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毛泽东考察了中国文化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首先,新民主主义文化从功能和作用方面来讲,应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要有民族的特色和形式。最后,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2023-08-12
文化领导权在一切阶级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政党,要宣传自身的政治主张,巩固自己统治的合法地位,必然要争夺文化领导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统治,不仅对无产阶级进行经济上剥削和政治上压迫,还通过思想文化统治对其进行精神奴役。因此,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了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不仅要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斗争,还要对抗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统治,从而摧毁资产阶级的文化奴役。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领导权”思想的是列宁,但他侧重于政治领导权,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的概念,但纵观列宁的整个思想历程,无不渗透着他对文化领导权的关注和思考。列宁第一次提及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基于当时反对“经济主义者”错误言论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一些“经济主义者”醉心于经济斗争和自发性的工人运动,轻视甚至贬低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列宁批判了这种错误倾向,在强调政治领导权的同时,也肯定了革命意识、意志等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2]实现文化领导权关键在于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只有夺取和巩固文化领导权,使政党文化处于社会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才能增强党的团结和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导向,从而统治社会秩序,主导人们的价值观念,获取文化认同。
列宁曾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出版物的原则,强调“要运用全部国家机构,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处在共产党领导之下”。[3]苏维埃政权确立后,列宁更加高度重视文化领导权的建设,否则就有“被征服”的危险。他指出,为巩固政权,防止资本主义的反抗,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思想取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文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夺取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空谈。在他看来,无产阶级文学党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就是坚持党领导文化建设。如果不能取得和巩固思想文化上的领导权,那么,政治、经济上的领导权最终也会得而复失。由于列宁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不管是在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抑或是一般性会议,还是在国家立法活动中,文化建设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坚持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则一直是毫不动摇的方针,得到了俄共(布)党纲甚至苏维埃宪法的正式确认,为引领文化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
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列宁到毛泽东的文章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毛泽东考察了中国文化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首先,新民主主义文化从功能和作用方面来讲,应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要有民族的特色和形式。最后,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2023-08-12
俄国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带上的欧洲中部,为传入西方先进文化提供了地理上的便利。西方先进的文化成果,为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一是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开阔了列宁的视野。浓郁的家庭文化和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列宁从小就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催化了列宁的文化自觉和现代意识。......
2023-08-12
为充分发挥专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列宁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来保护、利用、吸引、教育和改造他们。[3]可见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珍惜和重视程度。列宁不仅在政治上信任知识分子,而且对知识分子的政治生命也十分关心,鼓励提拔那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各级领导岗位,让他们参与决策和立法。列宁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十分关心,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最后,工作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023-08-12
文化领导权在一切阶级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列宁第一次提及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基于当时反对“经济主义者”错误言论的需要。在他看来,无产阶级文学党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就是坚持党领导文化建设。而坚持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则一直是毫不动摇的方针,得到了俄共(布)党纲甚至苏维埃宪法的正式确认,为引领文化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
2023-08-12
1964年,毛泽东进一步提炼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3]指出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建立在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对长期以来中西文化关系之争的明确回答。......
2023-08-12
列宁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家,其第一个把马克思文化观付诸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提高至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即使在国内战争时期,仍然把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举,为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2023-08-12
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毛泽东秉承了列宁教育和政治联系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合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总的说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教育、加强文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