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球气候问题:能源环境安全立法理念研究成果

全球气候问题:能源环境安全立法理念研究成果

【摘要】:尤其是最近50 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全球的气候变暖即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滞后反映。地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体系,陆地、海洋、大气层和生物圈等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而各种环境问题在起因和影响方面具有相互关联性,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破坏都产生着一个诱发因素,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之间,如生物圈、大气层等发生连锁反应,带来不利后果,当今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即是明鉴。

当代能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是近300 年来人类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逐渐累积的。尤其是最近50 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全球的气候变暖即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滞后反映。地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体系,陆地、海洋大气层生物圈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而各种环境问题在起因和影响方面具有相互关联性,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破坏都产生着一个诱发因素,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之间,如生物圈、大气层等发生连锁反应,带来不利后果,当今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即是明鉴。1896 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 提出,在全球气候不发生较大改变的条件下大气所能吸收的碳排放量存在着物理极限。人类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正在加速接近这个极限,并突破地域的局限,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据统计,2018 年全球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了1.7%(约5.6 亿吨),总量达到331 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高出2010 年以来平均增速的70%。[10]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因子,在20 世纪末,全球增暖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受到显著影响。

空气质量的好坏主要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空气污染的污染物包括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污染物人为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尤其对儿童、老人等身体体能较差,自身免疫力弱的群体的心、肺和呼吸系统影响明显。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 ~2012)规定: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 ~50、51 ~100、101 ~150、151 ~200、201 ~300 和大于300 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如表2—1 所示。

表2-1 空气质量指数等级[11]

依世界各国的空气污染监测数据显示表2—2 是污染最为严重的十个国家,其中墨西哥、中国和危地马拉分别居前三位,墨西哥的PM2.5 高达868,属于六级严重污染;中国PM2.5 高达438,也是属于六级严重污染;危地马拉PM2.5 达199,属于四级中度污染。

表2-2 空气污染指数最差的十大国家[12]

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尺度、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已经对许多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管理系统和人类生活系统产生影响,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2018 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981—2010 年平均值高出0.38℃,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 年平均值)高出约1.0℃,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四暖年份,且过去五年(2014—2018 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个年份。

全球气温上升后,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随之全球的冰川在不断的融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现在正以每年10 ~15 米的速度消融。1979—2018 年,北极海冰范围(海冰密集度≥15%的区域)呈一致性的下降趋势,3 月和9 月海冰范围的线性趋势分别为平均每10 年减少2.7% 和12.8%。南极海冰范围总体表现为弱的上升趋势,但2016 年以来南极海冰范围持续异常偏小,如图2—7 所示。海平面的上升,使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近50 年来极端温度大范围变化,冷昼、冷夜和霜冻变得少见,而热昼、热夜和热浪变得频繁。

图2-6 1850-2018 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13]

2.气候变化影响农、林、牧、渔等经济活动

气候变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如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气候变化已影响着我国粮食的生产、水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作物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雾霾天气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图2-7 1979-2018 年北极和南极海冰范围变化[14]

雾霾天气[15]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他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形成。2013 年中国东北雾霾事件发生是在哈尔滨市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统开启的第二天,以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为中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在内的地区发生的大规模雾霾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普遍燃烧煤炭取暖,大量烟尘引发大气污染。在哈尔滨市,PM2.5 的日度平均值一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 微克,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40 多倍,能见度大幅下降,机场被迫关闭,两千多所学校停课,雾霾也导致黑龙江省境内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出行。据研究,中国现阶段存在着四个雾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综上所述,能源是人类衣食住行和工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如在2000 年,我们消耗的能源相当150 亿吨煤。公元元年,世界上人口只有一亿,人均使用能源是19 世纪的十分之一。现在人口已经增长66 倍,而我们的能源消耗增加了16 倍。200 多年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的农业历史时期,工业社会的发展严重依赖于能源的大规模消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全球能源形势日益严峻,高投入、高消耗和大规模消费建立在能源的透支基础上,能源产业所面临的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压力愈来愈大。20 世纪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历史上创造的所有财富之和;但与此同时,整个20 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 亿吨石油、2650 亿吨煤。这种以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开发、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增长,最终导致能源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在时间的累积后演变成全球性的气候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