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机体防尘要求较高。操控时需要掌握力度,并注意对需要压制的工件的选择。天车安装在工作室屋顶的天车,吊重量2吨,可以辅助搬动较重的设备和作品。铁砧子标准和异型的两种铁砧子,在金属工作室的锻打操作中是必备的。......
2023-08-29
(一)俑像雕塑
俑,是中国古代坟墓中用作陪葬的偶人。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在这之前,王或贵族死后普遍以活人殉葬,一次往往要葬入成百甚至上千奴隶。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的劳动力价值逐渐被看重,才开始用模拟的人形俑来代替活人殉葬。根据古文献记载,最早的俑是用茅草束扎成人的样子作为象征,后来越做越精细,有用陶土烧塑的,也有用木料削制的。考古发掘表明,秦以前的俑形体都很小,多为十几厘米,甚至仅几厘米高,但都越来越向真人的形貌发展,不但身体造型肖似,而且还用墨笔描绘出眉眼、须发等细部,彩绘出衣裙甲胄,甚至穿裹丝织衣物。
1.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年,陕西西安附近临潼区晏寨乡,一位农民在挖井时,偶然触及了距秦始皇陵不远的一处陪葬坑。他先在地表下2米深处发现了红烧土块,掘到4.5米深时触及坑底的铺地砖,出土了一些陶俑残块和青铜兵器,于是停工上报。
从那以后,这里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结果表明,这里共有四座人工建造的大坑,除一座未建完就被废弃外,另外三座都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地下建筑。其中编号为1号坑的面积最大,达14000多平方米,呈长方形;2号坑在1号坑北侧约20米处,面积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3号坑最小,呈凹字形。3个坑内共放置陶塑人像7000多个,此外还有陶塑马1000多匹。从1974年至今,这里的发掘工作一直在陆续进行,不断有新的文物出土。
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秦俑的陕西关中平原,位于中国黄土高原的腹地,这里的黄土质地细腻,颗粒结构几近灰粉状态,易于吸收水分,并易于被塑捏成各种形状。公元前5000年,代表母系氏族文化发展高峰的仰韶文化彩陶,就出自这片黄土地。取之不尽的黄土,正是秦人手边现成的雕塑材料;出现在战国后期并渐趋成熟的灰陶烧制工艺,又为秦人提供了制作大型陶塑的技术保证。秦俑作为中国古代特殊的人像雕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秦始皇陵陪葬俑坑中的陶俑,是模拟真人塑制的,其身高加上脚下的托板,每件高1.8米左右。由于形体高大,难以用整模塑制,就采用分段模塑的办法,将身体的不同部位,如躯干、腿、臂、足、手等,分别用陶塑模具翻出陶胎,再将各部位陶胎接套黏合成一个整体。这一过程是自下而上逐步完成的:先制成底部托板和双足,再接上双腿、躯干,然后是双臂、双手,最后安插俑头。
秦俑的面部造型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北方人种特征,脸部整体扁平,眉眼细长,颧骨略突。由于对眉目耳鼻、发髻胡须,以及铠甲、衣纹的细部修饰,是经由不同的制作匠人分别用手工完成的,每个陶俑的相貌、表情都不尽相同,显得生动而富有变化。
2.汉俑
秦王朝覆亡后,经过几年惨烈的争霸战争,最后是刘邦获胜,建立了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汉朝。汉初经济凋零,连皇帝都无法找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来为自己驾车,官员们只能乘坐缓慢的牛车出行,一般百姓的贫困更可想而知。所以汉代的造型艺术品,已无法保持秦时的气概和风貌。汉代皇帝陵园中随葬的陶俑群,总体数量虽没有减少,但形体尺寸却大为缩小,再也看不到如秦俑那般高大如真人的俑像了。
汉代皇帝陵旁的陶俑坑,目前已探明情况并做了考古发掘的,有陕西西安郊区汉景帝阳陵周围的陪葬坑、汉文帝霸陵附近窦皇后陵园西墙外的丛葬坑,以及汉宣帝杜陵北的陪葬坑等。其中规模最大的阳陵俑坑已出土陶俑数千件,据估计,尚未面世的陶俑会比秦始皇陵俑更多。不过这些陶俑形体都很矮小,阳陵俑高约60厘米,杜陵俑高约56厘米,霸陵俑高53—57厘米,都只有秦俑体高的1/3。
汉俑形体虽小,但其造型艺术比秦俑有了很大的提高。阳陵男俑的许多头部造型已相当细腻,脸庞的轮廓、五官的布置乃至不同个体的面部表情,都被准确而传神地表现出来。俑的形体方面,霸陵窦皇后从葬坑出土的女侍俑制作精致,姿态或立或坐,躯体线条流畅优美,颇显人物仪态之端庄,不再有秦俑造型呆板之感。
汉俑的小巧和精致还表现在俑所持的各类器具上。阳陵汉俑手持的矛、戟、剑、弩机、箭镞等兵器,以及凿、锯、锛等生产生活用具,都是用铁或青铜制作,尺寸大致是原实物的1/3,与俑的体高比例吻合,且做工极为精致。如一陶俑所携铜钱,直径不及1厘米,但圆轮方孔,面文突起,“半两”二字清晰可辨。
(二)陵墓石刻
陵墓石刻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大型石雕艺术品,被认为具有纪念碑性质,较常见的有石阙、石碑、石雕像等,大多见于陵墓前墓道和墓门的两侧。石阙最初是宫殿门前带有威仪和装饰作用的建筑,两汉之际,逐渐成为王公宅门与陵寝前标志性的建筑装饰品。石碑产生的年代相对较晚。石雕像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影响也最深远。传说秦始皇刚刚统一中原时,有人在甘肃临洮见到一个巨人,叫翁仲,“其高五丈,足迹六尺”,力大无穷。秦始皇将天下收缴的兵器熔化掉,铸成的高大铜人遂取名翁仲。后来,南北朝开始有人效法,在陵墓前用石雕做成石翁仲,并相沿流传不绝。
1.汉代陵墓石刻
早期陵墓石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汉名将霍去病陵墓石雕,位于今陕西西安茂陵。
西汉时,北方疆域常受到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年轻威猛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鏖战,为巩固汉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命令军队披着黑色铠甲在国都长安列阵为他送葬,还模拟他曾经战斗过的祁连山的形貌为他修建墓冢。在形如大山的墓冢上,安放了多种动物的石雕像。这组雕像皆选用巨石刻成,长度一般超过1.5米,最大的达2.5米。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变迁,这组石雕虽部分保存下来,但原来放置的位置已无法考证。近年,当地政府将尚存的16件作品集中建室保护起来,计有卧马、跃马、卧虎、卧猪、卧牛、羊、象、鱼及“怪兽食羊”“人与熊斗”等。依据现存作品分析,这组石雕的核心应是其中三件骏马雕像。
2.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南朝陵墓石刻,是指这几个朝代的帝陵和王侯墓前的石雕。由于这四个政权都建都于今江苏南京,南朝的陵墓石刻主要分布在江苏南京及附近的丹阳、句容县境内,其中南京的17处和丹阳的13处石刻遗存,都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朝代的更替,南朝陵墓石刻的造型和所表现的气势也有所变化。以神兽为例,在南朝石刻艺术开创期的宋时,神兽造型稍显简朴,但颇浑厚自然;齐、梁是成熟期,作品造型雄健,姿态生动;至陈则进入衰微期,当时国势衰败之气也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所雕神兽头颅较大而向后仰,看上去缩颈拱肩,四肢矮短无力,已无昔日挺胸傲视的雄姿。
神兽呈四足按地、昂首挺胸姿,前肢肩后都刻有羽毛丰满的翼,头上雕有独角或双角,人们称之为天禄和麒麟。王侯墓前的神兽,头上无角,一般称之为辟邪,或说是狮子。总之,它们都是传奇和瑞兽。它们双肩生双翼的形貌有人认为颇有西亚、北非古文明中有翼神兽的味道,其实这完全是中国文明的创造。早在战国,已有较成熟的有翼神兽造型,如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就出土了错金银有翼神兽。到汉代有所发展,并出现在墓前神道石刻的行列之中,而且有了“天禄”“辟邪”的名称。如河南洛阳出土的一对东汉石刻神兽,昂首挺胸,四肢微曲,四爪按地,颔下长毛垂胸,前肢肩后生翼,长尾后垂接地,气势威猛,刻工相当精细。南朝的神兽造型,正是在汉代石兽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成。与汉代同类石刻相比,南朝雕琢技艺明显进步,特别是镂雕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南朝石刻的巨大体量,更非汉代石兽可比。总体来说,南朝石刻更加富有气势,巨兽昂首面对苍穹,颇有积聚力量展翅腾飞之感。
南朝陵基石刻一般由成对的神兽、神道石柱和碑组成,保存较多较好的是大型石刻神兽,其次是神道石柱。
有关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章
但机体防尘要求较高。操控时需要掌握力度,并注意对需要压制的工件的选择。天车安装在工作室屋顶的天车,吊重量2吨,可以辅助搬动较重的设备和作品。铁砧子标准和异型的两种铁砧子,在金属工作室的锻打操作中是必备的。......
2023-08-29
直接金属雕塑作为现代雕塑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正是“建构”的形式。直接金属雕塑作品有完整的自在性,形式、材料、制作过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形状结构、加工手法和风格创意是直接金属雕塑的三大要旨。而直接金属雕塑,所要表达的往往就是这种内心的“气象”。制作直接金属雕塑的过程,更直接,更自由,在制作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可能性涌现。......
2023-08-29
生死不明的法老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十八代法老,死时只有18岁,却已在位近十年。震憾的黄金墓室虽然生死不明,但图坦卡蒙作为一个法老,他的高贵身份还是在他陵墓的陪葬品中得到了尊重。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是当时轰动世界的一件大事,不仅是考古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壮举。图坦卡蒙金棺 图坦卡蒙陵墓里的人形金棺,是埃及神话中奥西里斯的形象。......
2024-01-18
数字技术最初在平面设计中被应用,可对艺术进行静态的平面效果展示,雕塑艺术最初也利用二维数字技术进行效果图设计。三维数字技术出现后,实现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可以给雕塑家置身其中的感觉。三维数字技术可以实现雕塑艺术作品的移动、组合、旋转、缩放、更换颜色与材质,快捷准确地呈现艺术思维,也可以进行效果预测展示。......
2023-10-10
历史上有不少为美人而丧国的君主,即便是像齐桓公这样叱咤风云的杰出霸主,也因多内宠而使齐国的霸业不继。楚庄王也许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才没有为一个美人而断送自己麾下武士的性命,因而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况且危难之际放人一马,受恩者必将舍身以报,这些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有意思的是,楚庄王没有拜倒在美人裙下,却差点失足于骏马蹄前。不为美人失士,却因爱马贱人,说明楚庄王并非完人。......
2023-08-30
迪朗将建筑分为水平部分(平面)、垂直部分(立面),迪朗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并非“空间”,而是构成空间的平面和立面,以及由面围合而成的“体”。而成立于1866年的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技术学院则沿袭布扎体系的教学方式,将“构图”的相关知识贯穿于建筑设计、绘画与雕塑的课程教授中。......
2023-08-24
中国古典文学史是男人的天下,以男性作家居多。然而一些女作家可称巾帼不让须眉,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婕妤并非她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薛涛洞晓音律,16岁时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与诗相比,她的词名更甚,其词委婉动人,风格凄丽,是宋代仅次于李清照的女词人。后回绍兴组织光复军,被捕,遭到杀害。秋瑾是著名的女作家,前期诗词较为纤弱,后期之作则充满激情,爽朗豪迈。......
2023-08-20
二艺术的归宿:音乐性与雕塑性中国人的时间-历史意识,是他们将个体意识融化于群体意识之中的最主要的手段,因而,他们对时间延续性和历史继承性的重视远远超过对空间视野的开拓,总是要自觉不自觉地化空间为时间;希腊人则从来没有真正的历史意识。可见,中国抒情诗的音乐性不过是中国艺术中表现意识的最初反映,这种表现意识也逐一渗透在其他相继独立的艺术门类中,这首先是音乐本身。......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