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陆逊的夷陵之战-三十六计

陆逊的夷陵之战-三十六计

【摘要】:三国时代,吴国将军陆逊奉孙权之命,掌六郡八十一州和楚荆诸路兵马,抵御蜀军来侵。却说刘备自亭布列兵马,直至川口围至夷陵界,连接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昼则旌旗蔽日,夜则火光耀天。陆逊军中有个前线指挥官叫韩当,见蜀军到来,差人报与陆逊。陆逊这次能大败蜀军,就是因为把握了“以逸待劳”的原则。

三国时代,吴国将军陆逊奉孙权之命,掌六郡八十一州和楚荆诸路兵马,抵御蜀军来侵。

却说刘备亭布列兵马,直至川口围至夷陵界,连接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昼则旌旗蔽日,夜则火光耀天。

陆逊军中有个前线指挥官叫韩当,见蜀军到来,差人报与陆逊。陆逊恐韩当妄动,急忙飞马上阵观看。正在这时,韩当立于山顶,远望蜀兵军中隐隐有一把黄罗盖伞,认为是刘备亲自率兵上阵,便要准备出兵迎击。陆逊连忙制止道:“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现在我方只能采取守势,不可轻出,出则不利。但需激励将士,养精蓄锐,等待适当的出击机会。蜀军见我按兵不动,不堪天气炎热,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在山路间行军是极耗损体力的,我们可悠闲地等对方筋疲力尽时,再趁机出击。”

刘备见吴军不出,心中焦躁不堪,因为战事拖延愈久,对远征军就愈不利,而且天气炎热,军队驻扎于平原中,取水甚为不便。于是刘备命各营皆移屯于山林茂盛之地,靠近溪水。但属下马良说:“我军若移动,倘吴兵突然袭击,怎么办?”

刘备乃令吴班率领万余弱兵,屯驻在靠近吴寨的平地,自己则亲率八千精兵,埋伏在山谷中。若陆逊趁蜀兵移屯时来袭,吴班即可诈败,引吴兵至谷中,刘备就可以包围,断其归路。

吴军探知蜀兵移屯,皆认为是发动攻击的良机,陆逊又劝阻道:“前面山谷中,隐隐有杀气起,其下必有伏兵,敌军在平地设弱兵,是引诱我军出击,切不可中计。”

于是两军就这样僵持了半年,刘备这一方已渐露疲态。这时陆逊集合兵士准备反击,却遭到部将们的反对,他们说:“若要破蜀,当初就出兵,现在五六百里内都遭受敌人围攻,对峙长达七八个月,况且我军需要攻击的要塞,敌军都已防备得很坚固,我军怎能攻破呢?”但是陆逊却说:“你们实在是不懂兵法啊!刘备乃一世之枭雄,足智多谋,在他刚整兵出击时,一定有精密的作战计划,我军当然无法轻易获胜。但现在战事已陷于胶着状态,敌军士气低落,显得很疲惫的样子,因此正是歼灭敌军的最佳时刻。”

诸将听了,尽皆叹服,于是发动总攻击,果然击溃蜀军,刘备狼狈逃往白帝城。陆逊这次能大败蜀军,就是因为把握了“以逸待劳”的原则。

【精评】

使用以逸待劳这种策略的时候,务必要沉着冷静,把自己和对方的环境、意图以及彼此间的实力估计清楚,机警地随时随地注意事情的变化,时机未成熟时要稳如泰山,机会一来就要翻江倒海。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的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