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经过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等关键能力活动,培养其在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或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具有普适性、迁移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与我国的核心素养内涵是一致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2023-08-06
关键能力是一个人某一方面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又是在实践中才可能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意识的集合。从语文学科素养评价的角度来看,学科知识以“套装知识”的形态呈现,即筛选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体样态,抽调个人的特殊经验,留下得到公认的材料,经过分类化、抽象化、系统化的处理,编制而成的知识体系。核心素养以“经验知识”的形态呈现,即以学习者为主体,不断与学习者的经验产生共鸣或冲突而习得的知识。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借助静态的知识测查,核心素养无法直接观测,需要通过观察学生在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境、参与相应探究学习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然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测查也不能完全脱离学科内容,个体只有具备系统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才能深刻理解特定任务情境,明确问题,形成假设,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表现是评价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学科素养,还是学科能力,都是内隐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对学科关键能力活动的“可视化”研究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也是本书后面聚焦研究的内容。
智能化的互联网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高精尖“智慧学伴”平台正是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进行建模与可视化,把学生的能力结构可视化展现出来,由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方案,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改进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科优势,实现个性化教育服务供给。个性化学习密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学生养成和挖掘个性特征的过程,还是实现自我和追求拥有完善个性的“人”的必经途径。
【注释】
[1]任井伦,李晓庆.智能学习平台支撑体育课后作业的设计研究—以“智慧学伴”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3):21.
[2]王磊,周冬冬,支瑶,等.学科能力发展评学教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9.
[3]李卫东,王屏萍,张婷.“互联网+”背景下“双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03.
[4]胡卫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构主义之于语文教学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85.
[5]余胜泉.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J].大数据时代,2020(8):8.
[6]王云峰,孙建辉.构建混合式学习生态是语文课程实践的时代课题[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3):8.
[7]孙建辉.混合式学习:未来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专访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院长吴欣歆教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8):5.
[8]冯晓英,曹洁婷,黄洛颖.“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方法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0(8):29.
[9]朱建民.为每位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育—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4):15.
[10]孙建辉.混合式学习:未来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专访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院长吴欣歆教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8):4.
[11]王云峰,孙建辉.构建混合式学习生态是语文课程实践的时代课题[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3):6.
[12]郑国民,关惠文,任刚,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4.
[13]徐鹏.语文学科视野中的关键能力辨析[J].中学语文教学,2018(5):6.
有关语文评学教系统的重构的文章
学科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经过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等关键能力活动,培养其在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或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具有普适性、迁移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与我国的核心素养内涵是一致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2023-08-06
不同学科在内容图谱的构建上存在一定差异。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各核心内容在学科能力点上再进行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看似零散,但清晰地呈现出优秀诗文阅读这个核心内容的具体学习要求。将这些学习要求进行归类组合,由此形成内容图谱。......
2023-08-06
“整合”这一测评使统编教材指向更为科学的、系统性的语文课程建设,其课程理念的变化、编排体例与课程内容的重构,改变了原先教材所存在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更加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甚至跨学科的联系与整合,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有效发挥考试评价的引领作用,有力地推进统编教材的教学。......
2023-08-06
在备课中,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点、能力点相结合,形成教学设计。教师由传授者逐渐转换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倾向于解惑功能,在师生交流、讨论和碰撞中,在真实的语言情境和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与提升,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输出者,在讨论碰撞的过程中,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也会有更新和突破。......
2023-08-06
在试卷结构和形式上,渐渐打破以往的知识模块组合,试卷整体上不再按照积累、阅读、写作的知识板块顺序,而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活动化的任务中搜寻、筛选、整合相关语文知识,综合考虑相关情境因素,合理地解决现实问题。评学教相互勾连,预示着课内外学习综合于一体,这也是语文命题考查的重要特点,其要旨是引导学生注重语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要能在变化的真实情境中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2023-08-06
借助网络平台提升教育质量,以教育大数据改进教与学,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智慧学伴”以学科能力构成模型为基础,选取具有学科能力发展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构建学科知识图谱,研发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的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开发系列测评工具和微课资源,并从核心概念、学科能力指标体系、认知方式、学科核心素养和问题情境等多个维度编码。......
2023-08-06
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语文学科特色,评学教系统指标体系框架由语文学科内容图谱与语文学科能力图谱共同构成。此框架将学科内容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划分,有利于教师明确评价的领域与具体内容,据此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三大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PIRLS、NAEP对阅读素养几项关键要素的界定,也为本框架的建构提供了支持。......
2023-08-06
评学教系统中的教与学我们并不陌生。近年来,以评价推动教育改革的方式在很多国家受到青睐。国际上的大规模相关测试主要有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等。PISA的“阅读素养”评价关注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理解、运用、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投入阅读的状况。PIRLS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评价,侧重于关注学生由“学习阅读”向“为学习而阅读”这一重要转折所需的素养。......
2023-08-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