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乘胜追击,连克潼关、西安,随即派将军贺锦随刘宗敏、袁宗第等向西追击白广恩部。宁夏等地平定之后,李自成又命刘宗敏返回西安,准备大举东征。而完成西征甘肃、青海的任务就落到了贺锦的身上。肃王朱识鋐仓皇逃出城外,被明朝卸任总兵杨麒派人擒获,当作自己投诚义军的见面礼。占领凉州后,义军继续进军张掖。起义军战士却不顾严寒,积极准备攻城。......
2025-09-29
清末的武威,苛捐杂税繁多,再加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土豪劣绅横行乡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清末,凉州府县衙门设有经征处征收各种赋税,除田赋、盐税、酒税、煤炭税外,又增加烟税、糖税、当税、牙税、肉厘(屠宰税)、油梁磨捐、驼捐、厘金、担头捐、印花税、房捐等十多种。此外,凉州还设有统捐局收统捐银,凡举办地方事业,除上级指定要办的事由上级拨款外,其他属于当地要办的事都由地方捐款集资,捐派费名目繁多,“举凡厘金、捐输、新税、抽租、预借、军面、脚运、骡价等,无所不用”。地方官员、土豪劣绅借此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光绪三十四年,凉州统捐局收百货统捐银6017两1钱4分5厘。《甘宁青史略正编》记载道:“苛捐杂税相继繁兴,民力既竭无以应,则委严酷州县敲骨髓以取之。民皆相向而哭,以早死为祝。”武威广大人民深受贪官污吏、苛捐杂税之苦,怨声载道。
捐税繁多,天灾也不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清宣统元年(1909),甘肃连续干旱,至2025年夏间,旱情发展到顶峰,持续995天不雨,发生了特大旱灾。有资料记载道:“今岁全省皆未得雨,旱干更甚,麦秋已至,不独无粮,且更无水,竟有人食人之慨”“粒谷皆无,且饮水亦至枯竭,今竟呈析骸相食之现象。”大旱之下,武威及河西各地呈现“粮价踊贵,比户枵空……民无所得食,饿殍满道,鸿雁哀鸣”的凄惨景象。为此,同盟会会员高旭曾写了《甘肃大旱灾感赋》一文,文中说:“天既灾于前,官复厄于后。贪官与污吏,无地而蔑有。官心狠豺狼,民命贱鸡狗。四看饿殍余,百不存八九。”但官府依旧横征暴敛,对农民“吸骨敲髓,征粮派款,动辄千万,苛捐杂税,任意诛求”。
当时,武威县知事梅汝楠与总缙绅(负责警察事务的绅士)王佐才、永昌区缙绅李特生等,上下勾结、巧立名目、摊粮派捐,欺榨百姓。田赋、粮捐、房捐、契税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多如牛毛,正所谓:“业之至秽至贱者灰粪有捐,物之至纤至微者柴炭酱醋有捐,下至一鸡一鸭一羊一豕,凡肩挑背负,日用寻常之物,莫不有捐。”凉州贤孝《鞭杆记》中,对当时苛捐杂税的情况,也有真实描写:(https://www.chuimin.cn)
红月捐,白月捐,这些个捐税要掏钱。娶妻嫁女也要捐,死人丧葬也要捐。佃田卖地也要捐,置田置地也要捐。经营牲口也要捐,生儿育女也要捐。娃娃们交的是“爬爬捐”,老汉们交的是“拐棍捐”,女人们交的是“脂粉捐”,男人们交的是“力气捐”,苛捐杂税就这么的多,凉州的百姓实在没法活。
连年旱灾,加上苛政重税,贪官污吏,终于在武威酿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
相关文章
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乘胜追击,连克潼关、西安,随即派将军贺锦随刘宗敏、袁宗第等向西追击白广恩部。宁夏等地平定之后,李自成又命刘宗敏返回西安,准备大举东征。而完成西征甘肃、青海的任务就落到了贺锦的身上。肃王朱识鋐仓皇逃出城外,被明朝卸任总兵杨麒派人擒获,当作自己投诚义军的见面礼。占领凉州后,义军继续进军张掖。起义军战士却不顾严寒,积极准备攻城。......
2025-09-29
武威“旧边”东南接永登县武胜驿,在天祝县华藏镇界碑村四组起,西北走向沿庄浪河西岸,经华藏镇岔口驿、上三里墩和下三里墩村,打柴沟镇深沟村至安门三组南,经宋家庄、安门村一组跨越乌鞘岭垭口,经安远镇南泥湾村、柳树沟村,在大泉头村一组北约250米的油坊台烽火台处进入古浪县,全长111.8里。民勤县的“旧边”有两条,全长322.1里。......
2025-09-29
“银武威”的说法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如“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等。第一种说法来源于武威耆旧。从此,有了“金张掖”“银武威”之说。河西走廊是甘肃的好地方,人们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来说这里的富裕,所以用“金张掖”“银武威”表示这是两块好地方。张掖属“金”等的土地比武威多,武威属“银”等的土地数量更大一些,张掖缴纳的赋税多于武威,由此便衍生出了“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
2025-09-29
论弓仁,唐代名将,36岁后居于武威。安史之乱时,李抱玉耻与安禄山同姓,被唐肃宗赐姓为李,唐玄宗为其改名抱玉。代宗即位后,李抱玉兼泽潞节度使,后因功授司空,兼兵部尚书,封武威郡王。代宗为其罢朝三日,追赠太保,谥号昭武。李抱真被迫离开汾州,只身来到长安,向代宗汇报情况。794年农历七月二日,李抱真因服丹药病逝,时年62岁,唐朝追赠其为太保。段秀实,字成公,唐代名将。......
2025-09-29
“新边”指靖远哈思堡至古浪县泗水堡西北铧尖旮旯的墙垣。九月二十四日,各路官兵并进围攻,达云亲率五郡官兵攻入黑马圈河,西宁同知龙应坚和凉州通判王伦前后堵截。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两河道官兵十万人会攻大、小松山,收复了失地。松山战役结束后,为巩固边防,达云于万历二十七年修筑了松山城。“新边”在凉州区内经黄羊河农场亚麻厂、二分场,在铧尖旮旯处的黄羊河农场果品公司林一队西侧与“旧边”交会。......
2025-09-29
卫所制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明朝在统一全国后,陆续派遣军士镇戍国内各地及边塞重镇,其基本组织形式即卫所。在今武威境内的羁縻卫还有高昌王卫、岐宁王卫。陕西行都司为了遏制蒙古骑兵沿着两条内陆河入侵,遂陆续在沿线设置了威虏卫、临河卫、白城子千户所、威远千户所、镇夷守御千户所等要塞防护。镇番卫官军原额马步3303员名,新旧招募士兵336名。......
2025-09-29
明朝平定全国后,为了消除边患,开展了大规模的移民实边。洪洞大槐树在广济寺左面。明初移民来到武威后,由接受移民的地方政府集中安置。迁于凉州的移民则各处均有。与当地土著相比较,迁民受到歧视。至今,武威境内还流传着“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鸦窝”的民谣,这就是明朝移民政策的反映。武威境内槐树遍布,据说也与移民有关。......
2025-09-29
据了解,迄今在国内发现三处西夏墓葬,其中一处是武威。1977年在武威西郊林场平整场地时发现的两座有明确纪年的西夏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一批木器、木版画和四座木缘塔。三是西夏木缘塔对逝者记述十分清楚,有生前职位,有埋葬记事,特别详细叙述葬墓筑建“入课”时日,可见对于墓葬的重视程度。四是从两座葬墓与木缘塔的形态来看,共埋四人,各置一座木缘塔,一大三小,应为夫妻合葬墓。......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