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沉重赋税:清末武威苛捐杂税,民怨沸腾

沉重赋税:清末武威苛捐杂税,民怨沸腾

【摘要】:清末的武威,苛捐杂税繁多,再加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土豪劣绅横行乡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武威广大人民深受贪官污吏、苛捐杂税之苦,怨声载道。娃娃们交的是“爬爬捐”,老汉们交的是“拐棍捐”,女人们交的是“脂粉捐”,男人们交的是“力气捐”,苛捐杂税就这么的多,凉州的百姓实在没法活。连年旱灾,加上苛政重税,贪官污吏,终于在武威酿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

清末的武威,苛捐杂税繁多,再加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土豪劣绅横行乡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清末,凉州府县衙门设有经征处征收各种赋税,除田赋、盐税、酒税、煤炭税外,又增加烟税、糖税、当税、牙税、肉厘(屠宰税)、油梁磨捐、驼捐、厘金、担头捐、印花税、房捐等十多种。此外,凉州还设有统捐局收统捐银,凡举办地方事业,除上级指定要办的事由上级拨款外,其他属于当地要办的事都由地方捐款集资,捐派费名目繁多,“举凡厘金、捐输、新税、抽租、预借、军面、脚运、骡价等,无所不用”。地方官员、土豪劣绅借此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光绪三十四年,凉州统捐局收百货统捐银6017两1钱4分5厘。《甘宁青史略正编》记载道:“苛捐杂税相继繁兴,民力既竭无以应,则委严酷州县敲骨髓以取之。民皆相向而哭,以早死为祝。”武威广大人民深受贪官污吏、苛捐杂税之苦,怨声载道。

捐税繁多,天灾也不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清宣统元年(1909),甘肃连续干旱,至1909年夏间,旱情发展到顶峰,持续995天不雨,发生了特大旱灾。有资料记载道:“今岁全省皆未得雨,旱干更甚,麦秋已至,不独无粮,且更无水,竟有人食人之慨”“粒谷皆无,且饮水亦至枯竭,今竟呈析骸相食之现象。”大旱之下,武威及河西各地呈现“粮价踊贵,比户枵空……民无所得食,饿殍满道,鸿雁哀鸣”的凄惨景象。为此,同盟会会员高旭曾写了《甘肃大旱灾感赋》一文,文中说:“天既灾于前,官复厄于后。贪官与污吏,无地而蔑有。官心狠豺狼,民命贱鸡狗。四看饿殍余,百不存八九。”但官府依旧横征暴敛,对农民“吸骨敲髓,征粮派款,动辄千万,苛捐杂税,任意诛求”。

当时,武威县知事梅汝楠与总缙绅(负责警察事务的绅士)王佐才、永昌区缙绅李特生等,上下勾结、巧立名目、摊粮派捐,欺榨百姓。田赋、粮捐、房捐、契税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多如牛毛,正所谓:“业之至秽至贱者灰粪有捐,物之至纤至微者柴炭酱醋有捐,下至一鸡一鸭一羊一豕,凡肩挑背负,日用寻常之物,莫不有捐。”凉州贤孝《鞭杆记》中,对当时苛捐杂税的情况,也有真实描写:

红月捐,白月捐,这些个捐税要掏钱。娶妻嫁女也要捐,死人丧葬也要捐。佃田卖地也要捐,置田置地也要捐。经营牲口也要捐,生儿育女也要捐。娃娃们交的是“爬爬捐”,老汉们交的是“拐棍捐”,女人们交的是“脂粉捐”,男人们交的是“力气捐”,苛捐杂税就这么的多,凉州的百姓实在没法活。

连年旱灾,加上苛政重税,贪官污吏,终于在武威酿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