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幼儿园绘画造型是在抓住动物特征的基础上对写实的动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运用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等手法变化而绘制出来。下面我们列举几类动物的变化方式来加以说明。这类动物以食草为主,属食草类动物。图1-1-78蹄类动物的结构蹄类动物的特征差异:这里以常见的马、羊、牛、猪为例讲解一下蹄类动物的主要差异。羊头基本成三角形。......
2025-09-29
传统木偶剧目中,有动物形象的戏很多。如《雷万春打虎》中的“老虎”,《东郭救狼》中的“中山狼”,《宝莲灯》中的“哮天犬”,《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与杨戬斗变化,变化的蛇、蜈蚣、公鸡、豺狼等。这些动物形象一般是以角色身份出现在舞台上的,其中有说话的,也有不说话的,这是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的。还有像戏曲一样,《白兔记》中的“兔”,《王婆骂鸡》中的“鸡”,《小放牛》中的“牛”,《龙女牧羊》中的“羊”,等等,动物形象并未出现,而是以虚拟的手法来表现的。另外,还有以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的,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龙王、虾兵、蟹将等皆是。在传统剧目中,还有一种不是以角色身份出现的动物形象,如玩龙灯、狮子灯、虾子灯、蚌壳灯、鱼灯、马灯等,作为玩具出现在舞台上。总之,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丰富了木偶戏的表演艺术,增强了木偶戏的艺术色彩。
兔子木偶,2025年兔年央视春晚道具
木偶动物的造型,习用了民间玩具和民间灯彩的形式,形象甚为夸张,它同样地具备木偶造型艺术的特点。并且,它和人戏中的动物造型不同,人戏中的动物,都是由人扮演的,以至于不论扮演任何动物,都脱离不了人的形体,如扮演老虎,虽是穿着虎皮,戴着虎头,但它的体形却不像老虎。而木偶动物造型,则不必多此一举,需扮什么动物,就可直接塑造某个动物,需扮老虎,就可塑造一只“真”虎,需扮狼,就塑造一只“真”狼,它完全脱离了人的体形,而根据动物的原形来进行艺术造型。由此引申,戏曲里用虚拟手法来表现动物的做法,这一方面体现了戏曲艺术的特征,另一方面却是因人不便于扮演,而受到限制。木偶则可以让兔、鸡、牛、羊都登上舞台,以至于发展到完全不需要人参加的“动物戏”,它以童话、寓言为内容,独立地演出剧目,如《鹤与龟》《俩朋友》《狐狸和乌鸦》等。木偶可塑造任何动物,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下走的,大动物如大象、狮子等,小动物如蚂蚁、蝴蝶等,都可塑造,大的可以缩小,小的也可变大,小蚂蚁可塑成小狗那么大,小蚱蜢可塑小兔那么大,这都有它的自由。
木偶动物表演
木偶动物造型,就其类别而言,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https://www.chuimin.cn)
一类是写实类,所谓写实,基本上是动物在生活中的形象,但进行了艺术加工,并非和动物的原型一模一样,如白鹤,仍然是白鹤的形象,但它比生活中的白鹤更美。艺术加工可采用各种手法,予以图案化、漫画化、国画化等各种风格均可,但不能脱离动物原型的基本形象。如不能把猴子塑成胖猪一样,把大狗熊塑成狐狸一样。
一类是拟人化的动物,在传统剧目中,有一种造型是兽头人身,说人话,如龙王、猪八戒等;另一种造型是人头兽身,说人话,如《水漫金山》中的虾兵、蟹将、螺兵、龟将等。它们的体形和生活的原型相同,头部却是一个人头,并画上脸谱,或净或丑,前爪还可拿兵器打仗,滑稽有趣。在童话剧目中,多用第一种,但服饰变为现代的服饰。
另外前面所提到的龙灯、狮子灯等动物形象,它们都是作为剧目中的道具,故不属此类。
木偶服饰
相关文章
动物的幼儿园绘画造型是在抓住动物特征的基础上对写实的动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运用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等手法变化而绘制出来。下面我们列举几类动物的变化方式来加以说明。这类动物以食草为主,属食草类动物。图1-1-78蹄类动物的结构蹄类动物的特征差异:这里以常见的马、羊、牛、猪为例讲解一下蹄类动物的主要差异。羊头基本成三角形。......
2025-09-29
图5-34动画《战鸽飞翔》图5-35动画《马达加斯加2》5.4.1动物造型设计的卡通化使用概括的造型手段来塑造动物卡通角色的形象是卡通式造型的重要表现手法。图5-37以几何形体为基础来丰富角色细节5.4.3常见的卡通动物造型1.兽类在众多的兽类动物中,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爪类和蹄类。图5-40家禽动物卡通造型图5-41鸟类角色造型4.两栖类和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是指既能在陆地上活动,又能在水中活动的一类动物,比如青蛙。......
2025-09-29
魏晋南北朝木偶主要是表演百戏和歌舞,但是时间的流水总能使片断性的娱乐表演渐渐归向于连贯性、整体性,这就产生了故事化的倾向。到了隋朝,木偶除演百戏外,对于故事的依附显然是大大加强了。历史上留下了穷奢极欲的隋炀帝时代的一些较详细的记载,记述了伎艺表演的故事化倾向,这是在木偶发展史研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可以说,《周处斩蛟》《巨灵开山》等木偶表演片段,已是严格意义上的木偶戏的雏形。......
2025-09-29
西部疆域农田开垦多,商品交换正在兴起,百姓生活安定,军队里官兵相助,积极训练守卫边疆,一路的民风民情都让穆王感到满意。于是木偶戏的影响越来越大,遍及全国各地。然而,这种故事传说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也就是说,木偶制品的神奇传说大多产生于已经有过了精巧的木偶制品的时代。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木偶制作是根据奴隶社会中殉葬礼仪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
2025-09-29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常常用“偃师”“陈平造傀儡”来代表偶戏艺术的水准。但是中国偶戏大多借鉴戏曲艺术的经验,采用定形化的脸谱,作为偶人形象呈现的方式;同时借助对人体运动规律的把握,来展现偶人站立行走等体态。显然,在中国偶戏的各种形态中,除了人偶戏之外,其他偶戏品种基本上都将人隐藏于戏剧场面之外。......
2025-09-29
以上几首诗中都含有“傀儡”或者傀儡表演的内容,可以推知当时寺庙中应该常有木偶戏演出,演出场景使僧人产生对于生命、生活的种种联想。从这些诗中可以联想到,唐代木偶戏中最为普遍的还是提线木偶,无论是“线段”还是“牵抽”都是指提线木偶。......
2025-09-29
第93问:为什么是“千里送鹅毛”而不是鸭毛或是其他动物的毛“千里送鹅毛”这个词,从字面意义上看并不值得,送个鹅毛要跑千里,哪个傻子才会干这种事情呢?可是,在我们的文化习惯中,却用“千里送鹅毛”来表示所赠礼物虽然微薄,但却含有深厚的情谊。其实,关于“千里送鹅毛”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因此,现代人多以“千里送鹅毛”表示自己的礼物虽然微薄,但情意却很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礼轻人意重”的意思。......
2025-09-29
像唐、宋、元代一样,明代许多诗词中也有关于木偶戏的内容。这一天传统上会有一些民间文娱活动,明代春社有木偶戏演出。这种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的演出,使木偶戏在乡村广为流布。另外,在明代史志、笔记中也会记载木偶戏。明代末期,木偶戏艺人不但可以在祭祀时、节庆日演出,也可走村串户常年演出,有的富豪大户在自家园林组织的演出中也有木偶戏。……......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