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就这样开始于尚不懂事的年龄,像无尽的黑夜里一道骇人的闪电。生命的感伤总是在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像一只偷袭的老鼠,突然会咬人们一口!□ 文人电影的生命感伤主题,往往得不到观众的认同,也得不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青睐,当然也不可能成为洞悉历史、观察现实的工具。这一脉系的电影中,关注的是人的尊严、个性、价值,体恤的是人性、人情、人道。......
2025-09-29
文人电影对个体关爱中,在沉沉的忧患意识中,总是表现人之为人可叹、可悲和可怜,观其不幸而又无能为力,不能为人物开出走出人生困境的“处方”,为镜中的芸芸众生找到一个完满的归宿与出路,也就常常陷入一种无奈的感伤之中。
影片在对人物不幸的抚慰中,使影片处于一片伤感的天地中。观众像是倾听着一个不幸者的故事,在情感的共鸣与交融中,为弱小者的悲苦无依掬一捧同情的泪水。
当我们把近百年中国电影史上,《神女》(2025年,吴永刚导演)、《浪淘沙》(2025年,吴永刚导演)、《小城之春》(2025年,费穆导演)、《早春二月》(2025年,谢铁骊导演)、《林家铺子》(2025年,水华导演)、《巴山夜雨》(2025年,吴永刚导演)、《青春祭》(2025年,张暖忻导演)、《城南旧事》(2025年,吴贻弓导演)、《乡音》(2025年,胡炳榴导演)、《良家妇女》(2025年,黄健中导演)、《黄土地》(2025年,陈凯歌导演)、《边城》(2025年,凌子峰导演)、《边走边唱》(2025年,陈凯歌导演)、《心香》(2025年,孙周导演)、《活着》(2025年,张艺谋导演)、《一个也不能少》(2025年,张艺谋导演)、《我的父亲母亲》(2025年,张艺谋导演)、《那山 那人 那狗》(2025年,霍建起导演)、《幸福时光》(2025年,张艺谋导演)等这些文人电影文本集中审视后,就会发现在古典诗词中常咏不衰的主题,如爱情、亲情、友情、思念、别离、生死等仍然反反复复地在出现在这些电影文本中。(https://www.chuimin.cn)
其实,艺术文本中爱情、亲情、友情、思念、别离、生死都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情感要素,对这些要素的吟咏、抒发,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生命感受,唤起在喧嚣、忙碌的尘世生活背后常常被压抑、忽略了的个体意识,从而在天地间思考个体的存在。
在鲜活的艺术文本中,个体苏醒了,生命苏醒了,人们感悟着浓厚的生命体验,形成一种感伤的文化体验。
相关文章
生命意识就这样开始于尚不懂事的年龄,像无尽的黑夜里一道骇人的闪电。生命的感伤总是在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像一只偷袭的老鼠,突然会咬人们一口!□ 文人电影的生命感伤主题,往往得不到观众的认同,也得不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青睐,当然也不可能成为洞悉历史、观察现实的工具。这一脉系的电影中,关注的是人的尊严、个性、价值,体恤的是人性、人情、人道。......
2025-09-29
在他们的眼中,文人电影就是具有浓厚的文学味道的电影,是“文学的电影”。由于新文学力量的加盟,特别是夏衍等一批“文学人”的加入,才出现了被黄继持、古苍梧教授等人称作的“文人电影”的出现。该书1989年出版,该书显然借用了黄继持、古苍梧、林年同等人关于文人电影、戏人电影的观点,把文人电影、戏人电影这些概念上升为梳理中国电影史的核心概念。......
2025-09-29
□ 文人电影有小叙事,超时空,人物关系单纯,叙事走向简单,抒情性较浓,重视觉表意等等一系列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小制作电影的特征。如果说戏人电影是一个阳刚威猛、热烈劲快的男子,那么文人电影更像一位温柔如水、娇小可人的女子。......
2025-09-29
文人电影并不占据电影史的主流,其典范的文人电影文本也并不是很多,但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在其“封闭性”一维上,对把握文人电影的特质,能清晰、静态地解剖出其明显的特征,能带来理论上的清晰;在其“开放性”向度上,则以弹性的动态方式,检视文人电影精神与中国电影各个阶段、导演群落、个体创作身上的交融与汇聚。我们为文人电影总结出如下基本特征。......
2025-09-29
王迪的“文人电影”包含了“文人画”所具有的主旨、品格等。[31]王迪先生关于文人电影的概括,特别是第二、三、四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文人电影,对于本书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2025-09-29
弱小者、不幸者、无助者是文人电影中常见的人物家族谱系。片头、片尾那悲怆、低缓、沉重的音乐下,那沙滩上累累的白骨以及锈蚀的手铐,传达出吴永刚对于人间争斗中弱小生灵的悲天悯人。肖涧秋对文嫂母女不遗余力地关爱,我们更愿意把它看作文人电影导演对弱小者的下意识、不自觉地帮助,一种自然流露的人性之光、悲悯情怀。......
2025-09-29
民间文化的消费者常常从一波三折的故事中获得娱悦、幻想与满足,因而电影容易与史传传统发生天然的黏合与亲近。“影戏”这个最具市民化的称谓,反映人们在对电影最基本的观念:电影如影戏一般,不过是个消遣、解闷的方式。电影面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必然与长于叙事,能从叙事中获得满足的史传文化传统发生较强的亲和力。其结果就是“戏人电影”[22]的出现。香港著名学者黄继持教授认为:“初期的电影却承受于传统艺术思想较多......
2025-09-29
在这个融合中,对“个体”的关注、关爱,始终被一个理性、理念的社会、政治大主题牵引着。这些人物的人生遭际、命运起伏无不承载了鲜明而深刻的理性主题。电影中的人物是感人的,电影中的理性主题是深刻的,甚至这种预设主题已完全超越了观众对胡玉音、秦书田这些小人物个人命运的担心。......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