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列宁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发展

从列宁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文化领导权在一切阶级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列宁第一次提及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基于当时反对“经济主义者”错误言论的需要。在他看来,无产阶级文学党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就是坚持党领导文化建设。而坚持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则一直是毫不动摇的方针,得到了俄共(布)党纲甚至苏维埃宪法的正式确认,为引领文化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

文化领导权在一切阶级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政党,要宣传自身的政治主张,巩固自己统治的合法地位,必然要争夺文化领导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统治,不仅对无产阶级进行经济上剥削和政治上压迫,还通过思想文化统治对其进行精神奴役。因此,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了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不仅要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斗争,还要对抗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统治,从而摧毁资产阶级的文化奴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领导权”思想的是列宁,但他侧重于政治领导权,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的概念,但纵观列宁的整个思想历程,无不渗透着他对文化领导权的关注和思考。列宁第一次提及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基于当时反对“经济主义者”错误言论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一些“经济主义者”醉心于经济斗争和自发性的工人运动,轻视甚至贬低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列宁批判了这种错误倾向,在强调政治领导权的同时,也肯定了革命意识、意志等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2]实现文化领导权关键在于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只有夺取和巩固文化领导权,使政党文化处于社会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才能增强党的团结和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导向,从而统治社会秩序,主导人们的价值观念,获取文化认同。

列宁曾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出版物的原则,强调“要运用全部国家机构,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处在共产党领导之下”。[3]苏维埃政权确立后,列宁更加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的建设,否则就有“被征服”的危险。他指出,为巩固政权,防止资本主义的反抗,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思想取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文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夺取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空谈。在他看来,无产阶级文学党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就是坚持党领导文化建设。如果不能取得和巩固思想文化上的领导权,那么,政治、经济上的领导权最终也会得而复失。由于列宁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不管是在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抑或是一般性会议,还是在国家立法活动中,文化建设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坚持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则一直是毫不动摇的方针,得到了俄共(布)党纲甚至苏维埃宪法的正式确认,为引领文化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