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翦除二袁:隔岸观火的三十六计

翦除二袁:隔岸观火的三十六计

【摘要】:围攻壶关城两个多月,仍未能攻下。然而,大多数将士不同意与乌桓交战。要是袁尚兄弟号召乌桓人和边界上的汉人大举进攻,这祸患非同小可。众将一听才明白这是用的“隔岸观火”计谋,莫不对曹操心悦诚服。当然,当火未烧起时,敌人内部矛盾尚未激化时,不是隔岸观火,而是趁火打劫,那就错了,因为火候不到,一施加压力,敌人就

三国时,三郡乌桓趁中原地区混乱之际,大肆侵占幽州地区,许多汉人都被俘,因而有十多万户都受其统治。袁绍占领冀州的时候,为利用他们巩固自己的地盘,把乌桓的三个首领都立为单于,还把本家的女子嫁给他们。三郡乌桓中,要数辽西单于蹋顿最强大,所以袁熙、袁尚兄弟俩一起投奔他。辽西单于联合辽东单于和右北平单于,一步步地侵入内地。幽州六郡的都督鲜于辅只好向曹操求救。曹操虽然不把袁尚兄弟俩放在眼里,但他们派兵攻打幽州一事却必须小心谨慎。

三郡乌桓得知中原的大军进攻,只稍加抵抗,就退兵塞外,以保存实力。并州刺史高干得知曹操发兵攻打乌桓,就再一次叛变了。他捉住上党太守之后,派兵把守壶关口,俨然做起土皇帝来。曹操只得暂不与乌桓交战,派出精兵攻打并州,迅速夺下了壶关口。高干退到壶关城,全力死守,曹操始终未能攻下。

建安十一年(206)春天,曹操亲自率大军征伐高干。围攻壶关城两个多月,仍未能攻下。高干命令将士死守,自己急速到匈奴向单于求救。高干到了边界,正遇到匈奴的左贤王,并极其诚恳地求救于他,而左贤王认为他这样做只会把灾祸引到自己身上来,就没有答应高干的请求,策马奔走了。

高干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谁知还在途中,就听说并州守将投降了曹操。他决定往南方投奔刘表。到了上洛地界,不幸被上洛都尉捉住杀掉了。因此,以前袁绍所占据的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全都平息。可是袁尚弟兄投奔乌桓,辽西乌桓蹋顿帮着他们屡次对边塞侵犯,打算夺取更多的土地。曹操认识到抵抗乌桓是件大事,他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与乌桓打仗,非同小可,还必须有一条畅通的运粮道路。于是他就动用大批的民工,挖通从呼沱河到泒水的平虏渠和从泃河口到清河的泉州渠,作为运粮的要道,然后召集臣僚商议出兵乌桓的事。

然而,大多数将士不同意与乌桓交战。他们认为袁氏兄弟早已走投无路,即使逃到乌桓那里,也不会对中原有什么大的伤害。况且,万一刘备、刘表趁着许都空虚,偷袭过来,来不及救应,又如何是好?谋士郭嘉认为袁氏一向厚待乌桓,乌桓正可以借口替袁氏报仇,同时扩张自己的势力。要是袁尚兄弟号召乌桓人和边界上的汉人大举进攻,这祸患非同小可。而且,四个州里忠于袁绍的人定不死心,必然乘机起来反抗,这也是不可轻估的力量。所以袁尚弟兄非除灭不可。

曹操完全同意郭嘉的见解,当即发兵,浩浩荡荡往北挺进。到了易城,打算下令休息。郭嘉建议先派轻骑前往,辎重随后跟上。曹操认为没有领路的人,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要稳扎稳打。郭嘉说:“当初幽州牧刘虞的助手田畴反对公孙瓒,隐居在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蓟县),后来袁绍灭了公孙瓒,请他做大官,他却未去。田畴是右北平人,熟悉北方情况,把他请来,就有带路的人了。”

于是曹操派使者前往请田畴,田畴满口答应,当即准备动身。他随着使者去见曹操,彼此谈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曹操就请他跟着大军到了无终。时值夏天,连降大雨,路途泥泞,进军困难。加之沿路关口和要道上还有敌人,想尽各种办法阻挠大军前进。为此,曹操直皱眉头,他问田畴有何良策,田畴详细地告诉曹操:“这条路虽说是直通前方的大路,但由于夏季雨水颇多的原因,使得军队车马行进都十分困难,但有条叫作卢龙的古路,虽然已被毁坏,但还是可以找到的。乌桓人只知道大军由无终大路向北前进,认为只要守住关口,就能阻止大军前进。如果大军绕道由卢龙口通过,暗暗地翻山越岭一直通到乌桓的心脏地区,乌桓的头领就是再厉害,也一定被明公擒获。”

因而曹操听从了田畴的这一建议,并请田畴为向导,由卢龙口进军,翻山越岭,偷偷地走了五百多里,经过白檀、平冈和鲜卑庭(鲜卑族人管辖地区),再往东到柳城只差二百里地。临到这时候,才被乌桓发现,蹋顿慌忙布置抵抗,带着袁尚、袁熙,联合辽东单于、右北平单于等几万骑兵仓促应战。

曹军到达白狼山,远远地就见乌桓兵骑兵之多,数不胜数,就感到害怕。曹操上山瞭望之后,对张辽说:“乌桓士兵人数虽多,但队伍不整齐,不要害怕。你先下山打一阵!”张辽立刻下山,许褚、徐晃、于禁紧跟着打头阵。他们冲到敌人的阵营中很快就把敌阵捣破。蹋顿还在惊慌失措之时,就被张辽一剑刺死。而袁氏兄弟二人却急忙向辽东方向逃命。(https://www.chuimin.cn)

将士们都主张紧追不舍,曹操反而下令退兵。他还说:“辽东太守自然会把他们的人头送来,你们等着吧!”果真如曹操料想的那样,辽东太守提着二人人头前来。

原来辽东太守公孙康是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度由董卓推荐为辽东太守。他趁着中原混乱的机会,自称为辽东侯,向东向西扩张了一些地盘,后来势力越来越大,就独霸一方。曹操因为辽东太远,有意笼络公孙度,拜其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不接受这些封号,直到他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了父亲的地位,袁绍占领冀州时候,一直想吞并辽东,未能得手,此刻袁熙、袁尚被曹操打得走投无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逃到了辽东。

袁尚、袁熙兄弟俩在路上商议到了辽东,公孙康必然出来迎接,乘其没有提防,当场把他打死。得到辽东后,再想办法收复四州。然而公孙康比他们想得更周到,一探听到袁尚、袁熙兄弟前来投靠,就料到他们的来意是来夺取、占领地盘的。等到袁氏兄弟二人准备乘见面时刺死公孙康时,他们刚到了中门,暗藏的武士突然跳了出来把他俩捉住,他们连拔刀的工夫都来不及,就被杀死了。

公孙康吩咐武士把他兄弟俩的头砍下,派人送到易城。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拜为左将军。

众将向曹操请教其中的奥妙。曹操回答说:“公孙康素来害怕袁熙、袁尚吞并他,今日二袁兄弟上门,他必然猜疑。如果我们用兵急攻,他们必然会合力抗拒我军,所以我们要故意放松,让他们自相残杀,公孙康杀了二袁,向朝廷送个人情。这是情理上应有的事,只是诸君没仔细想想罢了。”众将一听才明白这是用的“隔岸观火”计谋,莫不对曹操心悦诚服。

【精评】

隔岸观火,意同“坐山观虎斗”,使用的正确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但隔岸观火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观”并不等于消极地观,除了观之外,还要想办法让火烧得更大,甚至还要趁火打劫,从中渔利。当然,当火未烧起时,敌人内部矛盾尚未激化时,不是隔岸观火,而是趁火打劫,那就错了,因为火候不到,一施加压力,敌人就会消除矛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