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构语文评学教系统,学科关键能力可视化

重构语文评学教系统,学科关键能力可视化

【摘要】:关键能力是一个人某一方面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又是在实践中才可能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意识的集合。对学科关键能力活动的“可视化”研究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也是本书后面聚焦研究的内容。高精尖“智慧学伴”平台正是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进行建模与可视化,把学生的能力结构可视化展现出来,由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方案,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改进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科优势,实现个性化教育服务供给。

关键能力是一个人某一方面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又是在实践中才可能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意识的集合。从语文学科素养评价的角度来看,学科知识以“套装知识”的形态呈现,即筛选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体样态,抽调个人的特殊经验,留下得到公认的材料,经过分类化、抽象化、系统化的处理,编制而成的知识体系。核心素养以“经验知识”的形态呈现,即以学习者为主体,不断与学习者的经验产生共鸣或冲突而习得的知识。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借助静态的知识测查,核心素养无法直接观测,需要通过观察学生在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境、参与相应探究学习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然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测查也不能完全脱离学科内容,个体只有具备系统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才能深刻理解特定任务情境,明确问题,形成假设,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表现是评价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学科素养,还是学科能力,都是内隐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对学科关键能力活动的“可视化”研究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也是本书后面聚焦研究的内容。

智能化的互联网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高精尖“智慧学伴”平台正是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进行建模与可视化,把学生的能力结构可视化展现出来,由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方案,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改进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科优势,实现个性化教育服务供给。个性化学习密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学生养成和挖掘个性特征的过程,还是实现自我和追求拥有完善个性的“人”的必经途径。

【注释】

[1]任井伦,李晓庆.智能学习平台支撑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研究—以“智慧学伴”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3):21.

[2]王磊,周冬冬,支瑶,等.学科能力发展评学教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9.

[3]李卫东,王屏萍,张婷.“互联网+”背景下“双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03.

[4]胡卫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构主义之于语文教学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85.

[5]余胜泉.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J].大数据时代,2020(8):8.

[6]王云峰,孙建辉.构建混合式学习生态是语文课程实践的时代课题[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3):8.

[7]孙建辉.混合式学习:未来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专访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院长吴欣歆教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8):5.

[8]冯晓英,曹洁婷,黄洛颖.“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方法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0(8):29.

[9]朱建民.为每位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育—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4):15.

[10]孙建辉.混合式学习:未来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专访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院长吴欣歆教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8):4.

[11]王云峰,孙建辉.构建混合式学习生态是语文课程实践的时代课题[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3):6.

[12]郑国民,关惠文,任刚,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4.

[13]徐鹏.语文学科视野中的关键能力辨析[J].中学语文教学,2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