角下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的理论跨越。......
2025-09-30
自1997年以来,毛捷先后从事了11年金融领域学术研究和11年财税领域学术研究,发表论著近80篇/部,在财税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突出。2019年,毛捷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门研究新时代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新特征和监管对策,目前已经取得了关键的阶段性成果。毛捷的科研道路并非一路坦途,也曾充满挫折甚至失败,但兴趣和责任心推动他不断探索。2018年3月,毛捷担任财税学系系主任,承载起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任。......
2025-09-30
四年的大学生涯,熊李力依然在兴趣的带动下,享受着学习带来的乐趣,毕业后的他进入湖北工学院外语系任教,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教师。在此后三年的教学工作中,熊李力深感自己有必要进一步深造,于是毅然放弃当时学校的挽留,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2010年3月,在贸大工作还不满三年的熊李力便被提拔为国际政治学系主任,这一年的12月他又晋升副教授。......
2025-09-30
教学深受学生好评,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先锋”和“第十四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她就是黄薇女士——一位在学术科研及教学领域杰出学者、优秀教师。采访中,记者感到她是个淡泊名利、谦虚诚恳的人,在学术与教学领域孜孜以求,宁静致远。......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