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应同它的研究客体相结合、相一致,才有可能揭示历史面貌。社会史对史学综合研究法的实现贡献良多。社会史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历史研究在新的基础上前进,提高宏观认识能力,实现高层次的综合研究。社会史促进历史学的综合研究法的实现,其结果是提高史学的理论思维,加强分析性、说理性、论证性,克服罗列事实的单纯陈述或公式化的论述,提高史学的研究水平。......
2025-09-29
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将历史记忆呈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历史叙述。历史叙述分文字叙述与语言叙述。语言叙述方式,就是所谓口述。语言是呈现历史记忆的工具并能够整理历史记忆,但同时对历史记忆的呈现具有阻隔作用,构成了历史记忆呈现过程中的一重帷幕(历史真实阻隔的第二重帷幕)。通过这道帷幕的筛选和阻隔,只有部分历史记忆呈现出来变成历史叙述;历史叙述呈现的真实,只是部分的历史记忆真实。叙述之真与记忆之真中间仍然有着较远距离。
人脑具有某种摄像功能,能将所见的实物摄入并存储于记忆之中。但大脑记忆的最大问题是记忆的遗忘,记忆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得模糊甚至被遗忘,更会随着大脑的死亡而永远消失。故记忆必须借助语言文字等中介工具才能呈现并保存下来,才能从私密的个人空间进入公共认知领域并具有“意义”。历史记忆以语言文字方式呈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历史记忆之真转变为历史叙述之真的过程。历史叙述是历史记忆真实呈现的方式,上接历史记忆,下连口述文本,是连接历史记忆与历史文本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历史记忆的真实决定着历史叙述的真实,而历史叙述的真实,又决定着口述文本的真实。历史叙述能否真实地呈现历史记忆,是决定口述文本真实的关键,自然也是决定口述历史真实性的关键。
语言、文字是历史记忆呈现的主要方式。通过语言、文字将大脑中储存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来,就是历史叙述。历史叙述是历史记忆呈现、输出、表达的方式。文字叙述出来的历史记忆结晶是历史文献;语言叙述出来的历史记忆结晶则是口述历史文本。从历史叙述与历史记忆的关系看,口述与文献是历史叙述的两种方式。两者都是历史记忆的呈现方式,本质上都以历史记忆为基础,其所揭示的真实性都源于历史记忆,并无本质差异。所不同的只是两者表现形式的差异而已。
借助于语言呈现出来的历史记忆,就是所谓“口述”。口述,顾名思义就是“口头叙述”;口述历史就是口述者口头叙述的历史记忆及根据这些历史记忆再现的历史。历史叙述要真实地呈现历史记忆,既受口述者个人及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受语言表述本身局限的制约。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重要手段,是人际沟通不可替代的工具。人脑中的历史记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口头叙述。口述语言长期以来因无法保留而不被视为证据(“空口无凭”)。但现代口述历史借助录音机(摄像机)可以将口头叙述完备地记录下来,口述声音以音像方式保留下来作为历史证据。
语言不仅是历史记忆的呈现工具,也是历史记忆的整理工具。人的记忆在没有经过语言整理之前,往往处于模糊混乱状态。当记忆需要用语言表达时,潜伏的记忆被唤醒并被条理化,以语言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语言成为唤起和整理历史记忆的有效工具。语言是口述者叙述历史记忆的工具和载体,可以传递感情以及文献所无法准确记载、无法明确表现的感情波动。语言尽管无法做到书面语言那样用词精确、讲究语法、逻辑严密,但可以呈现口述者叙述历史记忆时的真实信息。口述者会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呈现历史记忆。口述者语言的差异性与口头化,给历史叙述带来了丰富性与亲切感。这些均为语言呈现历史记忆的独特之处。(https://www.chuimin.cn)
但语言在呈现历史记忆过程中,同样会对记忆进行选择、过滤和阻隔,难以完全真实地表达历史记忆。这便使历史记忆在语言叙述时再次打了折扣,叙述之真与记忆之真之间仍然存在着较远的距离。从历史记忆到历史叙述,要经过语言的筛选和阻隔。语言在呈现历史记忆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词不达意、言过其实、文过饰非”等情况,导致历史记忆变形。口述者用语言来呈现历史记忆,实际上用语言临摹历史记忆中的所谓真实图像。无论临摹的手法多么高明,呈现出来的也仅仅是临摹出来的大致轮廓图像而已。语言叙述无论如何流畅,也难以将历史的真相完全清晰地展现出来,一定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口述者因感到对历史记忆的临摹过于简单而增加细致的纹路,便会出现“言过其实、夸夸其谈、文过饰非”的情况。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表明语言因自身的局限而无法准确地呈现历史记忆。
历史叙述过程中同时呈现的不仅仅是历史记忆,而且伴有想象、分析、价值判断等。记忆功能与思维功能同时呈现,感性与理性同时发生作用,呈现出感性的理性化过程。用语言叙述的历史细节,未必都是历史记忆的真实,难免有想象的成分。越是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的故事,可能离历史的真实越远;越是语言描述细节的部分,可能包含的想象、夸张成分越多。口述者亲身经历与亲眼所见的历史事件,当他随后用语言表述时难免有夸张虚构成分。口述者叙述的历史事实只是口述者记忆中的事实,仅仅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而不是全息式的历史真实。由语言而呈现的历史记忆,因口述者表达能力的差异而大不相同。性格外向者喜欢沟通倾诉,易陷于夸夸其谈、言过其实;而性格内向者则不善表达,易陷于沉默寡言、词不达意。口述者以语言呈现记忆时,既有闪灼其词或夸张之处,又有刻意的修饰、夸张和自我拔高倾向,还有对某些记忆的刻意回避与掩饰。
口述者呈现历史记忆的口头叙述,具有即兴性的特点。其口头叙述是即时的、即兴的、临场发挥的,叙述内容并未经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其语言表述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情绪化和口语化特征。口头叙述的过程是利用语言整理记忆的过程,是历史记忆呈现的过程,而这些记忆并非有条理地输出,而是以即兴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表述语言因非“深思熟虑”,在很大程度上是混乱无序的,显得比文字表述更无条理。其对事情的叙述不仅没有严谨的纪年时间,时间概念混乱,而且颠来倒去、重复啰唆。这些口述语言,本身很难说是真实的或虚假的,不能简单地以此作为判断历史记忆内容真伪的依据。或许这种即兴叙述因没有太多的现实顾虑和利害考量,而能直率地无顾及地将历史记忆展现出来,呈现出历史记忆的真实。但这远远不能保障其叙述的内容就是真实的,因为即兴的叙述是根据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记忆(实际上是后来经验加工重建后的历史记忆)呈现的,而这种记忆本身是不完整或有偏差的。在即兴叙述时即使没有经过认真推敲,来不及掩饰某些真相,但其语言表述的不准确也是难免的。主观想象、虚构甚至编造历史情景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至于因记忆本身的失误而导致的时间地点人物的错位,更是难免的。故这种即兴叙述的历史记忆,很难简单地判断说就是真实的,其中同样既有真实记忆的呈现,也有虚构的想象成分在内;有历史记忆的部分真实再现,也存在着历史记忆的偏差和重构。但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不准确的回忆,也很可能真切地反映了口述者当时的真实情景;只有在“深思熟虑”之后才能重构出富有欺骗性的假话。但是否可以因叙述经过“深思熟虑”就否定其叙述的真实性?“深思熟虑”的过程,既是唤醒记忆的过程,也是重构记忆的过程,既可以真实地呈现记忆中的真实,也可以根据现实利害而人为地虚构所谓记忆真实。所以,口述者在这个过程中有时间、有能力对历史记忆加以虚构,但也同样有时间、有能力更好地展现历史记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能以是否经过“深思熟虑”来判断叙述内容的真伪,而应靠访谈者以文献、他人口述加以验证。
这样看来,历史叙述与历史记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历史叙述的内容必然少于历史记忆的内容,更少于历史真实存在的内容。历史叙述之真,不仅难以到达历史记忆之真,而且离本然体的历史真实更远。所谓叙述之真,只是被记住的部分历史记忆而已,更多没有被记住的历史记忆无意中被遗弃了。叙述之真只是记忆之真的部分呈现。叙述之真经过多重帷幕的筛选和阻隔,与记忆之真确实存在着相当远的距离。当然,不能因叙述的选择性而根本否定记忆的真实和叙述的真实。即便叙述之真打了很大折扣,历史记忆本身仍然蕴含了一定的历史真实。历史记忆呈现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历史叙述中会出现虚构的成分,但任何虚构都有一定的原型,而这些原型正是历史记忆中的部分真实。
相关文章
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应同它的研究客体相结合、相一致,才有可能揭示历史面貌。社会史对史学综合研究法的实现贡献良多。社会史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历史研究在新的基础上前进,提高宏观认识能力,实现高层次的综合研究。社会史促进历史学的综合研究法的实现,其结果是提高史学的理论思维,加强分析性、说理性、论证性,克服罗列事实的单纯陈述或公式化的论述,提高史学的研究水平。......
2025-09-29
百姓骂他是“瘟官”,“那有加粮世代传”。众人经过商议,凑钱支持上诉。三人被囚、民众愤恨和鲁才之死是当时乡民起事的原因。最后“药死鲁才”成为直接导火索,引发民众暴动,这件事把矛盾推向了顶点。这些“官方记载”实际都避讳了一个重要事实,就是徐士銮将余鲁才用药毒死是致使“西乡反”起事最为直接的原因。......
2025-09-29
在实录修纂中,史官人数转众,虽由一个家族世守史官已不可能,但在众多的修纂人员中,常常会出现相同家族的两三个成员相与修史,成为世家修史传统的继续和延伸。这个家族第一个参与实录修纂的是蒋,字德源,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参与《唐德宗实录》修纂的史官。......
2025-09-29
文化记忆是对意义的传承,个体人生中一些重大时刻和重要阶段所穿过的衣服,如学生时代的校服、服兵役时的军装、婚礼上的礼服或婚纱、孩子满月时的衣服、成年礼上的礼服等,对个体而言都超越了单一物的记忆范畴,具有某种象征性或者明显的身份认同价值。幸运的是,有关空间和文化记忆理论的出现为人们打开这一私人空间并深入思索该空间的存在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
2025-09-29
如炒、熘、爆、炸、蒸、焖、烧、炖等。笼统地讲,许多烹调技法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又都有各自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方能运用自如。理解了烹调技法,也就为记忆菜谱奠定了基础。再次,运用归类法记忆某些菜谱。红烧范围的菜肴:红烧海参、乌龙吐珠、鸽蛋海参等。......
2025-09-29
服装中的文化记忆可以理解为人类文明史上各种与服装相关的文化及其表现形式在人脑中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次确认。文化记忆的传承及演变方式一直是文化记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文化记忆研究的理论意义。......
2025-09-29
第一节从口述史学到记事史学在很多学者眼中,实录体著作属于史料性史籍。其中口述史学与记事史学都属于叙事史学,可谓叙事史学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都以叙事为职事,以记录史实、留存史料为特征。不过,口述史学是比较原始的叙事史学,与记事史学相比,显得幼稚和朦胧。史诗是口述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晶。口述史学常与“瞽史”相联系。随着文字的发明和载籍的出现,口述史学退出历史的主要舞台,代之而起的是记事史学的兴起。......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