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这个大变革的时期,中国的经济组织走入另一个阶段,则孔子的教义,必不能支配中国人心至二千余年之久。由此看来,礼教支配人心之力量,其大要可想而知。综观以上所述,所谓礼教,实不承认个人在社会上自有其独自的人格,实不承认个人为组成国家组成社会之一员;反之,个人只不过是家庭中为父者之附属品而已,个人只不过是一国的帝王之奴才而已。是故礼教之戕贼个性,之窒灭人性,实无异乎杀人之刽子手。......
2025-09-29
关于佛祖的生平,因为限于篇幅,只得从略;读者可参看我所编的《本国文化史大纲》二五〇页及二六〇页与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二册第二篇第一章第六十三节。以下就佛教输入的历史,加以叙述:
中国人诵佛经之始
中国人祀佛之始
帝王奉佛之始
译经之始
建塔造像之始
西行求法之始
中国人出家之始
鱼豢《魏略·西戎传》说:“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案当时罽宾为佛教最盛之地,而罽宾正为大月氏王丘就却所征服,则大月氏王使对于佛教有信仰,而秦景宪从之问业,或真有其事。似此,则秦景宪为中国人诵佛经之始。《后汉书·楚王英传》说:“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65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奉送缣帛赎愆。……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慈。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案此为中国人祀佛之始。《后汉书·襄楷传》载桓帝延熹七年(164年)楷上疏云:“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寺。”——案此为帝王奉佛之始。《文献通考》说:“至桓帝时(160年顷),有安息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翻译最为通解。灵帝时(168至189年)有月氏沙门支谶、天竺沙门竺佛朔等,并翻佛经;而支谶所译《泥洹》经二卷,学者以为大得本旨。”——案此为译经之始。《后汉书·陶谦传》说:“丹阳人笮融,在徐州、广陵间,大起浮屠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作黄金涂像……”——时公元195年,案此为中国人建塔造像之始。《文献通考》说:“甘露中,有朱士行者,往西域,至于阗国,得经九十章,题曰《放光般若经》。”又《历代三宝记》卷三年表中于魏甘露五年(260年)条下注云:“朱士行出家,汉地沙门之始。”——案此为中国人西行求法之始,亦即中国人出家之始。由上所述,可知佛教输入中国,当在西汉之末。到了晋世,佛教就渐次发达起来了。
静土宗之始
成实宗与三论宗的输入
涅槃宗之始
晋武帝泰始中(265至274年),月氏沙门竺法护,西游诸国,得了很多佛经,携至洛阳翻译,所译有《光赞般若》《新道行》《渐备一切智》《正法华》等二百十部,佛法由是广布中土。晋末(310年顷),天竺沙门佛图澄至洛阳,后为后赵石勒(319至333年)所推尊,号为大和尚,替勒力改从来的暴政;佛图澄更大建佛寺,多至八百九十三所,其弟子以万计,而以道安为最有名。道安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符秦时代(351至394年)的译业,实由道安主持;符坚之迎鸠摩罗什,实由道安建议;四阿含、阿毗昙的创译,由安组织,翻译文体,由安厘正。道安弟子有惠远者,结白莲社于庐山,定心念佛,以期往生静土——是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又有法显者,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游印度求经典,义熙十二年(416年)归国,在印共十五年,历三十余国。著有《佛国记》,今存藏中;治印度学的人,视此书为最古的宝典。在印得《摩诃僧祇律》《杂阿含》《方等泥洹》诸梵本。《僧祇律》由觉贤译出,《杂阿含》由求那跋陀罗译出,显自译《方等泥洹》。自显归国后,西行求法的风气大开;除与显同行的法勇、智严、宝云、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僧绍七人外,其最著者还有智猛、道普、道泰、惠生、智周诸人。中、印交通,一时颇盛。当显去国后二年,龟兹国鸠摩罗什来长安,后秦姚兴待以优礼。什译书三百余卷,其主要者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智度论》《十住毗婆娑论》《阿弥陀经》《法华经》等,龙树派的大乘教义由是入中土,成实宗与三论宗亦因之传入。什弟子数千人,最著名的有僧肇、僧睿、道生、道融,时号四圣。北凉元始元年(412年),中印度昙无谶为凉主沮渠蒙逊迎至中国,译《大般涅槃经》,于是我国始有涅槃宗。后又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金光明》诸经、复六十余万言。(https://www.chuimin.cn)
禅宗之始
俱舍宗与摄论宗的输入
天台宗的创立
地论宗的输入
南北朝时,南朝以梁武帝最崇信佛教,当时受戒者达四万八千人。武帝大通元年(527年),达摩从天竺由海来中国,著《悟性论》《破性论》诸书,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武帝大同十二年(546年),西天竺真谛来中国,武帝迎召于法云殿;真谛译有《摄大乘论》《唯识论》《俱舍论》等六十四部二百七十八卷。——俱舍宗与摄论宗由是入中国,陈代(557至588年)更有智,创立天台宗。至于北朝,则后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有北印度菩提流支来朝,译《十地论》《净土论》诸书,光统依其译本,而地论宗始入中国。
律宗始完成
华严宗之始
法相宗之始
真言宗
降至隋、唐,佛教益加发达。隋开皇间(581至600年),南山宣明《四分律》(四分律为曹魏时昙摩阿罗所译),而律宗以完。又有嘉祥,为隋一代大师,著述甚多,其主要的有《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三论玄义》等书。唐代太宗时(627至649年)有杜顺,著《五教止观》《法界观门》各书——为华严宗的始祖。又有玄奘三藏,于太宗贞观二年(629年)出游印度,十九年归,从彼土大师戒贤受学,邃达法相。归国后,从事翻译,十九年间(645至663年)所译经论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八卷,其最重要的有《大般若经》六百卷、《大毗婆娑》二百卷、《瑜伽师地论》百卷、《顺正理论》八十卷及《俱舍论》三十卷。玄奘与其高足窥基(即慈恩大师)——为中国法相宗的始祖。唐武后证圣间(695年),于阗人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及《大乘起信论》等书。又有义净三藏,以高宗咸亨二年(671年)出游印度,历三十七年始归。归后专事翻译,所译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律部之书,至净始备;密宗教义,至净始传。玄宗时(713至755年),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来中国,合译《金刚顶经》——为中国真言宗的始祖。
总上所述,佛教十三宗,均初起于东晋至隋、唐之时,其发达情形,由此可以窥见。晚唐以后,无大发展,故略而不述。
以上十三宗,除涅槃归入天台、地论归入华严、摄论归入法相外,其余十宗,均经过极光大的时代,今按其所属教乘,表列如下:
相关文章
如果在这个大变革的时期,中国的经济组织走入另一个阶段,则孔子的教义,必不能支配中国人心至二千余年之久。由此看来,礼教支配人心之力量,其大要可想而知。综观以上所述,所谓礼教,实不承认个人在社会上自有其独自的人格,实不承认个人为组成国家组成社会之一员;反之,个人只不过是家庭中为父者之附属品而已,个人只不过是一国的帝王之奴才而已。是故礼教之戕贼个性,之窒灭人性,实无异乎杀人之刽子手。......
2025-09-29
要说明佛学何以特盛于六朝、隋、唐,首先就要说明自汉以来佛学在中国的发展史。牟融有《理惑篇》,其主旨在于祛除那些怀疑佛学者的所见。便是儒、佛、道一致的论调了。佛学到这时候,竟成了与儒、道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清谈玄言之风愈盛,则佛学亦随之而盛。这个关联,便是佛学特盛于六朝、隋、唐的根本原因。而隋、唐国外交通频繁,有利于高僧的往外留学,也足以促成佛学的进展。......
2025-09-29
明道把仁看做浑然与物同体,把义、礼、智、性看做仁,又把仁看做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这正合于孔子的仁是“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这种说法。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便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明道、伊川之学,虽同出于周敦颐,但其间却有不同之处。明道、伊川对于儒林的贡献,为表章《大学》与《中庸》。自是以后,《中庸》《大学》,就成为儒者必读之书。......
2025-09-29
现在就这三段话,来考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八卦很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相似,是从象征生殖器的阴阳二爻所推衍而成的。《尚书·伪孔传序》因为要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这话,所以不得不说伏羲时就有了文字,其实由这简单的符号,演进为文字,尚要经过一个长的期间。大抵文字的起源,就是这样的。及宣王时,太史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以教学童,盖欲假此以统一文字。后人所以能解古人造字的根源,都是《说文》之功。......
2025-09-29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5-09-29
基督教最初输入中国者,为乃司脱利安派,不久中绝。旧教因是输入中国。时教士亦能确守利玛窦遗法,允许入教的教徒,保存其从来的习惯仪式、祖先的崇拜与孔子的崇奉,概不禁阻;故清廷虽未明令允许人民信教自由,然当时信徒实已达数十万之多,天主教遂盛极一时。圣祖震怒,逮捕铎罗,押送澳门,并令教士不守利玛窦遗法者,一概出境。自是历世宗、高宗、仁宗三代,均严禁人民信教。等到五口通商以后,基督教士便接踵而至。......
2025-09-29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原始公产制而奴隶制,由奴隶制而封建制,最后,由封建制而资本制。在国家开始成立的时候,是纯粹的一种奴隶制。封建制的社会和奴隶制的社会并无多大的悬殊;不过奴隶制是氏族社会的孑遗,多量的含有血族的成分,而封建制则是多量的含有地域成分的奴隶制。以上所述,便是社会演进之一般的法则;而社会演进的原动力,却在于生产关系的进展。......
2025-09-29
上面所述的社会演进之一般的法则,也符合中国社会演进的程序。不过中国古代社会,差不多是个不可究诘的谜,使我们的研究很难于着手。因此,要拿不可信赖的古史,去解释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便不免陷于臆断的境地了。夏商既是奴隶制的国家,则不可究诘的由黄帝至尧、舜这个时代,其为氏族的公产社会,便可断言。因社会的演进,前一社会形态的残渣,或多或少必留存在后一社会形态中。......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