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区域人口均衡问题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

区域人口均衡问题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

【摘要】:胡焕庸线的形成与定格是有其深刻的自然历史原因的,该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人文社会地理分界线,是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耦合作用决定的一条分界线。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胡焕庸线,更准确地说,如何依据胡焕庸线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均衡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人口均衡,仍将长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本书第七章的分析,区域人口均衡的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演进在不断向着新阶段发展,从省际人口均衡发展水平的对比来看,也表现出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等方面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不同维度的发展水平也表现出东、中、西整体差异明显的特点。总结来看,区域人口均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瑷珲—腾冲线”作为人口地区分布差异的基本分界线仍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瑷珲—腾冲线”是体现我国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的一条基本分界线。线东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6%,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96%;线西北部分占全国总面积的64%,人口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大半个世纪以来,这一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胡焕庸线的形成与定格是有其深刻的自然历史原因的,该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人文社会地理分界线,是一条人口、资源与环境耦合作用决定的一条分界线。从气候、地理环境、水文水资源、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差异等各方面都决定了突破该线的困难。

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胡焕庸线,更准确地说,如何依据胡焕庸线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均衡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人口均衡,仍将长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西部开发与人口迁移问题

有研究人员认为,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是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大西北地广人稀,开发缓慢是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学者根据人口密度的情况以及日本开发北海道、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的经验认为,与其落实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如向西部进行人口迁移;但也有学者认为,东西部人口不均衡的格局是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存在客观依据的,这种不均衡恰恰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均衡。

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家提倡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格局下,自然环境因素会产生扰动,经济社会发展会出现巨大变化,与之配套的人口政策该做如何取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产业布局不平衡导致的人口聚集的极化效应突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存在产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种产业分布的不平衡不仅将成为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时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分析亦存在较多隐患,有人提出把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建议,但同时也不得不考虑,这种产业布局不仅有政府导向的因素,同时更多的理论解释是自然禀赋、区域人口素质、区域基础技术水平的差异。如何在不影响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是又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