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些场合要考作文”,这是上学已久将要离开学校的大孩子们的可能想法。“因为有些意思,不只要说,还要写下来,甚至不必说而必须写下来”,这是近于“三十而立”直到老成持重的许多人的可能想法。一般说,作文之为必要,理由不过如此而已。因为习惯如此,所以无妨说,想表达深远的内容,我们要用文,不宜于用话。这样,人生上寿不及百年,柴米油盐,杂事无数,还要不惮烦而用力作文,其原因就是非常明显的了。......
2025-09-29
以上从“由记话起”五节是泛说写。以下分作若干方面说写。再分作两组:先说“内容”,后说“表达”。内容之一是“言之有物”,之二是“关于一己之见”。
言之有物,意思是文章要有内容;所谓有内容,意思是不管题材是什么,内容都要有价值。什么是价值,这就比较难说了。
人著书立说,没有一个人说自己的所写是没有价值的。可是在反对者的眼里就大不然,最突出的例是孟子骂杨朱和墨翟。杨朱、墨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杨朱的理论流传下来太少,但想来也一定言之成理,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并且重在躬行,是历史上罕见的可钦可敬人物;可是孟子骂他们:“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庄子》评论各家比较心平气和,可是《天下》篇中所说,也是有可有否,就是说,认为有些讲法是没有价值的。
价值问题,深言之是好坏、美丑等的标准问题,一言难尽。幸而我们这里可以避重就轻,甚至火中取栗。栗是什么?不过是,让天下人都首肯的内容是比较少的;因而可以退一步,承认多数人首肯甚至不很多的一部分人首肯的内容也是有某种价值的。
多数人首肯,或一部分人首肯,表面像是来自主观,实际却离不开客观标准。这可以由历史来证明,如范缜的《神灭论》,白居易的讽谕诗,不管上层人物怎样痛心疾首,总是光耀地流传下来了。还可以由广义的功利主义来证明,就是说,承认某种内容有价值,是因为它以不同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对社会和人生有利。
读《史记·项羽本纪》,我们可以知道秦汉之际有哪些史实;读《论衡·书虚篇》,我们可以明白书传不可尽信之理;读阮籍《咏怀》诗,我们可以陶冶性情;读《黄帝内经·素问》,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医理论,治病:这是不同方式的有利。读《资治通鉴》,我们可以知史;读《千字文》,我们可以识字:这是不同程度的有利。这类所谓利,想明其所以然也许不很容易,可是由常识辨认却常常不成问题。下面就以常识为根据,大致说说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
(一)记实。记实是把客观存在的某一部分记下来。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可以大,如河外星云,可以小,如某一基本粒子;可以近,如手指受伤,可以远,如意大利火山爆发;可以是亲见,如风吹叶落,可以是传闻,如昭君出塞:情况多到无限。记某一部分究竟有什么用,情况也多到无限。这里只好从要求方面,总的说说怎么样才不失为有价值。这主要有三个方面:(1)所记之实要确是“实”。说话,记事,故意不实的情况所在多有,与我们想谈的问题无关;这里只说本意在记实的。但这也不容易,因为客观存在常常是复杂的,如果知识不丰富,眼光不锐敏,就会为假象所蒙蔽。所记非真,不只没有参考价值,而且一定会混淆视听,使读者产生错误的判断。假象误人,当然就谈不到价值了。(2)所记之实要有用。所谓有用,是可以供参考,或进一步,有助于鉴往知来,或更进一步,直接有教训意义。这三方面,举例不难:如冬日取暖用煤数量,记下来,可以供来年参考;史书记黄河多次改道,可以推知,如果放任不治,其后一定还要改道,这是鉴往知来;报刊记某人刻苦用功,自学成材,对广大情况相似的人有教训意义。难的是说某一记实没有用,没有价值。譬如有时候听见人说:“狗打架,有什么可看的!”可是狗打架总是有人围着看。在这种地方,我们只得仍然信任常识,承认不少琐细的常态,没有或没有明显的用处,最好不记。(3)所记之实总不是单一的,要分主次。旧小说里常说:“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话是值得说值得听的故事,是主,反之是次,要从略。写记实文章也要这样,有用的可以多写,详写,无用或用处很小的要少写或不写。(https://www.chuimin.cn)
(二)说理。这指的是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再加上不同的人,经历不同,造诣不同,因而就各人有各人认为值得阐明之理。这样说,理,由主观的角度看像是没有高下之分。但由客观的角度看就不然。例如对付春旱,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应该兴修水利,可是旧时代三家村里也会有人主张应该乞求龙王显灵。兴修水利可以不旱,龙王显灵可以不旱,这其间的关系,由提出对付办法的人看来都有理在;可是理的性质有差别,前者是而后者非,前者真而后者假。因此,说理,首先应该有选择。写是、写真,不写非、不写假,是选择。写重不写轻也是重要的选择。怎么样分辨轻重?大致有两方面的标准:(1)能增加新知的是重,反之是轻。某一事,某一物,某一问题,大家的认识还不一致,甚至还有不少人根本没有注意到,写出来,明其理,就能使人增加新知,这是重。反之,例如说人离开空气不能活,道理自然很对,可是人人都知道,写了不能增加新知,这是轻。(2)有大用的是重,有小用的也是重,只有简直想不出有什么用处的是轻。所谓有用,是对社会和人生,即使是一小部分甚至一点点,有利。以有用无用分轻重,理由用不着说,需要说说的是不弃小用。小用也算重,原因之一是,人的知识、能力有高下,不当强求非力之所能及;之二是,宫室有宫室之用,绣花针有绣花针之用,物如此,理也一样,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理来辨明,小理也是理,就某一特定范围说同样是有大价值的。
上一段说所写之理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消极的,要不荒谬;二是积极的,要新颖而有用。那里还隐藏着一个问题没有谈,是要求不要求必须正确。我的想法,是最好能够这样要求;但在有些领域,这样要求也许暂时有困难,那就尽力之所能及,要求能够言之成理。说理,能够言之成理,即使一时不能获得绝大多数人认可,我们还是应该承认是有价值的。古代儒家、法家学说的对立是个很好的例:儒家重仁义,法家重法术,南辕北辙,可是都言之成理,所以能并存,都受到后代的重视。我们现在写文章,对某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这是论点;论点有充足的理由(事实、原理等)支持,这是有论据。论点鲜明,论据有力,是言之成理。言之成理就有说服力,即使不能使人人心服口服。言之成理自然不是很容易的事,这需要有知识,尤其需要有见识。有知识,有见识,是从正面说;从反面说是,既没有违反科学常识的荒唐,又没有违反逻辑规律的谬误。不许有荒唐和谬误是小拘束,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成立是大自由,写说理文要努力利用这个大自由。
(三)抒情。这没有多少好说的,自己有喜怒哀乐,愿意用文字抒发出来,当然可以随自己的便,多写少写,用什么形式(散文、诗词等),皆无不可。只是有两点要注意:(1)感情要真挚,弄虚作假,无病呻吟,就没有价值,不能感人。(2)感情要健康。照荀子的讲法,人生而有欲,不健康的感情是不少的,如爱权势、贪财货、好享乐等等都是。宣扬这类感情,其结果是害己害人,就文说当然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像屈原写《离骚》、杜甫写三吏三别,都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文当然是有大价值的。
以上分记实、说理、抒情为三是方便说,绝大多数文章是以一种为主,兼有其他成分。利用的时候宜于总起来,重点是:要内容有分量,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使人读了有所得,甚至点头称叹。
初学作文,常见的一个缺点是没有内容,即言之无物。或主旨不明,或人云亦云,或琐细无谓,虽然是练习,这也是大病。补救之道是学习历代的名射手,要箭不虚发。
相关文章
“因为有些场合要考作文”,这是上学已久将要离开学校的大孩子们的可能想法。“因为有些意思,不只要说,还要写下来,甚至不必说而必须写下来”,这是近于“三十而立”直到老成持重的许多人的可能想法。一般说,作文之为必要,理由不过如此而已。因为习惯如此,所以无妨说,想表达深远的内容,我们要用文,不宜于用话。这样,人生上寿不及百年,柴米油盐,杂事无数,还要不惮烦而用力作文,其原因就是非常明显的了。......
2025-09-29
上面两节都谈到应该多读,这就必然引来一个新问题,读什么。记得不只一次,同学习语文、渴望写好了的年轻人谈读什么的问题,我总愿意一言以蔽之,说“要读好的”。到此,热心的读者一定要追问,怎么算好呢?这当然是就初学说;如果学已有成,甚至如许多大家,笔下已经有自己的风格,那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读什么也无妨害。......
2025-09-29
前面曾经谈到“写话”,谈到用普通话写,其中都隐含着作文中的言文距离问题。文当然是雅的,雅,就不免与俗言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距离是“质”的方面的。不管怎样,反正文言独霸的局面已是既成事实;换句话说,纵观历史,可知言文并未一致。但这还不能证明言文必不能一致。这种境界是言求精练、文求平实流利,二者巧妙结合的结果。总之,求言文绝对一致,处处一致,不只很难,似也没有必要。......
2025-09-29
过去说精与博,一般是指治学。一生以《说文》为主是精;但为《说文》作注,只念《说文》,即使熟到能背诵还是不成。也读,主要原因不是唯恐注《说文》有时会用到,而是作为成家的学者,不能不具备深厚的学术根柢,这根柢只能由博来。我们这里是谈作文,为取得作文的本领而读书,其中也有精与博的关系问题。......
2025-09-29
一种是一目十行至少是一目两行的阅读办法。一面吟诵一面体会是旧时代读书人练基本功的方法。看,浮光掠影,甚至语句怎样联系都毫无所感,自然不能学到前人的熟套。下面说怎样读的另一方面,时间、读物等怎样安排。学语文也一样,鲁迅杂文虽然好,却不当勉强小学学生读。......
2025-09-29
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即使难也迎头赶上去,即争取多写,这里夸张一些说是“随手涂抹”。所谓随手涂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意思:(一)天天写,不间断。这种随手涂抹式的练习有优点:因为不经意,不求好,就可以在心理上化难为易,这对培养喜欢写的兴趣和习惯大有好处。这样,随手涂抹逐渐加上经意和求好的成分,作文的进步就会更快,更有把握。......
2025-09-29
题目要求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写作提示1.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了更好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可以说,情景交融是本文修改润色之后的一大亮点。他们的外长在安理会发言,痛斥干涉的国家。......
2025-09-29
题目用“言为心声”,这是随手抓来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作文应该做到写心;如果按字眼抠,那就不如用扬雄《法言·问神》篇所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的后半,“书为心画”。此外,小说、戏剧等是创作,或者可以名之为艺术的真实,性质不同,须另作处理,这里不谈。因为所写非自己确信的真实,轻言之是没有给人读的价值,重言之是反而出丑,所以不能不视为写作的大忌。......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