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斗争精神既有深远的历史根源,又是深切的现实之需,更是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应对种种问题、危险与考验,需要斗争与自我斗争的精神。要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重大威胁和挑战,克服重大矛盾和阻力,中国必须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扫清障碍。......
2023-08-16
1962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伟大斗争”一词。“伟大斗争”既是对广大中国人民打碎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革命精神的总结和凝练,也是对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期许和要求;既是强调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过程中对敌对势力的阶级斗争,也强调在阶级内部与错误思想错误路线的斗争,更是强调在建设新世界过程中克服艰难、奋勇拼搏的斗争。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在新的矛盾运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时代和复杂的世界局势下,中国面对诸多重大挑战、风险、阻力和矛盾,就必须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3]。习近平同志正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的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刻研判,提出了统揽“四个伟大”的思想,指明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赋予了伟大斗争精神以时代新的意蕴内涵。
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是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革命精神。这一精神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革命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我国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风险挑战,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在中国的崛起和复兴之路上设置障碍制造麻烦;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抬头,给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带来极大的挑战;恐怖主义在世界各地的蔓延,并且企图制造促成我国民族分裂的活动,给我国人民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险;等等。这些威胁和挑战要求我们要具备面对强敌毫不退缩,敢于亮剑、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要在根本立场和原则性问题上意志坚决、立场坚定,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敢于针锋相对,坚持斗争到底。
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是直面矛盾、敢于碰硬的批判精神。这一批判精神要求对不同的问题作出准确、清晰的判断,分清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针对不同问题和情势,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措施。面对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在思想领域的鼓噪,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面对党内思想不纯、动机不纯、作风不正等问题要及时制止和批评;面对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倾向要及时自省自查,否则都有可能把小问题小矛盾演化为大问题大矛盾。直面矛盾、敢于碰硬的批判精神就是在涉及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决不妥协,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在错误思潮面前敢于亮剑,在内部矛盾和问题面前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我革命。
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是排除万难、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新时代伟大斗争是以解决新时代社会矛盾为中心的,其根本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发展模式转换,如何深化改革和寻求发展的新动力,需要排除万难、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就是需要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砥砺前行。
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是迎难而上、勇于革新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打破陈规,创造新思想开启新境界的精神品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深层动力,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之所在。深化改革开放,进行产业结构和供给侧改革需要创新;解决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恶化的世界性问题需要创新;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需要创新。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在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在实现伟大复兴梦的征程上,中国都需要这种迎难而上、勇于革新的创新精神。
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是齐心协力、奉献担当的团结精神。越是在重大历史时期、关键历史时刻、困难挑战面前,人民群众越要团结和担当。习近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有理想、有担当,意味着坚定信仰,不畏难、不推诿,意味着主动付出和无私奉献。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不乏艰难困苦,青年一代要齐心协力、万众一心,要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才能克服艰难和战胜困苦,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有关求真文萃: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教学及学科研究文集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暨学术论坛论文集的文章
弘扬伟大斗争精神既有深远的历史根源,又是深切的现实之需,更是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应对种种问题、危险与考验,需要斗争与自我斗争的精神。要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重大威胁和挑战,克服重大矛盾和阻力,中国必须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扫清障碍。......
2023-08-16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斗争能力,增强斗争本领。中国新时代的最大现实和伟大实践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必须在推进党的建设中进行,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将斗争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
2023-08-16
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必须发挥伟大梦想的引领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最高目标和导向,统揽“四个伟大”。......
2023-08-16
本体论是第一个维度,实质是追问经济活动的本体——劳动的本质。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是对经济活动给以本体论理解的一个典型样本。其中,马克思从哲学上批判国民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只看到劳动的经济学意义,把劳动的本质看作“生产财富”的劳动。进一步来说,国民经济学只关心劳动创造财富,而马克思则更加关切当时的劳动如何被异化的内在机理。显然,国民经济学和马克思的经济学都是基于对劳动本质的本体论追问。......
2023-08-1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在云南的早期传播,不仅仅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真理和近代以来云南社会的现实需要,更在于云南籍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综合运用包括理论阵地和实践阵地在内的多样化传播媒介,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在云南的传播阵地。另一方面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创社办刊、学习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2023-08-16
无恶不作,企图灭亡中国。这表明了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解放为己任的人民情怀,早期的很多党员都表明了“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的坚定信念。[2]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
2023-08-16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形成中最初也是最为重要的精神动力。在封建社会,爱国主要表现为一种“忠君爱民”的思想与行为。“爱民”是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精华与核心。这个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再次开始集体地涌现。以“救亡图存”为首要目标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8]至此,中国共产党将爱国定义为对中国大地上各民族的爱,完成了对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2023-08-16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坚强的精神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爱党爱国,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是矢志不渝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忘我付出,是党的性质宗旨与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红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一种传承,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她永远是砥砺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引擎。......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