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在河西地区的屯田,可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河西归汉之后,西汉为经营这一地区,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徙民活动,把中原地区的贫民和“罪犯”迁徙至河西。因此,大量的劳动力进入河西,加之徙民带来中原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大大促进了河西走廊一带的开发。汉代的河西屯田,分担了汉政府经营河西所需的浩繁支出,是国家对西部疆土最有价值的投入。......
2025-09-29
“红脸的祖坟白河上。”
这是一句西夏宫廷颂诗中对西夏葬俗的描写。关于西夏的葬俗,史籍有零星记载。如《通典·边防》记载,西夏主体民族党项人“死则焚尸,名为火葬”。这说明,西夏时期葬俗是焚尸,又有坟墓,也称葬墓。
据了解,迄今在国内发现三处西夏墓葬,其中一处是武威。2025年在武威西郊林场平整场地时发现的两座有明确纪年的西夏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一批木器、木版画和四座木缘塔。其中一座木缘塔,保存完整,造型奇特,为研究西夏葬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夏木缘塔通高76厘米,塔顶边沿宽47厘米,呈四层八角形,饰红色;分塔座、塔身、塔顶和塔刹四部分。塔座为四级八边台阶。塔身为八边柱体形,由长34厘米、宽12.5厘米、厚2厘米的8块木板合成,表面涂蓝色,每边有黄色工整梵文“陀罗尼”,并用汉文注明陀罗尼经名。塔顶为伞式八边形,每边彩绘云气纹和一个梵文字,内有墨书“故考任西经略司都案刘德仁,寿六旬有八,于天庆五年岁次戊午四月十六日亡殁,至天庆七年岁次庚辰夏十五日建缘塔,至中秋十三日入课讫”。塔刹围栏为八边形,其他相轮、覆钵、刹顶都是圆形,由下向上收分;底座周围绘有卷草纹。
武威西郊出土的两座西夏葬墓,保存了许多墓葬信息,反映出西夏民族的一些葬俗特点:
一是墓主人采用木缘塔葬具,相对较小,应是火葬墓,相似于四川西部发现的宋代小型火葬墓类。(https://www.chuimin.cn)
二是火葬墓存储“森缘塔”,有记载称“灵匣”。灵匣是装骨灰用的匣子,是和骨灰盒一样的用途。这种灵匣也叫木缘塔,只是形式不同。
三是西夏木缘塔对逝者记述十分清楚,有生前职位,有埋葬记事,特别详细叙述葬墓筑建“入课”时日,可见对于墓葬的重视程度。
四是从两座葬墓与木缘塔的形态来看,共埋四人,各置一座木缘塔,一大三小,应为夫妻合葬墓。从葬墓总体分析,墓穴墓室不用彩绘壁画,而用木板作画。
五是木缘塔四周书写佛经咒语,且以梵文为主。其葬俗主要是受佛教的影响。
相关文章
西汉王朝在河西地区的屯田,可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河西归汉之后,西汉为经营这一地区,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徙民活动,把中原地区的贫民和“罪犯”迁徙至河西。因此,大量的劳动力进入河西,加之徙民带来中原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大大促进了河西走廊一带的开发。汉代的河西屯田,分担了汉政府经营河西所需的浩繁支出,是国家对西部疆土最有价值的投入。......
2025-09-29
很多人看了韩滉的画,都会引发思乡之情,想要辞官回乡,尤其是《五牛图》,最令人遐思悠远。《五牛图》为横卷,五牛一字排开:赭(zhě)黄色牛仰头站立,黄牛回头伸舌,深赭色牛缓步前行,黑白杂花牛翘首摇尾,棕色牛靠着荆棘蹭痒痒。清代时,《五牛图》流入宫廷,清末,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下落不明,后来出现在香港,周恩来总理得知后,令人买回。......
2025-09-29
古代的埃及人就是用女神努特这样躬身的形象来表示天穹。用区区几百件文物讲述4000年的历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次“金字塔·不朽之宫”的展览,并不奢望能完整地讲述埃及,而是旨在为那片神奇的土地描绘一个缩影,为观察那里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提供一个新的视野。以黄色为基调的展厅里光线强烈,希望借此回顾让那些可怜的埃及农夫倍受折磨的炽热。庙宇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祭司们在这里书写经文,引导民众的宗教信仰。......
2025-09-29
1)主塔基础的深基坑支护主塔基础深达7 m,采用在承台四周加设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方案,该方案既增加承台的抗扭特性,又为施工带来方便,在保证基坑稳定的同时,防止海河水及潜层地下水涌入基坑。在以往工程施工中,模板定位只是根据劲性骨架的定位来完成,劲性骨架定位准确后,模板即认为定位准确。......
2025-09-29
赤峰桥主塔锚固区采用施加环向预应力的构造方式,在精细化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进行设计。取主塔锚固区一段2 m 长塔身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混凝土塔身结构。图5-14主塔锚固区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桥塔自重、斜拉索拉力等荷载作用下,主塔顺桥向近洞口处拉应力较大,最大拉应力为10 MPa。图5-15主塔截面顺桥向及横桥向应力分布根据实体模型计算结果设计环向预应力束,如图5-16 所示。......
2025-09-29
次日天大明到杭州,浙江图书馆陈瑜清兄来迎,在柳浪闻莺旁的葛宅下榻。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岳王或济颠,而是最初亮相于断桥的白青二蛇。其次是西泠桥,可惜苏小小墓已被大革命“革”掉,只能面对桥畔的遗址,默诵“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了。断桥与西泠桥之间,大路北有孤山,宋林逋隐居处。离杭州远了,联系却没有断。久别平湖三五月,梦魂长在断桥西。因为这一首写思念杭州之心更直接,所谓“梦魂长在断桥西”是也。......
2025-09-29
当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时,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时期,这一时期,欧洲传教士来华引起了第一次“西学东渐”,这是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第一次接触到近代科技知识。这次“西学东渐”运动始自明朝中后期,持续到清朝乾隆时期,共计二百余年。明末清初传入的西方天文学及先进的科学知识,也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宇宙观。......
2025-09-29
如果《了缘记》与“三梦”是梁廷枏少年情思的反映,那么其20年后创作的最后一梦——《断缘梦》就是作者对早年时光的总结和告别,表达了对旧生活的厌倦和对未来的期待。[60]《断缘梦》表面是奉命而作,实际却是有感而发。梦王得知此事,又查阅卷宗了解到这段幻缘并无结果,便召二人梦魂相见,指点迷航。《断缘梦》作为“小四梦”的压卷之作,既代表了梁氏对旧日生活的告别,也证明了他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