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党委政法委对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定期汇报公益法律服务工作情况。要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律师要带头加入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带头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在司法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致诚公益已在全国推动成立30余家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并推动组建了有9000多名律师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协作网络。......
2023-08-04
1.设立公益法律服务专门委员会。各级律师协会要普遍设立律师公益法律服务专门委员会,鼓励设立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的公益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律师从事公益法律服务,发展公益法律服务机构和公益律师队伍。突出服务重点,围绕满足群众基本法律需求,优先为城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强化劳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法律服务,主动为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
2.组建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服务联盟。鼓励律师事务所设立公益法律服务事业部,专业从事公益法律服务。原则上,执业律师50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应当设立公益法律服务事业部。设立公益法律服务事业部的律师事务所在律师协会组织下,成立公益法律服务律所联盟。鼓励联盟成员制定涉及民生领域的法律服务优惠收费目录清单,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确实经济困难的群众减免诉讼代理费。
3.培育专业化的公益性律师事务所。制定扶持农民工权益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残疾人权益维护、老年人权益维护等领域的专业化公益性律师事务所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公益心强、专注民生民权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向专业化的公益律师事务所转型。
4.建立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各地要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志愿者队伍,根据需要组成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经济纠纷、婚姻家庭、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农村产权、普法讲师、调解专家等若干小组,定期深入学校、村社、园区、企业、工地和流动人口聚居区,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纠纷调解等公益活动。律师应当积极参与党委和政府、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组织的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倡导每名律师每年参与不少于50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各地可以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律师行业实际,制定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量的具体指导标准,并可以根据律师执业地域、年龄、身体状况等分类提出要求。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由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确定。律师从事公益法律服务应当依法依规,勤勉尽责,可以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对服务内容、方式、工作条件等进行约定,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
5.完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将其升级为24小时值守的法律咨询平台,通过律师志愿服务、法律援助值班等方式,确保每天有1名以上律师值守。
6.建立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加强与工会、团委、妇联、残联、消协、环境保护组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在不具备建立专业化的公益性律师事务所的地区,依托大中型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服务事业部,设立相关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
7.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理论研究。律师协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理论研究,为公益法律服务制度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法律服务业务技能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公益法律服务政策理论研究。
有关法律职业伦理(第2版)的文章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党委政法委对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定期汇报公益法律服务工作情况。要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律师要带头加入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带头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在司法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致诚公益已在全国推动成立30余家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并推动组建了有9000多名律师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协作网络。......
2023-08-04
鼓励和支持律师对侵犯国家利益和不特定他人利益的社会影响较大的行为或事件,包括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消费者权益保护、重大环境污染等,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积极参与党委政府领导接访。协助党政机关开展信访接待、涉法涉诉案件化解、重大突发案事件处置、城市管理执法等工作。动员和组织律师为公益性民间组织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公益性民间组织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
2023-08-04
公益法律服务的专业性与律师的职业属性密切相关。从西方关于“公益法律服务”的最初定义来看,公益法律服务指的是无偿自愿承担专业性工作。为了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公益法律服务既要保持传统的诉讼类专业服务,也要允许非诉讼类专业服务存在。在一个高度法治化的社会,对个人尊严、自由的保护要求确保法律的可接近性,就是所谓的“接近正义”。......
2023-08-04
在中国各级律师协会的官方文件表述中,很少出现“公益法律服务”,而是以“律师社会责任”代之。实践中,很多律师把“公益法律服务”与“律师社会责任”等同。关于“律师社会责任”的内涵,目前并未形成权威且一致的意见,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根据“公益法律服务”的最初内涵——“自愿提供无偿的专业性服务”,为了使本书的研究更具针对性,本书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公益法律服务”,而不是“律师社会责任”。......
2023-08-04
③结果主义或功利主义把伦理行为定义为能够给最大多数带来最大效益的行为。在中国律师职业发展初期,公共服务是律师的职业责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公益法律服务存在于中国律师职业的传统中,属于职业伦理的内容之一,它是律师职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而不是由律师群体的“偏好”所决定的。因此,这三种职业的发展源流均具有极强的伦理性及利他性。......
2023-08-04
19世纪,梅因、涂尔干、韦伯等思想家对工业文明的兴起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法律是他们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他们对法律社会角色的认识作出了重大贡献。[60]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学者认为,公益法律服务是出于律师的“利己主义”或与其他职业的竞争。这些公益法律服务常常成为律师事务所招募法学院精英学生和寻找好的客户的策略。......
2023-08-04
在各级律师协会年度经费开支预算中,按会费收入的5%~10%安排公益法律服务基金,用于公益法律服务事宜。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开展情况及成效,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律师公益法律服务事项纳入各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财政预算和资金支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探索通过发放法律服务消费券形式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对专门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应当免收其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会费。......
2023-08-04
有人认为,公益法律服务属于公益法范畴,而公益法的起源是“为弱者而战”。公益性是公益法律服务的首要衡量标准。综上所述,理论界关于公益法律服务的内涵是“众说纷纭”;而实务界对公益法律服务的探索也是“百花齐放”。为了能够进一步厘清公益法律服务的内涵,本书认为,公益法律服务必须具有伦理性、自觉性、无偿性、专业性四个特征:......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