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不仅是学习周长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以及其他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025-09-29
重/难点
重点:会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本质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推导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与乘法意义相联系的。本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源,也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推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分析: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解其本质内涵。因此,一方面需要学生理解“数方格”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运用直观形象地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乘法意义的关联。因此,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本质意义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突破策略
一、操作中发现
首先,让学生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摆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面积记录在表格里。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刚才的操作过程,并说说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初步感悟到:长与宽的乘积就是小正方形的个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表述:长边摆( )个,宽边摆( )个,一共摆了( )个( ),因此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 )个( ),面积就是长乘宽的积。通过表述,使学生体会面积与乘法中几个几的联系。
二、猜想后验证(https://www.chuimin.cn)
基于以上学习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怎样计算?学生能够提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面积就等于长与宽的乘积。但这只是根据刚才的例子提出的猜想,还需要经过更多例子的验证。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更多的例子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在操作与想象中理解
学生经历了操作发现和验证猜想的过程后,进一步感悟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接着,可以呈现三个层次的思考(见下图):怎样求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第一题,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长边摆了4个,宽边摆了3个,一共能摆正方形的个数是3个4。第二题,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让学生用简洁的方法来验证,通过摆一摆或画一画,能够发现一共可以摆小正方形的个数是4个5。第三题,通过摆小正方形发现个数是2个7,从而引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比较归纳,概括方法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感悟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对刚才的例子进行整体观察与比较,并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学生能够顺利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介绍公式:S=a×b。
接着,再出示正方形,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求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学生能够发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求,因为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因此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过程,说说有什么体会。教师进行归纳性总结:(1)用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看出面积与长和宽有关;(2)长方形包含小正方形的个数,等于长乘宽的积;(3)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方法结构体系。
突破反思
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既是一次操作发现的过程,也是一次思考归纳的过程。教学时,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来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考来沟通面积计算公式与乘法意义的关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了面积计算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关文章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不仅是学习周长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以及其他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025-09-29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和会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再让学生选择三种文具的价格,比较这三个小数的大小并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在教学时,注重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元与角的关系、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以及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等来自主尝试比较分数的大小。......
2025-09-29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了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也已经掌握了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首位能整除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些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2025-09-29
接着出示破损的树叶,让学生明确不规则物体的形状的周长也是其一周边线的长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小结研究过程: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认识了物体的周长、平面图形的周长。明确其实周长并没有变化。......
2025-09-29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更复杂的是,计算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上午某个时刻到下午某个时刻经过的时间。你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吗?突破反思“求简单的经过时间”这节课让生活再次走向了数学,它需要学生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后,结合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2025-09-29
时、分、秒是常见的较小的时间单位,而年、月、日则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最后根据大、小月的天数,算一算2016年的天数,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突破反思年、月、日是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
2025-09-29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认识千米”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破反思“认识千米”学起来并非很难,但显得比较单一。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1千米=1000米即可,这是不可行的。......
2025-09-29
重/难点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相比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更为科学也更为通用。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教师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新知,并通过这样的认知冲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24时计时法的价值。钟面上时间的行走是直观的,但是不容易从中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025-09-29
相关推荐