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较妥善的办法是让二者分工:不管是合成词,是词组,或者是单句,讲构成方式的时候一律称为结构,看作语言材料的时候分别称为词、词组和句子。不称词组,称为结构,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如“的字结构”,不便称为词组,可取变通处理,指组成后的结果的时候还是称为“结构”。......
2025-09-29
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也提到紧缩现象(2025年版,405页—406页),书中说:
偏正复句的紧缩,是指以下两种情况而言:分句之间的停顿取消了;有一些词语省去了。这类句子结构紧凑,口语中用得较多。常见的有以下两类:
(一)构成复句的分句各有主语,可是这些分句已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分句之间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标点隔开。例如:
(1)你不说我替你说。
(2)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
例(1)是“如果你不说,我就替你说”的意思;例(2)是“无论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的意思。
(二)整个句子只有一个主语,谓语之间没有语音上的停顿,这种复句有一些固定的格式。例如:
(3)他不问不开口。(“不……不”)
(4)我非写完文章不休息。(“非……不”)(https://www.chuimin.cn)
(5)我再忙也要看报。(“再……也”)
(6)你不想去也得去。(“不……也”)
(7)我们一起床就做早操。(“一……就”)
(8)大伙儿越干越有劲。(“越……越”)
这种紧缩了的复句看样子很像单句,但又不同于单句:它的谓语不止一个,而且谓语之间存在着让步、条件之类的关系,如果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和停顿,就成了一般的复句。
紧缩复句的特点是精练紧凑,一般复句的特点是周密郑重。选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这段话的标题是“偏正复句的紧缩形式”,可见编者认为紧缩形式是不来自联合复句的。可是举例里包括“我们一起床就做早操”(连贯关系),似乎也承认在某种情况下(如固定格式),联合复句同样容许紧缩。不过无论如何,强调偏正关系,强调主语不同(固定格式除外),紧缩的范围是比较窄的。
相关文章
此较妥善的办法是让二者分工:不管是合成词,是词组,或者是单句,讲构成方式的时候一律称为结构,看作语言材料的时候分别称为词、词组和句子。不称词组,称为结构,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如“的字结构”,不便称为词组,可取变通处理,指组成后的结果的时候还是称为“结构”。......
2025-09-29
还有另一面是想说说。不辨路径是不知,收效不大是所知未必恰当,总之都需要“明辨”,然后“笃行”。我的所知中有什么可以称为“明”的吗?这是“眼”的一面。现在,谨把这个老想法再说一遍,希望高明的读者能够以苏东坡的雅量待之,不弃“姑妄言之”而已。......
2025-09-29
词组和句子的关系问题是个偏于理论性的问题,可是理论上的差异一定要表现为实际处理上的分歧,所以需要在具体介绍各种词组之前先讨论一下。在词组和句子的关系方面,语法学者对词组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这集中表现在词组做不做句子成分上。关于词组的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以上介绍的是一种看法,可以名为否定的态度。......
2025-09-29
两个主语不同的单句连着说,如果后一个单句的主语不说出来也可以意会的时候,就常常为了紧凑而略去,把剩下的谓语附在前一个单句的后面连贯地说出来,这样就构成紧缩句。可是由于想说得紧凑,就改变了结构——后一个单句的主语略去;剩下的谓语直接附在前一个单句的后边,不再停顿;有的并且加上相应的关联词。就是孟先生给我出好主意也甜不了!......
2025-09-29
复句,就两个分句间的意义关系说,又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以上两句是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复句的两个分句,意义关系非常复杂,上面举的只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关于复句的分类,意见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上:有人分联合、偏正两类;有人不分,只是就意义关系的不同把复句分为多少类型。某一个类型的复句,如选择关系和转折关系的,有人看作联合,有人看作偏正。......
2025-09-29
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中间用一个关联词,两个谓语就显得紧凑;紧缩句要求的正是紧凑,因而它也常常用两个有关联作用的词语,使之前后呼应,让两个谓语显得更加紧凑。两个关联词语前后呼应,一唱一和,互相依赖,我们念着就会觉得已经组成一个固定的格式。这样由一对疑问代词关联的紧缩句,意义相当于连锁关系的偏正复句。紧缩句也有比以上各种类型复杂的,为区别于包括两个谓语的,可以称为多层紧缩。......
2025-09-29
上面两节都谈到应该多读,这就必然引来一个新问题,读什么。记得不只一次,同学习语文、渴望写好了的年轻人谈读什么的问题,我总愿意一言以蔽之,说“要读好的”。到此,热心的读者一定要追问,怎么算好呢?这当然是就初学说;如果学已有成,甚至如许多大家,笔下已经有自己的风格,那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读什么也无妨害。......
2025-09-29
写完了,补缺纠谬,或精益求精,要修改。先说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传说他应北宋名宰相韩琦之请,为韩作了《昼锦堂记》,开篇云:“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自然,手无缚鸡之力,求勉强扛鼎是不合适的;但关键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就是说,写时不用心,又不想补救,修改。以下言归正传,谈为什么要修改。改,有可能把不好的换为好的,或较好的换为更好的。改,有各种情况。......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