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起元传疏辑补:忠愍少司马赠后叙

周起元传疏辑补:忠愍少司马赠后叙

【摘要】:如吾乡先哲忠愍周公,其殁也,皆以其临难不避,为不可几及。迨观其筮仕[1]之初,自浮梁[2]以后,履历通显,在在底绩。国有史,邑有传,群公先正各有昌言,以共投臭味。后有追述公者,其蔑以加矣。近周君十臣[6]曾传习于仲之犹子[7]端卿,因以仲有旧,遂邮其王父忠愍公传疏,及类辑成书,使仲叙之。汉代宦官充武职者,其冠多用金、银珰和貂尾为饰,故后世称宦官为珰竖、强珰、珰。

正人君子之生,皆有所禀受,其德性、学问皆裕之。于平居无事,则一官一职,务竭心力以图之,不敢以人国为尝试。有事则见危授命,然后慷慨激烈之义形焉。非立身无素,而能昼夜死生,卓然不惑者也。

如吾乡先哲忠愍周公,其殁也,皆以其临难不避,为不可几及。迨观其筮仕[1]之初,自浮梁[2]以后,履历通显,在在底绩。有一节之或苟者乎!遇事不苟,始能业其官而孤行一意,虽强御在前,举无所畏。是故不挠之刚,由于百炼;后凋之干,贯乎四时。当其生而以志操自命,究其归必以杀身成仁,天性英异,家学源流,皆不可诬也。方强珰[3]凭社[4],气焰熏灼,公业与之为难,至累疏攻击,则其势不得不有胜负。自古邪正角敌,视国运之兴衰以为成毁。逆阉得志,众正摧折,而天下事因以不忍言,亦君子之所甚痛也。

独是吾漳一蕞尔海隅,挺生伟人,与吴楚诸公共奖王室,而捐躯报主之忠诚,鼎峙齐列。卒之冰山败,而月旦彰,公精爽长存,崇祀芬芳。且遍海内人之敬爱公,感于其诚,服于其素也。国有史,邑有传,群公先正各有昌言,以共投臭味。州里舆诵[5],皆有俪藻,以共抒讴思,至矣尽矣。后有追述公者,其蔑以加矣。

近周君十臣[6]曾传习于仲之犹子[7]端卿,因以仲有旧,遂邮其王父忠愍公传疏,及类辑成书,使仲叙之。夫人苦不自知,废放以来,樗散浮沉,与草木同朽腐,不敢拜公之堂,以彷佛公之神灵响像,固恨未即死者,闻公之风,亦当自愧死,尚何辞之敢赘?虽然愚智同情,曰攸好德。是以僭附数语,于群言之末,姑用塞象贤者之意,而遥致高山仰止之怀,其斯而已矣。

戊辰[8]七月哉生日,丹山后学张若仲[9]顿首拜书。

【校注】

[1]筮仕:初次做官。典出《左传·闵公元年》:“初,毕万筮仕于晋。”

[2]浮梁:浮梁县,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

[3]珰:指宦官、太监。汉代宦官充武职者,其冠多用金、银珰和貂尾为饰,故后世称宦官为珰竖、强珰、珰。

[4]凭社:原刻本作“凭杜”,依文意改。

[5]舆诵:众人议论。典出《晋书·郭璞传》:“访舆诵于群心。”

[6]周十臣,名山,周起元之孙。能诗。见嘉庆《漳州府志·纪遗上》。

[7]犹子:侄儿的雅称。

[8]戊辰:崇祯元年(1628)。

[9]张若仲,字声玉,号次峦,福建漳浦人,崇祯进士,明亡,遁迹鹭江,后回丹山,卒。丹山,又名丹灶山,现名灶山,在漳浦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