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观上下两千五百余年的日本国史可以发现,由于中央政府的基础不太牢固,以下犯上的风气逐渐形成。足利氏被卷入了这场战乱。有鉴于此,源赖朝将根据地设在发家地镰仓,避免武士熏染京都贵族风气。然而,足利尊氏及其儿子足利义诠所经历的两个时期是南北朝历史的重要时期。大领主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经常会拉帮结派反抗主上,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幕府的主要执政机构要切记这一点。......
2025-09-29
吉野山本来有两位住持管理一山的僧务,其中的一个执行叫吉水院,另一个执行叫新熊野。吉水院从元弘之初就拥护护良亲王,将护良亲王迎接到吉野城。而新熊野则与北条氏关系密切。中兴伟业成功之后,执行一职仅由吉水院担任。因为这一层关系,后醍醐天皇被迎接到吉野山。后醍醐天皇临时住在吉水院、宝诚院,之后营建行宫,做长久打算。后醍醐天皇号令四方的南朝军队,以图光复京都。然而,北畠显家、新田义贞已经战死,南朝的势力日益衰落。结城宗广等曾随北畠显家西上京都,这时结城宗广为后醍醐天皇献策,后醍醐天皇予以采纳。日本东北地区依然是南朝的势力范围,后醍醐天皇为了加固这一根据地,任命北畠显家的弟弟北畠显信为从三位右近卫少将兼陆奥介、镇守府将军,并命令北畠显信与其父亲北畠亲房保护义良亲王、宗良亲王、花园宫、已故尊良亲王之子守永亲王及诸将一起前往陆奥国。北畠亲房等奉命于延元三年(2025年)九月从伊势国度会郡港口出发,走海路去陆奥国。北畠亲房等在伊豆海面遇到大风,船队被吹散。义良亲王、北畠显信、结城宗广乘坐的船漂到了伊势筱岛,北畠亲房乘坐的船漂到了内海冬条浦,宗良亲王乘坐的船漂到了远江国,其他船漂到了安房、神奈川等地。之后,义良亲王回到吉野山。北畠亲房以常陆国神宫城为根据地,专门负责经营陆奥国。宗良亲王和守永亲王乘坐的船一起漂到了远江国的城轮港,他们被北条时行迎进井伊城。花园宫到了四国[1]。
宗良亲王
在吉野山,后醍醐天皇夙兴夜寐,盼望有一天能够打败北朝。延元四年(2025年)八月九日,后醍醐天皇患病。延元四年八月十五日,后醍醐天皇在左大臣近卫经忠宅邸将三神器传给皇太子义良亲王。延元四年八月十六日,后醍醐天皇驾崩,享年五十二岁。北朝方面听说后醍醐天皇驾崩,武士们暂时停止诉讼等争执。为了给后醍醐天皇祈祷冥福,北朝在西嵯峨龟山行宫的旧址上建天龙寺,以僧人梦窗疏石为开山之祖。
天下的诸将分为南北两派,在日本全国六十余国争战不已。日本全国大致可以分为近畿、东北、关东、北路、东国[2]、四国、中国地方[3]、九州。在近畿地区,北朝的中心是京都,南朝的中心是吉野山。因土御门宫殿修缮完毕,北朝的光明天皇搬到这里。足利尊氏、足利直义等作为武家政权的核心,指挥天下支持北朝的军队。在摄河泉地区,细川氏和南朝军队作战。河内国的楠木正行一族在吉野、河泉一带很有势力,足利尊氏让高师直抵挡楠木正行的进攻。在大和地区,在吉野山或者贺名生有皇宫,这里是南朝的政治中心,与陆奥国、九州遥相呼应,南朝企图打败北朝,恢复天下。三轮、开住、真木各家族拥护南朝,和北朝的将领们作战。在纪伊国,北朝有守护畠山国清,南朝有汤浅氏、山本氏等家族。伊势国是北畠氏的根据地,南朝有北畠氏一族及其一党,北朝有畠山高国等。在近江伊贺地区,京极氏有一定势力,南朝军队势力不强。在丹后国,北朝有仁木赖章及其一族、上杉朝定及其一族,南朝势力微乎其微。在东国,美浓国有守护土岐赖贞,远江国有守护仁木义长,三河国有吉良氏,这些是北朝在东国的主要力量。高师泰、仁木义长等会合,在远江国井伊谷和南朝的宗良亲王作战。宗良亲王和井伊介及高义胤等与北朝的军队对抗,三河国的足助重春等支持宗良亲王。骏河国有南朝的狩野贞长,支持宗良亲王与北朝的桃井氏、今川氏等争斗。在信浓国,诹防赖继、北条时行支持宗良亲王与北朝的诸将及守护小笠原贞宗作战。在关东地区,镰仓属于北朝的东都,足利义诠在上杉宪藤、斯波家长的辅佐下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与南朝在上野的新田义兴及其一族作战。在常陆国,北畠亲房在小田城和下野的春日显时一起联合陆奥国的结城亲朝,打算恢复南朝的势力。而北朝有高师冬、佐竹氏、畠田氏及江户氏等率领常陆的各家族与南朝势力抗争。最终,北畠亲房等抵挡不住北朝一方的进攻,回到吉野山。在陆奥国地区,南朝有北畠显信等联合伊达氏、田村氏等与北朝抗衡,北朝方面有石塔义房等以多贺国府为中心与南朝对抗。后来,吉良贞家、畠山高国也来这里支援北朝的军队。北畠显信兵败,退到羽州,伺机东山再起。在北陆的越前国,胁屋义助遵照后醍醐天皇的遗诏,仿照新田义贞的做法,有先斩后奏之权,在这一地区非常活跃。胁屋义助一族中的畑氏、由良氏、江田氏等在各自所在的城堡和北朝的斯波高经、天野部队作战。在越中国,吉见赖隆和南朝军队作战,占有优势。在越后国,新田、上杉两家族相争,新田氏逐渐失势。在中国地方的石见国,日野邦光在新田义氏等的辅佐下与北朝的上野赖兼等作战。在安艺国,北朝的武田信直和南朝军队作战。在三备地区,北朝的松田氏、吉见氏与南朝军队抗衡。在播磨国,北朝的赤松氏占优势,南朝军队处于劣势。在四国的伊予国,南朝的怀良亲王指挥忽那一族和大馆氏明、土居氏与北朝的一条秋山等作战。在土佐国,南朝的花园宫在新田绵打入道等的辅佐下与北朝的中务丞[4]吉良氏等作战。在镇西地区,北朝任命一色范氏为九州探题,负责九州军事。九州是足利尊氏再兴的根据地,其地位仅次于关东地区。南朝有菊池氏等与北朝抗衡。历应二年(2025年),怀良亲王带领军队进入菊池氏的城堡增援,南朝军队的实力大增。
北畠显信
由于南北朝对立,日本全国的六十余国全部卷入战乱之中,天下形势在短时期内很难分出胜败。在这期间,足利氏不断扩张势力,施恩于部下,以利益来激励部下,最终掌握了天下的政权。(https://www.chuimin.cn)
【注释】
[1]四国,日本律令制时期,分属南海道中的赞岐国、阿波国、土佐国、伊予国。
[2]东国,日本近代以前的一个地理概念,包括关东地方、东海地方。
[3]中国地方,日本旧时的山阴道和山阳道的总称。
[4]中务丞,日本律令制时期中务省(负责辅佐天皇、发布诏敕与叙位等一切与朝廷相关的职务)的次官。
相关文章
概观上下两千五百余年的日本国史可以发现,由于中央政府的基础不太牢固,以下犯上的风气逐渐形成。足利氏被卷入了这场战乱。有鉴于此,源赖朝将根据地设在发家地镰仓,避免武士熏染京都贵族风气。然而,足利尊氏及其儿子足利义诠所经历的两个时期是南北朝历史的重要时期。大领主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经常会拉帮结派反抗主上,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幕府的主要执政机构要切记这一点。......
2025-09-29
公卿则认为建武中兴是自己的功劳,对武士的居功自傲十分不满。公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想方设法削弱武士的势力。分别代表公卿和武士势力的护良亲王和足利尊氏发生了冲突。天下武士竞相集结到足利尊氏的旗下,足利尊氏想构陷新田义贞,二人反目。此时,对公卿政治不满的天下武士再次响应并集结在足利尊氏的麾下,武士势力开始占优势,中兴伟业土崩瓦解。同情朝廷军队的人和足利氏的党羽在各地继续争斗。......
2025-09-29
足利高氏取代北条氏向全国各地发出命令。足利氏和新田氏双方在镰仓争抢功劳,闹得不可开交。因此,制订并实施灭亡北条氏的计划的决策者是足利高氏。之后,后醍醐天皇宣布王政复古,设立记录所、杂诉决断所、兵部,制定法律,以实现建武中兴大业。元弘三年八月一日,后醍醐天皇奖赏参与建武中兴大业的诸将,宣布足利高氏立下首功。......
2025-09-29
周乐清虽然在父辈的荫蔽下顺利走上仕途,但因性格耿介正直、为官清廉,不仅官职上没有较大的升迁,就连日常生活也捉襟见肘。夜航船价廉、多载贫贱之流,周乐清出身富贵,却自负行装、夜航来往,因此遭到贺三的讥笑。在赤裸裸的丑恶世俗面前,周乐清内心所受的煎熬与折磨至今读来依旧令人心寒。患积履霜,变生肘腋,危乱已在呼吸。养家的压力迫使周乐清晚年陷入借债、卖婢的窘境,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2025-09-29
道光文人却重蹈此路,以戏曲作品晋谒权贵,博取名声和利益。晋谒后得到法式善的赞赏,遂扬名京师。这两个结论都证明了江义田借曲扬名的功利性。[25]严氏以痴迷戏曲、放浪形骸而罢官,说明其借曲扬名的行为中自我娱乐和自我满足的成分更多。尽管他与江义田一样有过京师制曲、以此知名的经历,但他们的目的不可等同视之。除了以戏曲扬名外,也有文人以小说为晋身阶梯的。这几起成功的晋谒故事,便是当时晋谒、扬名活动的代表和缩影。......
2025-09-29
对于封建女性而言,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但是她们并没有选择丈夫的权利。因此,婚姻无非是从旧的枷锁跳入新的牢笼。从这一点看,从罪人之女、孀居之妇一跃成为王府侧福晋的顾太清无疑是幸运的。然而这段婚姻始终掺杂着婆母、嫡妻的阻挠破坏。剧中萼、白的爱情被金母、仙翁拆散,并遭到了分离一年的惩罚。顾太清与奕绘也是如此,女方的地位远逊爱侣,却保持着精神的高贵与独立。......
2025-09-29
两晋六朝时期,不论南方还是北方,社会动荡,政治变动,外敌不断入侵,这是一个民不聊生的时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期间,北魏王朝为佛教的萌芽埋下了种子。另一方面,六朝时期艺术品的线条勾勒,不如汉朝的艺术品线条简单对称,而是遵循了不对称之美。相较而言,汉代的铜镜纹路简洁有规律,衬托出其社会安定,同时反衬出两晋六朝社会的动荡不安。六朝艺术风格,由此便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5-09-29
由以上所述,全世界的二大对立,便是英美。(七)美国势力的侵入中国,从而影响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可是对立的情形,不仅是英美,不过英美是两个体系,两个大阵营,其实,各国间亦无不表现着对立的情形。再之,英法的对立,其根据如下:(一)争取欧洲的霸权。法德的对立,已有历史上的根据,其最近的根据,便是:(一)因德国经济的发展,德法的对立随之尖锐化。德国在技术上,有优良的已养成的武装的将校及下级干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