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忠惠公传第一篇 - 周起元传疏辑补

周忠惠公传第一篇 - 周起元传疏辑补

【摘要】:崇祯初赠恤如例,与高攀龙、周顺昌、周宗建、李应昇、黄尊素、缪昌期为后七君子,合前杨、左六君子[10],允御史袁鲸[11]请,建祠京师,追塑遗像于祠中,又立专祠于其乡,所称死节最著之十三人也,后南京更谥起元“忠惠”[12]。按刘若愚《酌中志》[17],永贞后见忠贤势败,潜逃被获,思陵[18]押发凤阳,途中服砒[19]不死,绝食旬日又不死,复逮至京会审。[13]大祲:大灾祸。[14]媚灶:阿附权贵。[15]吏:原刻本作“民”。

逆阉魏忠贤勒取苏杭织造太监李实空疏,诬杀原任江苏巡抚都御史周起元于诏狱。李实者,北直雄县人,选入内官监,充正途读书,后为泰昌[2]伴读。天启元年,差督苏杭织造。实素憨呆,惟听掌家樊得和、孙昇[3]所提掇。既奉命南来,威福自睢,欲令苏州同知杨姜行属礼。往例,惟织造通判以专辖用庭参,同知于织监不相统,皆客礼见。姜性又强项,执宪纲不相下。实遂诬姜误运。起元[4]三疏直之,言“织监而干参劾大权,将置抚、按于何地?不特下逆舆情,抑且上关国体。姜职事修举有贤声而无劣迹,不过争照各监旧规,不肯行属礼被诬。姜一小吏,去之何惜?独惜贤奸从此混淆,纪纲从此倒置耳”。又言“袍船旧例八只,今擅增二只,岁岁要加派修造之费,驿驿要设处夫廪之费,实不过得奸猾船头些微规利,而不顾有司加派之扰,不恤万里挽拽之苦,不念漏关闸万千之税”。言甚痛切,至引仇士良[5]为鉴。疏虽不行,姜得削籍善去,以此与实积不相能。时有科员以年例外转苏松道,犹矜内府体统,用刑严酷,人多滥毙。起元具“一夫惨死,万姓愤激”疏,直抨之。某遂窜身珰局以自解,反矫“排挤正人”之旨,褫起元职。群凶意犹未厌,勒取实空印奏本至京。阉党李允贞[6]串同刘若愚[7]、孙昇牵织七君子[8]。诬起元擅减袍价误运,又托名道学,有东林邪党周宗建[9]等附和干请,乱政扰民。矫旨都着官旗,扭解来京,而七君子相继死矣。盖实以他事失欢于忠贤,使其党入京请罪。永贞以为必参某某乃可解,故其祸益烈。

起元,字仲先,海澄人,解元进士。初任浮梁,调繁南昌,内召为御史,累至巡抚,素以廉介自持。被逮之日,士民醵资为助乃得行。至京诬赃数万,拷死诏狱。崇祯初赠恤如例,与高攀龙、周顺昌、周宗建、李应昇、黄尊素、缪昌期为后七君子,合前杨、左六君子[10],允御史袁鲸[11]请,建祠京师,追塑遗像于祠中,又立专祠于其乡,所称死节最著之十三人也,后南京更谥起元“忠惠”[12]。先是,起元之罢官归闽也。吴中故事,诸缙绅应作一序以赠其行。时莫敢属笔,周忠介顺昌独奋曰:“削行如周公最荣,可无赠耶?”亟具稿,略言:“夫以察吏忤珰,故被谴以去。天子即夺公以官,未尝不予公以名。公去,而名益高,于公何悔?惟是二载德政,几同雨露沾濡,且岁值大祲[13],苦心调剂,力请留漕粟之半,加惠兹土。议开三江故道,贻吴中永利,公殆未可一日去者,奈何竟以谴去!虽然,公去而郡邑有所恃,不肯以身殉人;监司有所畏,不敢以刑快意。继公抚吴者,终不能趋炎附热,翻一成之案。且使彼之曲径而入,媚灶[14]而来,因以得美官者,亦色阻心怵,负世大诟。而海内仗节秉钺之臣,犹或能以察民安吏[15]之责,挺持于震风凌雨之中。则公虽去,所留于吾吴者正多,而于以风天下甚远,谓公以一去报天子可矣。然则公虽以谴去,又何悔焉。”文成,识者谓起元之去荣矣!而起元与顺昌之危机,亦自此伏矣。

赵吉士[16]曰:公之祸李实启之,李永贞成之。按刘若愚《酌中志》[17],永贞后见忠贤势败,潜逃被获,思陵[18]押发凤阳,途中服砒[19]不死,绝食旬日又不死,复逮至京会审。法司将永贞与刘若愚、李实、孙昇俱引奸党律斩。平台召对,帝曰:“李实空印本,是李永贞填写[20],验是朱上压墨”,付阁臣传看。既而,奉旨李永贞着即会官处决,刘若愚秋后处决,李实充净军,并戍孙昇。旨未下。永贞自知不免,又在狱中自缢两次,皆绳断跌晕,颈皮俱破,不得死。戊辰七月十六日未时,缚赴正义街。临刑尚跪向监斩官诉冤,人皆唾之。

【校注】

[1]原刻本题后为“《续表忠记》”,即引自该书。今以四库本《续表忠记》卷三之传为底本,与原刻本互校。《续表忠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赵吉士撰,共八卷。

[2]泰昌:即明光宗朱常洛的年号。他在位数月驾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改元天启。

[3]樊得和、孙昇:皆万历朝阉党。

[4]四库本《续表忠记》从此开始,文中“起元”均作“启元”。

[5]仇士良:字匡美,循州兴宁人。唐末著名宦官,曾擅权乱政二十多年。

[6]李允贞:即李永贞,见前注。

[7]刘若愚:万历年间太监。阉党事败,在狱中作《酌中志》以自辩,乃得释。

[8]七君子:即“后七君子”。

[9]周宗建:见前注。

[10]六君子:即“前六君子”。

[11]袁鲸:字石麟,湖广龙阳人,万历进士,官山东道御史、陕西巡按御史。

[12]“与高攀龙、周顺昌……更谥起元‘忠惠’”句:《续表忠记》中作“南京追谥‘忠惠’”。

[13]大祲:大灾祸。

[14]媚灶:阿附权贵。典出汉崔寔《政论》:“不肯媚灶。”

[15]吏:原刻本作“民”。据四库本《续表忠记》改。

[16]赵吉士:字天羽,原籍安徽休宁,清初举浙江乡贡进士,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和官宦。著述除诗文集《万青阁集》外,还有《续表忠记》等。

[17]《酌中志》:原刻本作《灼中志》,今改正。魏忠贤败,太监刘若愚在狱中作《酌中志》二十四卷,记述宫闱诸事甚详,是明史研究重要的文献资料。

[18]思陵:明思宗朱由检,后代或称“思陵”。

[19]砒:原刻本“秕”,今改正。

[20]“李实空印本,是李永贞填写”:四库本《续表忠记》作“李实空印不是李永贞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