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课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课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摘要】: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重点体现的,而教学难点往往是完成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重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是统一的,而课眼往往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聚焦点。“眼亮”方能“心明”,找准课眼,抓住课眼,才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正所谓“挈领而顿,百皱皆顺”,从而有效地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重点体现的,而教学难点往往是完成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重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是统一的,而课眼往往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聚焦点。那么教学中应如何确立重点、发现难点、抓住这个聚焦点呢?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认为:凡是课文中信息特别丰富,写法独具特点而又与年级教学要求相应,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部分应作为重点。重点中难以掌握的便是教学的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对于那些与落实重点无太大关系的难点可略而不谈,而对那些与重点紧密相关的难点,应紧紧抓住,用相当大的力量加以突破,以确保重点内容的落实。宁鸿彬老师在处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重难点时独具匠心,他指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的前两段,其余的各段虽有不少难点,但与重点关系不大,便从略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是《藤野先生》的一条暗线,也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个聚焦点,才能抓住课眼,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样的聚焦点很多,如《白杨礼赞》中象征意义的揭示和理解;《竞选州长》和《我的叔叔于勒》中揭露的资本主义假民主和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与我国现实社会中某些丑恶现象的本质区别;《听潮》中对“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创造出一种贮满诗意的美的意境”的感悟与理解等。

总之,“课眼”不论是一个巧妙的开头,还是耐人寻味的结尾;不论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还是课文固有的精彩片段;不论是掀起高潮的兴奋点,还是课文的重难点,都是教师对教材理解认识的升华,是教师教学实践的艺术体现。“眼亮”方能“心明”,找准课眼,抓住课眼,才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正所谓“挈领而顿,百皱皆顺”,从而有效地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本文原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本文曾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教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语文教学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