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派史学家或唯心派史学家,不懂得这种道理,从而每每在历史上发生一种偏见:他们以为生活的演进,是由一种超人的人,或半神体的人来主宰的,好像没有这种人来主宰,则人类生活就无从演进。其实,拿社会进化史的眼光来看,历史上决没有这样超人的人或半神体的人。所谓燧人氏,不过是火的发明之象征;所谓伏羲氏或庖牺氏,不过是畜牧的发明之象征;所谓神农氏,不过是农业的发明之象征。故此,上面所说的这种偏见,是不得不打破的。......
2025-09-29
近百年来,因国际资本主义的侵略,震撼了中国全部的社会组织,它首先以粗制工业与纤维工业,侵蚀农村的纺织业与家庭手工业;其次,以精制工业与重工业,使中国急速地殖民地化。农村的经济,受着这样的侵蚀,于是纺织业与家庭手工业就迅速地崩坏起来,同时,被迫而为佃农与雇农的人就日益加多,土地问题随而严重。其次,因中国的殖民地化,更使失业的农民,成为国际资本主义的劳动者,由是,中国全体农民的生活,直接间接都操诸国际资本主义的掌握中。但是,因为封建制所加于农民的剥削,不特较以前没有减轻,而且更要加重,所以农民就处于两重压迫之下:即外受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制的代表土、劣、贪、污的榨取。农民的生活,既处在夹攻之中,于是在北方就爆发为原始的反帝国主义之义和团运动,在南方就爆发为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0]。直到现在,要谋民生问题的解决,依旧是:对外要打倒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对内要铲除封建势力。
【问题提要】
(一)奴隶制国家下的民生是怎样的呢?
(二)封建制度确立以后的民生是怎样的呢?
(三)试依据本章第二节所用的方法,从《唐书》去叙述黄巢“作乱”的起因,从《明史》去叙述张献忠、李自成“作乱”的起因。
(四)为什么每一次的农民骚动,都会为狡黠者所利用,而归于失败?
(五)近百年来的民生是怎样的呢?
(六)试述太平天国革命之意义。
(七)应怎样才能解决中国最近的民生问题?
【注释】
[1]《礼运》中这几句话,是否为孔子所说,尚是疑问;但是,就大体上说,这几句话却道破了氏族社会的秘密。其详,可参看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278~279页。(https://www.chuimin.cn)
[2]据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西周以前,都属于氏族社会,西周时代属于奴隶制的国家;但郭氏此说,尚在研究的途中,并未成为定论,所以本书依旧采用一般人的见解,即认为夏、商时代属于奴隶制的国家,周代属于封建制的国家。
[3]《禹贡》的本身之真假,很成问题;但是,在奴隶制的国家中,奴隶确是贵族的榨取对象。
[4]秦废封建为郡县,一般史家就认定这是封建制度的终结,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见解。汉代的诸王,唐代的藩镇,明末的三藩,清代的督抚,民国的督军,都总民政财政于一身,难道说这就不是封建制的表现吗?
[5]如猗顿之以盬盐,郭纵之以冶铁,都起自氓庶与王者埒富。又如弦高,竟以商人而干预军国大事。
[6]如乌氏倮,以畜牧起家,“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又如巴寡妇清,擅丹穴之利,“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均见《史记·货殖列传》。他如徙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咸阳——当时的京师。这些,都是始皇勾结地主与富豪以剥削农民的把戏。(不错,始皇之所以对待他们如此优渥,从他方面说,也为的是怕他们据地称雄,不服正朔。)《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说:“三十二年……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三十五年……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二世皇帝元年……复作阿房宫……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用法益深刻。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不可胜数也。”由这段看来,便知道当时失业者之从军与充戍卒的人数之多,所以等到压迫到极点而秦政解纽时,就揭竿而起以反秦了。
[7]《后汉书·五行志》载:建宁四年(公元171年)三月,大疫。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六月,大水。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熹平四年夏四月,大水;六月,螟。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蝗。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春,大疫。光和五年春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中和元年(公元184年)春二月,黄巾贼张角等起义。又《桓帝纪》载: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夏四月,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亡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春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又《灵帝纪》载: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春三月,河内人妇相食,河南人夫相食。这些都是“黄巾贼”造反的导火线。
[8]因为经济组织是封建制的,而市民阶级不曾建立起来,所以变来变去,自秦以来,依旧是代表大地主的利益的做了支配阶级。
[9]唐末的黄巢“作乱”,便是由于“赋敛愈急,百姓困穷”而来;元末的韩林儿等“作乱”,便是由于“横征暴敛”……而来;明末张献忠、李自成“作乱”,便是由于饥馑而来,而“骤增田赋”,却益加使流寇得势。总之,民生困迫,就要铤而走险,以上所举,不过是其荦荦大者而已。又民生困迫,势必失业者多,失业者多,就会“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就会歃血为盟结拜兄弟,就会假托神教惑众倡乱。清代政府看到这一点,所以保甲门牌上,就列有“立会烧香,立有教会名目,妄言祸福,聚众敛钱者治罪”,“结拜兄弟歃血为盟者治罪”两条禁章。
[10]洪秀全定都金陵以后,就规定:土地田亩,不许私有,金钱不许私藏,藏银十两、金一两者,为私藏犯法。所以,他在当时,对于土地问题与民生问题之关系,有深切的了解。
相关文章
旧派史学家或唯心派史学家,不懂得这种道理,从而每每在历史上发生一种偏见:他们以为生活的演进,是由一种超人的人,或半神体的人来主宰的,好像没有这种人来主宰,则人类生活就无从演进。其实,拿社会进化史的眼光来看,历史上决没有这样超人的人或半神体的人。所谓燧人氏,不过是火的发明之象征;所谓伏羲氏或庖牺氏,不过是畜牧的发明之象征;所谓神农氏,不过是农业的发明之象征。故此,上面所说的这种偏见,是不得不打破的。......
2025-09-29
则井田制度之坏,并不始自秦,而贵族的侵占私有致使井田经界陷于混乱,却是自孟子以前就是如此的。王莽这种处置,就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即“土地国有”“均产”,其目的就在于“均众庶,抑并兼”。所以王莽纵有这种改革的决心,但是因他敌不过大地主的势力,结果不久又下诏道:“诸民食王田,皆得卖,勿拘以法。”......
2025-09-29
古代文化的起源,与河流有这样深切的关系,完全是由于地势与地质使然的。单拿黄河流域来讲,其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化根据地的原因,不外以下数点:第一,黄河两岸的地带,都属于黄土层,便于耕种。其次,拿上古诸王建都的传说来看,也足以证明黄河流域为中国文化起源的根据地。[6]由此看来,黄河流域固为中国文化起源的根据地,而今山东、河南一带,则更为中国古代文化起源的枢核[7]。......
2025-09-29
晋、魏、唐的土地制度,都具有同一的倾向,因为都是从两汉“兼并之风”所产生出来的反响。后魏所行的制度,叫做“均田制度”。因此,这种制度的实施,或者就是由于一种租税政策。并且,唐代的班田制度及租庸调制之推行,是和户口的数目有密切关系的,如果户口不准确,则不但无法授田,并且无法征税。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才发生杨炎的两税法。不过杨炎的两税法,很为简易,所以宋、元、明、清都沿用此法,没有重大的改变。......
2025-09-29
但自受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来,情形就剧变了。一方面,因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农业经济日趋破产,从而发生农业手工业的失业者。更加以河道淤塞,旱蝗相继;于是弄到田地荒芜,土匪成群,结果就是农业的破产。由这统计看来,便足以明证农业的破产。所以从来以农立国的我国,到现在农产品反要仰给于外国[7]。(一)农业是因什么而发明的?(二)农业的发达,为什么与铸铁有关系?......
2025-09-29
1)走向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在“大跃进”及“文革”初期,中国对国际环境和外交关系的判断及处理方式受“左”倾思想严重影响。而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为以后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这一基础性的判断促进了备战心理向经济建设的转移。这些亲眼所见之事是中国重新审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当然,引起知识体系重构的另一方面是“文革”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破坏及其导致的反思。......
2025-09-29
深秋是金色的,是美丽的,上海的深秋也是金色的、美丽的。在这个“黄叶满城都是秋”的成熟季节里,我们在上海举办了上海国际舞台美术会议的同时,也出版了这一本《上海国际舞台美术会议文集》。然而,舞台美术的创造也需要理论的支撑。我认为这本文集,是当前较佳的、值得一读的舞台美术方面的文本。我更祝愿在秋天的上海召开的舞台美术盛会,圆满成功!......
2025-09-29
天台宗的传播除了在国内佛教界风靡一时外,还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学习的兴趣,这就是对东洋两个国家的影响,产生了天台宗东传的文化输出。(一)天台宗传入日本天台山及天台宗的输出,并对日本产生影响开始于盛唐时期鉴真和尚东渡成功以后。在天台山最澄先后师从多位名僧,博学正宗的天台宗教义。(二)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南朝以降,浙东天台佛教丛林蔚起,天台宗的影响波及朝鲜。......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