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发展思路研究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发展思路研究

【摘要】: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某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进行衡量,这种满足程度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性评价。效用理论更多是针对物质商品,随着消费者对物质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是递减的,即遵循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过“效用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更加肯定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很大的原因在于文化创意产品所蕴含的文化资源。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某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进行衡量,这种满足程度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性评价。效用理论更多是针对物质商品,随着消费者对物质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是递减的,即遵循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有学者发现,有些商品的消费并不遵循这一规律,如音乐艺术品等商品存在消费上瘾效应,即随着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更加倾向于消费这种商品。斯蒂格勒等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这种边际效用不减反增是缘于消费者欣赏这类商品的能力提高了,这种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会促进消费者消费。事实上根据观察可以发现,那些具有消费上瘾效应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商品,即创意产品。消费者消费的并不是纯粹的商品,更多是消费其中的文化,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进一步说,对消费者而言,随着对这种创意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创意产品所蕴含的文化了解越加深入,对这种商品所具有的文化解读也就越加透彻,进而反过来激发消费者更大的兴趣,强化对这种商品的消费偏好。由消费者消费文化而获得的满足程度,同样可以用效用衡量,而这种效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效用,其边际效用是递增的。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效用做区别,故将它称为“文化效用”。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起者亚伯拉罕·马斯洛曾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他认为人们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高层次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出来,由物质层需求为主逐渐转为精神层。创意产品是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一种商品,因此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需求必将日益增加,消费者文化效用将日益显现。由于消费者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使消费者产生不同的文化偏好。在消费者愈加重视文化效用的情况下,这种文化偏好必然会使消费者主动介入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或者创意企业在开发创意产品时,主动寻求与消费者合作,即创意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

通过“效用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更加肯定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很大的原因在于文化创意产品所蕴含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创意产品生成之源,所以创意人员对这种文化资源的解读和重新编码而形成的文化意义,正是创意产品显著区别于一般产品的所在。创意产品品质和价值主要由文化价值决定,而与文化价值密切相关的是创意产品的创作素材,即文化资源。所以要设计出让消费者认可的文化创意产品,就必须利用好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只有将文化这一概念完全嵌入产品中,才能将文化创意产品从普通商品中脱离出来,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