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年幼时父亲去世,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攻打陆康,陆康便将陆逊和家属亲眷送回吴县。孙权将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多次向他征询对时局的意见。孙权采纳了陆逊的计策,任命他为帐下右部督。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奏劾陆逊非法征用民众,扰乱地方,百姓不堪其苦。陆逊请求发给金、银、铜印,授予那些刚投降归附的人。陆逊派人游说,文布又率军投降。......
2023-08-19
三国时代,吴国将军陆逊奉孙权之命,掌六郡八十一州和楚荆诸路兵马,抵御蜀军来侵。
却说刘备自亭布列兵马,直至川口围至夷陵界,连接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昼则旌旗蔽日,夜则火光耀天。
陆逊军中有个前线指挥官叫韩当,见蜀军到来,差人报与陆逊。陆逊恐韩当妄动,急忙飞马上阵观看。正在这时,韩当立于山顶,远望蜀兵军中隐隐有一把黄罗盖伞,认为是刘备亲自率兵上阵,便要准备出兵迎击。陆逊连忙制止道:“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现在我方只能采取守势,不可轻出,出则不利。但需激励将士,养精蓄锐,等待适当的出击机会。蜀军见我按兵不动,不堪天气炎热,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在山路间行军是极耗损体力的,我们可悠闲地等对方筋疲力尽时,再趁机出击。”
刘备见吴军不出,心中焦躁不堪,因为战事拖延愈久,对远征军就愈不利,而且天气炎热,军队驻扎于平原中,取水甚为不便。于是刘备命各营皆移屯于山林茂盛之地,靠近溪水。但属下马良说:“我军若移动,倘吴兵突然袭击,怎么办?”
刘备乃令吴班率领万余弱兵,屯驻在靠近吴寨的平地,自己则亲率八千精兵,埋伏在山谷中。若陆逊趁蜀兵移屯时来袭,吴班即可诈败,引吴兵至谷中,刘备就可以包围,断其归路。
吴军探知蜀兵移屯,皆认为是发动攻击的良机,陆逊又劝阻道:“前面山谷中,隐隐有杀气起,其下必有伏兵,敌军在平地设弱兵,是引诱我军出击,切不可中计。”
于是两军就这样僵持了半年,刘备这一方已渐露疲态。这时陆逊集合兵士准备反击,却遭到部将们的反对,他们说:“若要破蜀,当初就出兵,现在五六百里内都遭受敌人围攻,对峙长达七八个月,况且我军需要攻击的要塞,敌军都已防备得很坚固,我军怎能攻破呢?”但是陆逊却说:“你们实在是不懂兵法啊!刘备乃一世之枭雄,足智多谋,在他刚整兵出击时,一定有精密的作战计划,我军当然无法轻易获胜。但现在战事已陷于胶着状态,敌军士气低落,显得很疲惫的样子,因此正是歼灭敌军的最佳时刻。”
诸将听了,尽皆叹服,于是发动总攻击,果然击溃蜀军,刘备狼狈逃往白帝城。陆逊这次能大败蜀军,就是因为把握了“以逸待劳”的原则。
【精评】
使用以逸待劳这种策略的时候,务必要沉着冷静,把自己和对方的环境、意图以及彼此间的实力估计清楚,机警地随时随地注意事情的变化,时机未成熟时要稳如泰山,机会一来就要翻江倒海。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的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
有关三十六计的文章
陆逊年幼时父亲去世,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攻打陆康,陆康便将陆逊和家属亲眷送回吴县。孙权将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多次向他征询对时局的意见。孙权采纳了陆逊的计策,任命他为帐下右部督。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奏劾陆逊非法征用民众,扰乱地方,百姓不堪其苦。陆逊请求发给金、银、铜印,授予那些刚投降归附的人。陆逊派人游说,文布又率军投降。......
2023-08-19
读《陆逊传》至此,毛泽东批注:“何评有理。”毛泽东认为何焯的评论“有理”,等于肯定陆逊的退兵决策“有理”。《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描写了吴军大胜后隐伏的危机:魏主曰:“陆逊若胜,必尽举吴兵去取西川;吴兵远去,国中空虚,朕虚托以兵助战,令三路一齐进兵,东吴唾手可取也。”陆逊于勇挫强敌后不骄不躁,知止而止,断然退兵,战略决断确有过人之处。毛泽东所说之“理”,正在于此。......
2023-11-27
但怀王利迷心窍,拒不采纳,还授与张仪楚国相印,赐黄金百镒,以示嘉奖。在这一战役中,秦以暂免张仪丞相职,诈称归还商於之地六百里,表示愿与楚结通婚之好,卑称秦王愿意侍奉楚王等为“砖”,抛给楚王,从而引得破坏齐楚联盟,击溃楚军擒获楚大将,得汉中之地六百里等数块大“玉”。......
2023-08-13
左翼244团在金门岛蜂腰部北岸琼林、兰厝间登陆成功,抓获国民党官兵100余人,占领了敌十多个碉堡;中路的251团先头营在金门岛西北部的安歧以北、林厝以东顺利登陆后,后续营的登陆却遭到敌炮火的猛烈袭击,伤亡近三分之一;右翼253团在西北角的古宁头、林厝间顺利登陆后,随即向敌发起进攻,于拂晓前攻占了古宁头滩头阵地。第一梯队登陆成功之前,28军前指已分别安排了3名军部参谋负责组织船队返航。......
2024-06-26
加上被灭掉的六国旧族伺机反扑,纠合旧部,乘机起兵抗秦,秦王朝很快便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响应陈胜、吴广而继起的是项梁、项羽两叔侄,他们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兵反秦。于是项梁、项羽便率领江东精兵八千,西渡长江,转战于江淮之间,屡战屡胜。项梁听说后,便召集部属商议应变之策。之后,楚项部众迅速扩大到数十万。灭秦之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这种现象发生在商场上最多。......
2023-08-13
孙权还特别刻了一颗私印存放在他那里,以孙权名义发往蜀国的外交文书,都由陆逊复核签发。毛泽东读到这里,批注:“此等语,与孙权诘陆逊语同。”孙权不听他的意见,又屡次派遣宫中的使者责备陆逊,使其愤怒痛恨致死。毛泽东读史,指出了南朝梁武帝萧衍诘问贺琛,与三国时孙权责备陆逊的话有相似之处,对孙权和萧衍有批评之意,“此等语”三字似对萧衍的敕书不以为然。陆逊以耿耿忠心,晚年不得信任,亦是千古憾事。......
2023-11-27
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之前,中央军委尚未将解放台湾问题纳入行动计划。这一计划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厦门大捷对1O兵团特别是叶飞司令员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叶飞司令员应厦门市委的请求,命令10兵团兵团部由同安渡海进驻厦门,协助厦门市委主持接管工作,并命令兵团后勤部在10月底以前,筹措大米400万斤,柴草600万斤,以保证部队和厦门市民的生活供应,攻击金门的战斗交由第28军前指执行。......
2024-06-26
垓下之战遗址地望考袁传璋汉王五年12月,相持将近五年的楚汉相争进行最后的决战。有了这两支极具冲击力的劲旅的参与,于是汉王刘邦与谋臣张良等策划并实施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第二次固陵之战,亦称陈下之战。因此,近年有学者力主陈下之战即楚汉最后决战,垓下为陈下地名,垓下之战是陈下之战的别称。对此笔者另有《鸿沟媾和与垓下会战》专题讨论。于是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