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情境创设与实践取向:重构语文评学教系统

情境创设与实践取向:重构语文评学教系统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随之改变教学观念,该课程标准强调以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为基础,用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语言实践。线上线下的融合使得情境创设完成了从学科本位到实践取向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加速了教学和评价模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的不断创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要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地投入语文实践;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服务。该课程标准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典型的学习任务,为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设计与之匹配的学习活动。从语文学科来看,过去强调建构知识体系,学科知识逐点解释、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组合;现在强调的是采用学科任务群的教学方式,紧扣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让语文教学以任务的形式来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随之改变教学观念,该课程标准强调以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为基础,用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语言实践。线上线下的融合使得情境创设完成了从学科本位到实践取向的转变。王云峰、孙建辉强调:“只将教学活动局限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中,学生语文学习资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呈现等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时,网络互动学习空间的优势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6]

吴欣歆教授指出:“线上教学通常是基于活动来开展的,因此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方式,设计高参与性、高认知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这些活动都是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做活动时有非常强的投入感。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进入新的认知发展阶段,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发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